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醫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疏肝用的灸條。
背景技術: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肩周炎、盆腔炎等有特效。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中醫認為艾灸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但采用傳統灸條灸療治療目的不明確,療效不確切,為此,申請人針對不同疾病分別進行藥用灸條研究,意外的發現將適量的艾絨、丁香、柴胡、木香混合后用于灸療對于養肝護肝效果顯著。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疏肝灸條。本申請人發現,在艾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丁香、柴胡、木香制成灸條用于施灸對養肝護肝效果顯著。具體地說,本發明提供的疏肝灸條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艾絨60-80g、丁香5-15g、柴胡3-10g、木香3-10g;進一步,艾絨65-75g、丁香10-15g、柴胡5-10g、木香5-10g;優選,艾絨70g、丁香10g、柴胡5g、木香10g。艾絨:是由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葉加工而成。傳統制作艾絨的步驟和工藝為:選取干燥潔凈的艾葉,除去枝梗,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搗碎,用細篩羅去塵屑、渣滓,如此反復搗、篩,達到艾絨細軟、柔爛如綿的程度,加工才算完成,然后將所得艾絨貯藏在干燥的環境中;現代艾絨主要采用機械粉碎,生產率高。艾絨的功效主要有: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養生保健的作用。丁香(floscaryophylli)是桃金娘科番櫻桃屬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公丁香,別名有雞舌香、丁子香、支解香、瘦香嬌,百里馨等,始載于《藥性論》,味辛,性溫。功效:理氣降逆,溫中止痛,暖腎。主治脘腹冷痛,呃逆、惡心、嘔吐;腎陽不足的陽痿及寒濕。柴胡原植物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scorzou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柴胡味苦,性微涼,歸肝、膽經,具有和表解里、舒肝、升陽之功效。木香又名蜜香、青木香、南木象、廣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saussurealappacbclarke),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肝經。中醫常用以治療胃部脹滿、消化不良、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具有芳香健胃、行氣止痛的功效。本發明的艾灸用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艾灸,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本申請中將艾絨、丁香、木香、柴胡混合物制作成灸條彌補傳統灸條成分單一、灸療效果針對性差的缺陷,對養肝護肝的效果顯著。2.本申請的灸條中加入了丁香、木香和柴胡后味道更易被患者接受,無不良刺激性氣味。實施例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并不限于此。艾絨質量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純度越高質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絨純度是用多少公斤艾葉制作成1公斤的艾絨這個比例數表示,依級別來分:普通級(8:1以下)、高級(15:1以下)、特級(25:1以下)、極品(25:1以上)四種艾絨;依艾葉陳放的年份分為:新艾絨和陳艾絨,其中,陳艾絨用年份來命名,如:一年陳艾絨、二年陳艾絨等。本申請中的艾絨可以采用傳統工藝或現代工藝,也可以采用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結合制備;艾絨的級別依據實際需求而定,優選三年5:1陳艾絨。實施例1a、將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丁香10g、柴胡5g、木香10g混合均勻;b、將艾絨7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實施例2a、將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丁香15g、柴胡10g、木香10g混合均勻;b、將艾絨65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實施例3a、將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丁香10g、柴胡5g、木香3g混合均勻;b、將艾絨8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實施例4a、將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丁香14g、柴胡8g、木香8g混合均勻;b、將艾絨7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效果例1.研究對象1.1病例來源本研究共收集確診為病毒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齡在24-50歲,隨機分為兩組:藥灸組30例,對照組30例。1.2排除標準①伴有心源性體克、致命性心律失常、ii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患者;②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內分泌系統以及造血系統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④懷孕及哺乳期婦女;⑤有精神異常或不愿合作者。2治療方法2.1對照組對照組艾條的制備:步驟a:對照組的中藥成分按照專利(cn101361925a)中配制,具體如下:取甜瓜蒂20g、丁香5g、粳米15g、麝香0.2g、赤小豆18g,按如下步驟制備:(1)赤小豆放入鍋內文火炒熟,冷卻待焦后研成細粉末;(2)甜瓜蒂晾極干后研成細粉末,丁香晾極干后研成細粉末,干粳米研成細粉末,康香研成細粉末;(3)將上述赤小豆、甜瓜蒂、丁香、干粳米、麝香五種細粉末分別過100目篩,混合均勻后,備用即可。步驟b:將艾絨7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按照步驟a制得的細粉末25g,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備用即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用上述方法制備的灸條治療,取中院和內關穴位,每穴灸治20min,隔日1次,共灸治6個月。2.2藥灸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藥灸治療。取中院和內關穴位,每穴灸治20min,隔日1次,共灸治6個月。3治療效果3.1療效判斷顯效:癥狀均明顯減輕或多數癥狀消失,肝功指標接近正常或肝功指標多數正常;有效:癥狀和體征有一定改善;無效:癥狀和體征均無改善,或反趨向惡化3.2治療結果組別n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30814873.33藥灸組301810293.33由上表可知,藥灸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3%,因此,藥灸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可見應用本發明的藥灸對治療肝炎效果顯著。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