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膀胱切除患者的夜用型集尿床墊。
背景技術:
膀胱癌病人有些情況下需要全部切除膀胱,膀胱切除之后,在患者腹部進行皮膚造口手術,把患者輸尿管連接到造口,采用外置的造口袋來進行體外集尿。
目前患者晚上睡覺的集尿方式,主要是通過在患者造口上粘貼膠盤或者通過集尿腔按壓在造口位置上,從而把尿液導出,尿液導出之后,用長導尿管把尿液直接導入到床下的容器中。這種方式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長導尿管長度有限,患者必須靠近床邊才能休息,雙側患者就必須睡單人床,以讓兩側的導管分別導入床下容器中;第二,因為人是活動的,因此長導管在容器中的一頭非常容易跑出來,造成患者家里地板上到處是尿漬;第三,患者帶著尿袋或者集尿腔時無法采用接近俯臥的側俯臥方式休息,因為會壓到集尿腔或者擠著尿袋;第四有些情況下這種產品根本無法使用,比如東北農村的大炕,或者城市患者的大席夢思床,是沒有床下地方可以放容器的。另外,患者在休息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漏尿,造成床鋪漏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夜用型集尿床墊,解決現有膀胱切除患者夜晚集尿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夜用型集尿床墊,由兩端的固定部和中間的活動部構成,所述活動部包括集尿模塊和凹槽模塊,所述集尿模塊由上部的集尿模塊睡墊和下部的空腔結構構成,所述集尿模塊睡墊與固定部的睡墊連成一個平面,所述空腔結構面向所述凹槽模塊的側面設有過板接頭,述過板接頭在所述凹槽的一端與導尿管連通,所述過板接頭在空腔結構的另一端與集尿容器連接。
其中,優選地,所述活動部還包括調整模塊,放置在所述集尿模塊與所述固定部之間,或放置在所述凹槽模塊與所述固定部之間。
其中,優選地,所述過板接頭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空腔結構面向所述凹槽模塊側面的兩端,為第一過板接頭和第二過板接頭。
其中,優選地,所述集尿容器的進液口設置有三通管,所述第一過板接頭和所述第二過板接頭分別通過管道與所述三通管連通。
其中,優選地,所述第一過板接頭和所述第二過板接頭在空腔結構的一端分別連接有三通管,兩個三通管相對端口間設置有引流管,所述集尿容器的進液管與其中一個三通管的剩余端口連接,另一個三通管的富余端口封閉。其中,優選地,所述集尿容器放置于空腔結構內或者放置床墊外。
其中,優選地,兩端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動部可翻折折疊。
其中,優選地,所述過板接頭在所述凹槽的一端與螺旋伸縮管連接,所述螺旋伸縮管與導尿管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將長導尿管與過板接頭連接,不需連接到床下,避免管子跑出容器,地面尿濕的情況。
2.床墊上的凹槽給患者全面翻身睡覺的機會。
3.床墊折疊容易,攜帶方便。采用模塊化設計,生產、組裝、使用,拆下清洗都非常的方便。
4.本發明解決了膀胱切除、尿失禁患者臥床不起或者夜晚睡覺時候的集尿問題,不需要再用容器置于床下,房間內整潔美觀。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夜用型集尿床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沿A向視圖;
圖3為圖2的A部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集尿管路連接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集尿管路連接的示意圖。
圖中,1.固定部,2.集尿模塊,2-1.集尿模塊睡墊,2-2.空腔結構,3.凹槽模塊,4.調整模塊,5.第一過板接頭,6.第二過板接頭,7.三通管,8.引流管,9.螺旋伸縮管,10.集尿容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夜用型集尿床墊,由兩端的固定部1和中間的活動部構成,活動部包括集尿模塊2和凹槽模塊3,集尿模塊2由上部的集尿模塊睡墊和下部的空腔結構2-2構成,集尿模塊睡墊與固定部1的睡墊連成一個平面,空腔結構2-2面向凹槽模塊3的側面設有過板接頭,過板接頭在凹槽的一端與螺旋伸縮管9連接,過板接頭在空腔結構2-2的另一端與集尿容器10連接,其中,螺旋伸縮管9將患者身體上的長導尿管與集尿床墊上的過板接頭連接從而連接到床墊內置封閉容器中,不再需連接到床下開口容器中,避免管子跑出容器,地面尿濕,房間里氣味難聞的情況。
為了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活動部還包括調整模塊4,針對個子稍高的患者,將調整模塊4放置在集尿模塊2與固定部1之間,針對個子稍低的患者,將調整模塊4放置在凹槽模塊3與固定部1之間。
過板接頭設置為兩個,分別設置在空腔結構2-2面向凹槽模塊3側面的兩端,為第一過板接頭5和第二過板接頭6。過板接頭設置為兩個,分別連接患者身上引出的兩條導尿管,能夠讓患者自由的翻身。
其中,集尿容器10的進液口設置有三通管7,第一過板接頭5和第二過板接頭6分別通過管道與三通管7連通(集尿管路的連接示意圖如圖4所示)。
其中,集尿容器10可放置于空腔結構2-2內,也可以或者通過管道連接懸掛于床墊之外。
其中,兩端的固定部1和活動部可翻折折疊,床墊折疊容易,攜帶方便。采用模塊化設計,生產、組裝、使用,拆下清洗都非常的方便。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夜用型集尿床墊,其中集尿管路連接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第一過板接頭5和第二過板接頭6在空腔結構2-2的一端分別連接有三通管7,兩個三通管7相對端口間設置有引流管8,集尿容器10的進液管與三通管7的一個端口連接,另一個端口封閉。
本實施例中,集尿容器10可放置于空腔結構2-2內,也可以放置床墊外。
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均與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