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屬于建筑施工中的救護裝置領域。該救護裝置包括起吊裝置和救護裝置;起吊裝置包括支架結構和設有牽引繩的動力機構;動機機構包括卷揚機和用于驅動卷揚機的電動機,牽引繩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上,其另一端則繞過支架結構與一吊鉤固定連接;救護擔架包括坐墊板、與坐墊板一端鉸接的背部支撐板、與坐墊板另一端鉸接的腿部支撐板;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均可相對于坐墊板活動調整角度;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吊繩和用于固定吊繩的安裝部;救護擔架通過吊繩勾掛于吊鉤上與起吊裝置可拆卸連接。該救護裝置結構簡單,能夠安全、便捷地使挖孔樁內的受傷人員及時地撤離以使其快速地獲得救治。
【專利說明】一種人工挖孔粧救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護裝置,具體涉及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人工挖孔樁是最常見的一種地基結構類型,其深度根據地質條件而確定,淺的只有數米,深的可達十幾米。通常,施工人員都是利用梯子進出人工挖孔樁。但是,當施工人員在挖孔樁內施工時受傷或突發疾病,則施工人員難以通過爬梯子的方式離開挖孔樁,使得救護變得十分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該救護裝置結構簡單,能夠安全、便捷地使挖孔樁內的受傷人員及時地撤離以使其快速地獲得救治。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包括:
[0006]起吊裝置,其包括支架結構和設有牽引繩的動力機構;動機機構包括卷揚機和用于驅動卷揚機的電動機,所述牽引繩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上,其另一端則繞過支架結構與一吊鉤固定連接;
[0007]救護擔架,其包括坐墊板、與坐墊板一端鉸接的背部支撐板、與遠離背部支撐板的坐墊板另一端鉸接的腿部支撐板;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吊繩和用于固定吊繩的安裝部;所述救護擔架通過吊繩勾掛于吊鉤上與起吊裝置可拆卸連接。因為坐墊板分別與背部支撐部、腿部支撐部鉸接,因此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均可相對于坐墊板活動調整適合的角度。
[0008]為了保護受傷工人在救護擔架提升過程中不會掉落,優選地,背部支撐板與坐墊板間設有可伸縮的扶手,該扶手的一端設在坐墊板上,另一端設在背部支撐板上,該扶手可根據背部支撐板與坐墊板之間的角度伸展或收縮。
[0009]為了保障受傷人員在提升過程中的安全,進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撐板和坐墊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可調節長度的安全綁帶。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優選地,所述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一側上分別設有一用于收納吊繩的收納盒。
[0011]為了便于運送受傷工人且不會占據過多空間,優選地,所述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遠離坐墊板的一端設有可伸縮的抬柄。
[0012]為了便于在平整的地面移動擔架,優選地,所述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背面均設有可折疊的伸縮桿,該伸縮桿可在一收納于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背面的收納位置與垂直于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展開位置之間運動;該伸縮桿的底部設有萬向輪。
[0013]具體地,所述支架結構包括基座和垂直設于基座前端的承重桿,該承重桿上的頂端設有吊臂,吊臂上設有第一滑輪,承重桿上設有第二滑輪;所述牽引繩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上,其另一端則依次繞過第二滑輪、第一滑輪與吊鉤固定連接。
[0014]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實用新型通過救護擔架上的吊繩與起吊裝置的吊鉤可拆卸連接,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便捷、安全地將受傷工人搬運出挖孔樁內使其及時地接受治療;背部支撐板與腿部支撐板分別與坐墊板鉸接,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挖孔樁井口的直徑大小調整角度,適用范圍廣;設有可伸縮的抬柄,可以節省空間,便于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搬運受傷工人;設有用于收納吊繩的收納盒,能夠避免吊繩散落而影響在地面的搬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夠適應不同直徑大小的人工挖孔樁,適用范圍廣,具有優良的市場推廣前景。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的起吊裝置整體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的救護擔架背面示意圖。
