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包括:繃帶、壓力閥、放氣閥和充氣氣囊,所述壓力閥、放氣閥和充氣氣囊依次通過充氣管與所述繃帶相連接,且所述繃帶上含有一透明窗口。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能夠觀察傷口包扎后的出血情況,且僅僅加壓包扎傷口局部,不影響整個肢體的血流,同時壓力可控,以達到最佳的止血效果,又不至于影響到肢體的血液供應。
【專利說明】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交通事業和建筑事業的飛速發展,各種高暴力損傷所導致的外傷越來越多,這類外傷往往會伴隨著出現四肢局部的傷口,嚴重者可能損傷動脈血管,導致局部出血不止,最終,多數情況下引起患者在急救現場失血量過多,從而導致患者休克癥狀,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這類患者就給院前急救120的救護醫務人員,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何在急救現場第一時間的處理傷口、止血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0003]目前,醫療急救的過程中,對于開放傷口的處理,傳統的觀念上,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局部傷口給予大量紗布局部填塞和覆蓋,然后外綁繃帶加壓包扎的方式,這類方式的弊端在于,局部加壓的力度往往取決于現場急救人員,可能出現過緊或者過松的情況,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造成患者即使處理過后還大量失血。同時,該類加壓的紗布往往也阻擋了進一步觀察傷口止血的效果,從而急救人員無法得到第一時間信息來調整包扎的力度和強度;第二種,在第一種方法局部加壓包扎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可在四肢肢體近端用止血帶的形式,阻斷患者近端的血流,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此類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在于止血的同時,犧牲了整個肢體的血流,影響整個肢體的新陳代謝,即使后期血流恢復,往往造成肢體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此類止血技術對止血的時間有嚴格的要求,不能超過一小時,必須松開止血帶,以保證肢體不出現壞死的可能,這段時間勢必增加傷口的出血,很難全程起到止血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能夠觀察傷口包扎后的出血情況,且僅僅加壓包扎傷口局部,不影響整個肢體的血流,同時壓力可控,以達到最佳的止血效果,又不至于影響到肢體的血液供應。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包括:繃帶、壓力閥、放氣閥和充氣氣囊,所述壓力閥、放氣閥和充氣氣囊依次通過充氣管與所述繃帶相連接,且所述繃帶上含有一透明窗口。
[0006]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繃帶包括結構相同的外層繃帶和內層繃帶,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四周貼合,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通過一充氣管接口與所述充氣管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充氣氣囊連接于所述充氣管的另一端。
[0007]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外層繃帶的一側外表面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另一側外表面上含有互相配合的粘接條。
[0008]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透明窗口為四周貼合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凝膠帶。
[0009]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透明窗口位于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中間。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僅僅加壓包扎傷口局部,不影響整個肢體的血流;
[0012]2、局部傷口包扎的位置開設透明窗口,可隨時觀察傷口包扎后的出血情況;
[0013]3、可根據包扎后的出血情況以及遠端肢體的供血情況,隨時調整包扎的壓力,以達到最佳的止血效果,又不至于影響到肢體的血液供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繃帶,2、壓力閥,3、放氣閥,4、充氣氣囊,5、透明窗口,6、充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7]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0018]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包括:繃帶1、壓力閥2、放氣閥3和充氣氣囊4,所述壓力閥2、放氣閥3和充氣氣囊4依次通過充氣管6與所述繃帶I相連接,且所述繃帶I上含有一透明窗口 5。
[0019]所述繃帶I包括結構相同的外層繃帶和內層繃帶,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四周貼合,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通過充氣管接口與所述充氣管6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充氣氣囊4連接于所述充氣管6的另一端,所述充氣氣囊4通過所述充氣管6給所述空腔加壓,使所述繃帶I加緊出血的肢體,以利于止血。
[0020]所述外層繃帶的一側外表面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另一側外表面上含有互相配合的粘接條,用于將繃帶I纏繞并固定于出血的肢體上。
[0021]所述透明窗口 5為四周貼合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凝膠帶,方便觀察傷口的出血情況。
[0022]所述透明窗口 5位于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中間,繃帶I在纏繞時將透明窗口 5對準傷口的出血部位。
[0023]使用方法:
[0024](I)將繃帶I纏于受傷出血的肢體上,通過粘接條固定,并將透明窗口 5對準傷口部位;
[0025](2)擠壓充氣氣囊4,開始加壓,逐步加大繃帶I的壓力,邊加壓邊從透明窗口 5觀察傷口的出血情況,以止血為準;
[0026](3)加壓的壓力可以通過壓力閥2來進行調節,局部的透明窗口 5可以隨時觀察傷口的出血情況,以指導進一步的傷口處理;
[0027](4)放氣閥3用于取下后排出繃帶I的空腔和充氣管6的空氣,為下一次的使用做準備。
[0028]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采用日常血壓計繃帶的原理,并在繃帶上開設透明窗口,以利于觀察傷口包扎后的出血情況;通過壓力閥控制繃帶施加的壓力,僅僅加壓包扎傷口局部,不影響整個肢體的血流,同時壓力可控,以達到最佳的止血效果,又不至于影響到肢體的血液供應。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繃帶、壓力閥、放氣閥和充氣氣囊,所述壓力閥、放氣閥和充氣氣囊依次通過充氣管與所述繃帶相連接,且所述繃帶上含有一透明窗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繃帶包括結構相同的外層繃帶和內層繃帶,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四周貼合,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通過一充氣管接口與所述充氣管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充氣氣囊連接于所述充氣管的另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繃帶的一側外表面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另一側外表面上含有互相配合的粘接條。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窗口為四周貼合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凝膠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適用于外傷急救的傷口包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窗口位于所述外層繃帶和所述內層繃帶的中間。
【文檔編號】A61F13/00GK204092097SQ201420536955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李英 申請人: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