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健飲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
背景技術:
:茶飲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飲食習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飲茶提出了新的要求,功能性飲品不斷出現,人們將喝茶與預防保健結合在一起,達到飲茶和保健的雙重效果。而中藥也是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探索和積累而成的民族瑰寶,在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上具有奇效,尤其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大,在生活環境、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的今天,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大大提高。盡管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對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斷增多,治療效果也在穩步提升,但在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上進步甚微,而中藥在該領域上卻有獨特的療效和作用,因此,人們把中藥制成茶飲品每天飲用,即符合人們的飲食習慣,又能起到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的效果,中藥材茶飲品備受人們的青睞。高血脂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值的疾病。目前具有降血脂的中藥材種類繁多,但大多數中藥材卻并不適合制成茶飲品進而長期飲用,因此,將少數可作為茶飲品長期飲用的降血脂中藥材制作成為保健茶已被人們熟知,也具有一定的降血脂效果。然而,單味中藥材制成的茶飲品始終存在降血脂效果差,口感差的缺陷,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降血脂保健茶飲品中所存在的降血脂效果差,口感差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該復方茶通過優化原料的配伍,使原料藥材之間產生協同增效作用,提高了復方茶的降血脂效果,改善了口感,其藥效平和,無毒副作用,適合所有高血脂人群長期飲用。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該復方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備而成的:丹參葉15-40份,銀杏葉10-25份,杜仲2-10份,薄荷1-8份,決明子1-5份,茵陳1-5份。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其中所述的丹參葉,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葉;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其中所述的銀杏葉,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的葉;味甘、苦、澀;性平;歸心、肺經;具有斂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肺虛咳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等疾病。其中所述的杜仲,味甘、微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療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等癥。其中所述的薄荷,性涼;味辛;歸肺經、肝經;歸肺、胃、心、大腸經;具有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的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溫病初起、風疹瘙癢、肝郁氣滯、胸悶脅痛等癥。其中所述的決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腎、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降脂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療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壓。其中所述的茵陳,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用于治療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癥。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優選的,所述丹參葉為20-30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丹參葉為25份。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優選的,所述銀杏葉為10-20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銀杏葉為15份。,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優選的,所述杜仲為3-6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杜仲為5份。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優選的,所述薄荷為2-5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薄荷為3份。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優選的,所述決明子為1-3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決明子為3份。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優選的,所述茵陳為1-3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茵陳為2份。通過上述優選,能使復方茶的協同增效作用最大,降血脂效果達到最佳,口感最好。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該復方茶由多種溫和的天然原料制成,各原料藥材之間具有協同增效作用,具有清肝利水,補肝益氣等功效,能有效促進脂類的代謝,保肝護肝的作用,降血脂效果顯著;且無毒副作用,口感清香、甘甜,適合作為茶飲品長期飲用。進一步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的制備方法,其具體制備步驟如下:1、取丹參嫩葉,在200-3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0~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250-3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1-5min后,在80~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150-2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0~7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決明子在160~20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50-18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0~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配比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上述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參復方茶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1中對各原料藥材進行高溫處理,既能滅殺細菌病毒,保證復方茶的干凈衛生;又能滅活生物酶和分解有毒成分,保證復方茶的有效物質不被分解和流失,降低毒副作用;干燥水分能濃縮藥材內有效物質,提高有效物質濃度,提高復方茶的降血脂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明復方茶通過各原料藥材合理的配伍,使不同的有效活性成分產生協同增效作用,極大的激發了有效活性物質的藥性,降血脂效果更好。2、本發明復方茶選用多種溫和原料藥,按最佳配伍配制而成,藥效平和,無毒副作用。3、本發明復方茶通過不同性味原料藥的搭配,改善了復方茶的口感。4、本發明復方茶通過高溫工藝處理,提高了有效物質的濃度,降低了毒副作用,提高了復方茶的適應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試驗例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
發明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11、取丹參嫩葉,在2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3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8℃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3min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175℃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2℃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決明子在1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6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8℃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25份,銀杏葉15份,杜仲5份,薄荷3份,決明子3份,茵陳2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實施例21、取丹參嫩葉,在2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2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5min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150-2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決明子在16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30份,銀杏葉20份,杜仲3份,薄荷5份,決明子1份,茵陳3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實施例31、取丹參嫩葉,在2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2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1min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1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決明子在16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8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20份,銀杏葉10份,杜仲6份,薄荷2份,決明子3份,茵陳1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實施例41、取丹參嫩葉,在3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3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2min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2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決明子在16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40份,銀杏葉10份,杜仲2份,薄荷8份,決明子5份,茵陳1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實施例51、取丹參嫩葉,在3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3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5min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1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決明子在20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15份,銀杏葉25份,杜仲10份,薄荷1份,決明子1份,茵陳5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對比例1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3min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對比例21、取丹參嫩葉,在2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3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8℃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決明子在1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6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8℃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25份,銀杏葉15份,薄荷3份,決明子3份,茵陳2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對比例3取新鮮決明子在1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炒干至水分含量≤3%。對比例41、取丹參嫩葉,在25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銀杏嫩葉,在30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88℃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杜仲,在100℃的溫度下蒸煮3min后,在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取新鮮薄荷在175℃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2℃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3%;取新鮮茵陳在160℃的溫度下高溫殺青后,在78℃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至水分含量≤5%;2、將上述原料粉碎后按:丹參葉25份,銀杏葉15份,杜仲5份,薄荷3份,茵陳2份進行混合即得到成品。藥效學和毒性試驗:為了證實本發明復方茶的療效和安全性,發明人進行了藥效學和毒性試驗考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試驗結果如下:1、試驗目的:本發明丹參復方茶對大鼠的降血脂作用。2、試驗材料(1)藥物及試劑:將實施例1-5制備的復方茶分別用開水泡茶;根據對比例1-4制備的成品分別用開水泡茶;(2)動物:隨機選取健康小鼠100只,體重為20~25g;飼養于正壓凈化通風動物房,室溫25±2℃。3、試驗方法與結果試驗過程:將健康小鼠隨機分成10組,每組10只。10組均予以灌胃脂肪乳20ml/kg·bw,連續5周;其中9組持續給小鼠飲用泡制的茶水,1組飲用清水,并觀察各組的小鼠的攝食、活動及排泄情況均無異常情況發生。5周后,測定小鼠的血清中tg、tc值,取平均值。試驗結果:試驗結果記錄如下:(表中所示為給藥5周后,對小鼠tc、tg的測量統計結果)組號5周后tc平均值(mmol/l)5周后tg平均值(mmol/l)空白組0.865.47實施例10.694.21實施例20.714.32實施例30.704.28實施例40.724.29實施例50.714.31對比例10.835.17對比例20.794.86對比例30.825.06對比例40.804.92由上述記錄結果可知,服用實施例1-5制備的復方茶5周后,小鼠的血脂值顯著降低,證明本發明丹參復方茶降血脂效果顯著;對比例1和3中,單味原料藥的降血脂效果差;對比例2和4中缺少一味原料藥,復方茶降血脂的效果顯著降低,且對比例1+2或3+4的降血脂效果也顯著低于實施例1-5,因此,本發明丹參復方茶中多味原料藥之間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能顯著降低血脂。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