[0019]其中,1、支架結構;11、基座;12、承重桿;13、吊臂;14、第一滑輪;15、第二滑輪;2、動力機構;21、牽引繩;22、卷揚機;23、電動機;24、吊鉤;3、救護擔架;31、坐墊板;32、背部支撐板;33、腿部支撐板;34、吊繩;35、扶手;36、安全綁帶;37、收納盒;38、抬柄;39、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1:
[0021]如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包括:起吊裝置,其包括支架結構I和設有牽引繩21的動力機構2 ;具體地,所述支架結構I包括基座11和垂直設于基座11前端的承重桿12,該承重桿12上的頂端設有吊臂13,吊臂13上設有第一滑輪14,承重桿12上設有第二滑輪15,為了進一步提高起吊裝置的穩固性,基座11的左右兩側分別還設有與承重桿12固定連接的連接桿;動力機構2包括卷揚機22和用于驅動卷揚機22的電動機23,所述牽引繩21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22上,其另一端則依次繞過第二滑輪15、第一滑輪14與一吊鉤24固定連接;所述牽引繩21優選鋼絲繩,也可以是尼龍繩;
[0022]救護擔架3,其包括坐墊板31、與坐墊板31 —端鉸接的背部支撐板32、與遠離背部支撐板32的坐墊板31另一端鉸接的腿部支撐板33 ;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的兩側分別設有吊繩34和用于固定吊繩34的安裝部;所述救護擔架3通過吊繩34勾掛于吊鉤24上與起吊裝置可拆卸連接。因為坐墊板31分別與背部支撐部32、腿部支撐部33鉸接,因此所述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均可相對于坐墊板31活動調整適合的角度;
[0023]為了保護受傷工人在救護擔架3提升過程中不會掉落,背部支撐板32與坐墊板31間設有可伸縮的扶手35,該扶手35的一端設在坐墊板31上,另一端設在背部支撐板32上,該扶手35可根據背部支撐板32與坐墊板31之間的角度伸展或收縮;為了保障受傷人員在提升過程中的安全,所述背部支撐板32和坐墊板31的兩側分別設有可調節長度的安全綁帶36。
[0024]為了避免吊繩34散落而影響在地面的搬運,所述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的一側上分別設有一用于收納吊繩34的收納盒37 ;為了進一步地便于收納,吊繩34優選為尼龍繩,也可以是鐵絲。為了便于運送受傷工人且不會占據過多空間,所述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遠離坐墊板31的一端均設有可伸縮的抬柄38。
[0025]為了便于在平整的地面移動救護擔架3,所述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的背面均設有可折疊的伸縮桿39,該伸縮桿39可在一收納于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背面的收納位置與垂直于背部支撐板32和腿部支撐板33的展開位置之間運動;該伸縮桿39的底部設有萬向輪。
[0026]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起吊裝置,其包括支架結構和設有牽引繩的動力機構;動機機構包括卷揚機和用于驅動卷揚機的電動機,所述牽引繩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上,其另一端則繞過支架結構與一吊鉤固定連接; 救護擔架,其包括坐墊板、與坐墊板一端鉸接的背部支撐板、與遠離背部支撐板得坐墊板另一端鉸接的腿部支撐板;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吊繩和用于固定吊繩的安裝部;所述救護擔架通過吊繩勾掛于吊鉤上與起吊裝置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背部支撐板與坐墊板間設有可伸縮的扶手,該扶手的一端設在坐墊板上,另一端設在背部支撐板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撐板和坐墊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可調節長度的安全綁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一側上分別設有一用于收納吊繩的收納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遠離坐墊板的一端設有可伸縮的抬柄。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背面均設有可折疊的伸縮桿,該伸縮桿可在一收納于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背面的收納位置與垂直于背部支撐板和腿部支撐板的展開位置之間運動;該伸縮桿的底部設有萬向輪。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挖孔樁救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結構包括基座和垂直設于基座前端的承重桿,該承重桿上的頂端設有吊臂,吊臂上設有第一滑輪,承重桿上設有第二滑輪;所述牽引繩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上,其另一端則依次繞過第二滑輪、第一滑輪與吊鉤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A61G1/013GK204170002SQ201420565784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8日
【發明者】張春, 聶澤泉, 蔣博藝, 陳永, 鄭孝旭, 韋顯根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