一種治療儀底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一種治療儀底座,包括中心軸以及受力桿,還包括兩個半圓形的支撐板,中心軸的兩端貫穿兩個支撐板的弧頂部分,支撐板上開有由多個圓形孔連接而成的安裝孔,安裝孔的側邊安裝有限位塊,在中心軸的端部還安裝有優弧擋塊,支撐板與中心軸上做相對運動時,限位塊與優弧擋塊接觸;安裝孔內設置有支撐層,還包括多個彈力塊,多個所述均勻分布在支撐層與安裝孔內壁之間。在振動部件產生上下振幅的振動波時,支撐層采用彈性金屬片制成,支撐層受力將彈力塊壓縮變形,以緩沖振動波造成的沖擊力,并且彈力塊可在短時間內快速回復形狀,可持續緩沖振動部件的不間斷沖擊,減小振動部件與支撐板之間的磨損,提高治療儀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儀,具體是指一種治療儀底座。 一種治療儀底座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老齡化的進程,年紀較大的人群都會有深刻的體會,人一過 五十歲就會經常感到心神疲備,精力不足。除去每天的上班工作時間,閑在家中一天到晚都 會感到腰酸背痛,肌肉僵硬,尤其是一到晚上更是無法入睡,通常的手段是服用一定劑量的 活血化瘀、松筋止痛的消炎藥物以此緩解癥狀,但是是藥三分毒,多數人會直接采用手工推 拿按摩的方式,根據推拿按摩和人體經絡穴位原理,對人體背部以及頸部有關穴位區域的 規律性按壓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調節整個內分泌系統,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目前市面 上的治療儀也是基于此項振動功能來對人體局部進行按摩,達到按摩穴位的目的;但是此 類治療設備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大體是以點振動或是有限的局部振動治療為主,震動雖 大,但是其振幅不可調,進而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并且支架作為振動部件的支撐主體,在 振動部件的長時間振動工作,振動部件與支架的連接部分會形成較大的磨損,大大的降低 了保健治療儀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儀底座,減小振動部件與支撐部件之間的相互撞 擊磨損,保證治療儀的使用時間。
[0004]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治療儀底座,包括中心軸以及包裹在中心軸外圓周且其表面設有與手型相配的握 痕的受力桿,還包括兩個半圓形的支撐板,中心軸的兩端貫穿兩個支撐板的弧頂部分,支撐 板上開有由多個圓形孔連接而成的安裝孔,安裝孔的側邊安裝有限位塊,在中心軸的端部 還安裝有優弧擋塊,支撐板與中心軸上做相對運動時,限位塊與優弧擋塊接觸;所述安裝孔 內設置有支撐層,還包括多個彈力塊,多個所述均勻分布在支撐層與安裝孔內壁之間。本發 明工作時,將振動部件放置在安裝孔內,當振動部件啟動工作后,使用者手持受力桿將振動 部件移動至病灶區域,通過振動部件的持續的變幅振動對病灶區域的穴位進行按摩治療; 使用過程中,受力桿隨中心軸一起轉動,受力桿上的與手型相匹配的握痕方便使用者的拾 取操作,通過中心軸的轉動,支撐板可實現一定角度的自由翻轉,支撐板上安裝有限位塊, 中心軸上安裝有優弧擋塊,優弧擋塊與限位塊配合,使得使用者在背部等大區域振動按摩 時可傾斜向上或是傾斜向下施力,減小在長時間按摩時使用者的負荷,使得按摩操作更加 省力; 為減小現有的振動部件與支撐部件之間的磨損,在安裝孔中內設置有支撐層,支撐層 與安裝孔內壁之間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彈力塊,振動部件的置于安裝孔內后,支撐層直 接與振動部件的外壁接觸,在振動部件產生上下振幅的振動波時,支撐層采用彈性金屬片 制成,支撐層受力將彈力塊壓縮變形,以緩沖振動波造成的沖擊力,并且彈力塊可在短時間 內快速回復形狀,可持續緩沖振動部件的不間斷沖擊,減小振動部件與支撐板之間的磨損, 提1?治療儀的使用壽命。
[0005] 多個所述彈力塊間隔在支撐層與安裝孔內壁之間,且間隔距離為0· 5~1 cm。彈力 塊在受力時會被壓縮,即產生一定的形變,但相鄰的兩個彈力塊之間在產生形變后會相互 接觸,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將相鄰的兩個彈力塊間隔一大段距離,以保證兩個彈力塊發生充 分的形變而不相互影響,但 申請人:發現,將間隔距離設置在〇. 5~1 cm范圍內,兩個相鄰的彈 力塊在形變后兩者的端部會相互接觸,但此類接觸并非緊靠的兩個彈力塊發生形變后產生 的緊密接觸,在彈力塊回復時,相互接觸的部分會相互擠壓成產生一個相互作用力,該相互 作用力能使彈力塊主體加快回復原狀,適用于高頻振幅按摩。
[0006] 所述彈力塊為橡膠材質,且彈力塊的形狀為橢圓形、圓弧形或是波浪形。為進一步 增強減震效果,將彈力塊設為橢圓狀、圓弧形或是波浪形,可增加彈力塊在振動時的彈性形 變量,并且橡膠材質的彈力塊具有的形變能力,不會對振動部件產生磨損,進而提高保健治 療儀的適用時間。
[0007] 在所述優弧擋塊的兩端安裝有橡膠墊。在支撐板帶動振動部件轉動時,優弧擋塊 與限位塊的配合能限制支撐板大幅度轉動,以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但是在轉動過程中,限位 塊與優弧擋塊會產生撞擊聲,在優弧擋塊的兩端面上安裝有橡膠墊,減小限位塊與優弧擋 塊之間的撞擊磨損的同時,消除碰撞發出的噪音,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使用環境。
[0008]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 本發明,支撐層直接與振動部件的外壁接觸,在振動部件產生上下振幅的振動波時, 支撐層采用彈性金屬片制成,支撐層受力將彈力塊壓縮變形,以緩沖振動波造成的沖擊力, 并且彈力塊可在短時間內快速回復形狀,可持續緩沖振動部件的不間斷沖擊,減小振動部 件與支撐板之間的磨損,提高治療儀的使用壽命; 2、 本發明,兩個相鄰的彈力塊在形變后兩者的端部會相互接觸,但此類接觸并非緊靠 的兩個彈力塊發生形變后產生的緊密接觸,在彈力塊回復時,相互接觸的部分會相互擠壓 成產生一個相互作用力,該相互作用力能使彈力塊主體加快回復原狀,適用于高頻振幅按 摩; 3、 本發明,在優弧擋塊的兩端面上安裝有橡膠墊,減小限位塊與優弧擋塊之間的撞擊 磨損的同時,消除碰撞發出的噪音,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使用環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受力桿、2_支撐板、3-安裝孔、4-限位塊、5-中心軸、6-優弧擋塊、7-支撐層、8-彈 力塊、9-橡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1]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中心軸5以及包裹在中心軸5外圓周且其表面設有 與手型相配的握痕的受力桿1,還包括兩個半圓形的支撐板2,中心軸5的兩端貫穿兩個支 撐板2的弧頂部分,支撐板2上開有由多個圓形孔連接而成的安裝孔3,安裝孔3的側邊安 裝有限位塊4,在中心軸5的端部還安裝有優弧擋塊6,支撐板2與中心軸5上做相對運動 時,限位塊4與優弧擋塊6接觸;所述安裝孔3內設置有支撐層7,還包括多個彈力塊8,多 個所述均勻分布在支撐層7與安裝孔3內壁之間。本發明工作時,將振動部件放置在安裝 孔3內,當振動部件啟動工作后,使用者手持受力桿1將振動部件移動至病灶區域,通過振 動部件的持續的變幅振動對病灶區域的穴位進行按摩治療;使用過程中,受力桿1隨中心 軸5 -起轉動,受力桿1上的與手型相匹配的握痕方便使用者的拾取操作,通過中心軸5的 轉動,支撐板2可實現一定角度的自由翻轉,支撐板2上安裝有限位塊4,中心軸5上安裝有 優弧擋塊6,優弧擋塊6與限位塊4配合,使得使用者在背部等大區域振動按摩時可傾斜向 上或是傾斜向下施力,減小在長時間按摩時使用者的負荷,使得按摩操作更加省力; 為減小現有的振動部件與支撐部件之間的磨損,在安裝孔3中內設置有支撐層7,支撐 層7與安裝孔3內壁之間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彈力塊8,振動部件的置于安裝孔3內后, 支撐層7直接與振動部件的外壁接觸,在振動部件產生上下振幅的振動波時,支撐層7采用 彈性金屬片制成,支撐層7受力將彈力塊8壓縮變形,以緩沖振動波造成的沖擊力,并且彈 力塊8可在短時間內快速回復形狀,可持續緩沖振動部件的不間斷沖擊,減小振動部件與 支撐板2之間的磨損,提高治療儀的使用壽命。
[0012] 其中,多個所述彈力塊8間隔在支撐層7與安裝孔3內壁之間,且間隔距離為 0· 5~1 cm。彈力塊8在受力時會被壓縮,即產生一定的形變,但相鄰的兩個彈力塊8之間在 產生形變后會相互接觸,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將相鄰的兩個彈力塊8間隔一大段距離,以保 證兩個彈力塊8發生充分的形變而不相互影響,但 申請人:發現,將間隔距離設置在0. 5~1 cm 范圍內,兩個相鄰的彈力塊8在形變后兩者的端部會相互接觸,但此類接觸并非緊靠的兩 個彈力塊8發生形變后產生的緊密接觸,在彈力塊8回復時,相互接觸的部分會相互擠壓成 產生一個相互作用力,該相互作用力能使彈力塊8主體加快回復原狀,適用于高頻振幅按 摩。
[0013]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彈力塊8為橡膠材質,且彈力塊的形 狀為橢圓形、圓弧形或是波浪形。為進一步增強減震效果,將彈力塊8設為橢圓狀、圓弧形 或是波浪形,可增加彈力塊8在振動時的彈性形變量,并且橡膠材質的彈力塊8具有的形變 能力,不會對振動部件產生磨損,進而提高保健治療儀的適用時間。
[0014] 在支撐板2帶動振動部件轉動時,優弧擋塊6與限位塊4的配合能限制支撐板2 大幅度轉動,以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但是在轉動過程中,限位塊4與優弧擋塊6會產生撞擊 聲,在優弧擋塊6的兩端面上安裝有橡膠墊9,減小限位塊4與優弧擋塊6之間的撞擊磨損 的同時,消除碰撞發出的噪音,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使用環境。
[0015]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 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發明的保 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儀底座,包括中心軸(5)以及包裹在中心軸(5)外圓周且其表面設有與手 型相配的握痕的受力桿(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半圓形的支撐板(2),中心軸(5)的 兩端貫穿兩個支撐板(2)的弧頂部分,支撐板(2)上開有由多個圓形孔連接而成的安裝孔 (3 ),安裝孔(3 )的側邊安裝有限位塊(4),在中心軸(5 )的端部還安裝有優弧擋塊(6 ),支撐 板(2)與中心軸(5)上做相對運動時,限位塊(4)與優弧擋塊(6)接觸;所述安裝孔(3)內 設置有支撐層(7),還包括多個彈力塊(8),多個所述均勻分布在支撐層(7)與安裝孔(3)內 壁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儀底座,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彈力塊(8)間隔在支 撐層(7)與安裝孔(3)內壁之間,且間隔距離為0. 5~1 cm。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力塊(8)為橡膠材質, 且彈力塊(8)的形狀為橢圓形、圓弧形或是波浪形。
4. 根據權利要求Γ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治療儀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優弧擋塊 (6)的兩端安裝有橡膠墊(9)。
【文檔編號】A61H23/02GK104116622SQ201410362800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張文 申請人:成都千里電子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