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
背景技術:
鱗屑型腳氣好發于腳掌、腳腹側或足跖部。腳氣皮損以明顯的小片狀鱗屑為主,伴有稀疏而較為干燥小水皰,有時發展至手足背部,呈弧行或環狀附于皮損的邊緣。鱗屑型腳氣為無水皰及膿皰,一般也不會發生糜爛,與其它型腳氣最大的不同點是很少引起瘙癢。病變多位于手掌、手指、足跟、足跖及足旁,常對稱成片,有時嚴重發展后尚可波及整個足和手足背部。
近年來,市場上存在的治療腳氣的現有藥物如達克寧、腳氣靈、足爽粉之類的膏劑、擦劑、噴劑產品,只是起到暫時的緩解作用,并且具有療程長、易復發、使用麻煩等缺點;有些藥劑還含有激素成分,對皮膚毒副作用大,容易給人體造成諸多不良反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其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不良反應,并且療效顯著,安全可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所述中藥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蒼耳子3-18份,郁李仁5-12份,炙甘草3-16份,苦楝子5-12份,五倍子3-12份,敗醬草5-12份,紅花3-10份,地骨皮3-12份,黃連5-16份,食鹽1-3份,韭菜2-9份,苦參3-12份,蔥白4-14份,白礬3-10份,沉香3-10份。
優選地,所述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蒼耳子8-16份,郁李仁5-10份,炙甘草3-8份,苦楝子5-12份,五倍子4-10份,敗醬草5-9份,紅花4-10份,地骨皮6-12份,黃連6-12份,食鹽1-3份,韭菜2-6份,苦參4-8份,蔥白7-14份,白礬5-9份,沉香3-7份。
優選地,所述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蒼耳子10份,郁李仁6份,炙甘草6份,苦楝子9份,五倍子6份,敗醬草5份,紅花9份,地骨皮11份,黃連8份,食鹽1份,韭菜3份,苦參5份,蔥白10份,白礬6份,沉香5份。
優選地,所述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蒼耳子9份,郁李仁8份,炙甘草4份,苦楝子8份,五倍子6份,敗醬草7份,紅花7份,地骨皮8份,黃連12份,食鹽2份,韭菜5份,苦參6份,蔥白11份,白礬7份,沉香3份。
所述的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步驟(1)中已稱取的各原料組分清洗干凈,通過紗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紗布被完全淹沒,浸泡25-30分鐘;
(3)、將經步驟(2)預處理的中藥材放于加熱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熱,待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熱繼續加熱60-65分鐘,除去藥渣,得到成品中藥液。
(4)、將步驟(3)中的成品中藥液自然冷卻后,瓶裝。
本發明所用的中藥原料的藥性及功效如下:
蒼耳子:味苦、甘、辛,性溫;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等癥。
郁李仁:性平,味辛、苦、甘;主治:潤燥滑腸,下氣,利水;用于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具有潤燥滑腸,下氣行滯,利水消腫的功效。
炙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苦楝子:理氣、止痛、清濕熱、驅蟲;治疥癬、凍瘡、行氣止痛、殺蟲、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等。
五倍子:味酸、澀,性寒;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敗醬草:味辛、苦;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后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治經閉、痛經、惡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療效。
地骨皮:味苦,寒;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食鹽: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
韭菜:溫中行氣,散瘀,解毒;主治:腎虛陽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癰瘡腫毒,漆瘡,跌打損傷。
苦參:苦,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蔥白: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通達陽氣的功效;用于外感風寒,陰寒內盛,格陽于外,脈微,厥逆,腹瀉;外敷治療瘡癰疔毒。
白礬: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用止血,止瀉,化痰;主治:中風,癲癇,喉痹,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等。
沉香:味辛、苦,性微溫;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該中藥專門是針對鱗屑型腳氣的發病機理配制而成,其能夠散風清熱,涼血清火,調血行氣,并對鱗屑型腳氣具有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所述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蒼耳子10份,郁李仁6份,炙甘草6份,苦楝子9份,五倍子6份,敗醬草5份,紅花9份,地骨皮11份,黃連8份,食鹽1份,韭菜3份,苦參5份,蔥白10份,白礬6份,沉香5份。
所述的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步驟(1)中已稱取的各原料組分清洗干凈,通過紗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紗布被完全淹沒,浸泡25-30分鐘;
(3)、將經步驟(2)預處理的中藥材放于加熱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熱,待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熱繼續加熱60-65分鐘,除去藥渣,得到成品中藥液。
(4)、將步驟(3)中的成品中藥液自然冷卻后,瓶裝。
用量及用法:將該中藥液與40-50℃溫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鐘分鐘左右,每日一次,12天為一療程,一般2-4個療程即可治愈。
實施例二:
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所述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蒼耳子9份,郁李仁8份,炙甘草4份,苦楝子8份,五倍子6份,敗醬草7份,紅花7份,地骨皮8份,黃連12份,食鹽2份,韭菜5份,苦參6份,蔥白11份,白礬7份,沉香3份。
所述的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步驟(1)中已稱取的各原料組分清洗干凈,通過紗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紗布被完全淹沒,浸泡25-30分鐘;
(3)、將經步驟(2)預處理的中藥材放于加熱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熱,待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熱繼續加熱60-65分鐘,除去藥渣,得到成品中藥液。
(4)、將步驟(3)中的成品中藥液自然冷卻后,瓶裝。
用量及用法:將該中藥液與40-50℃溫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鐘分鐘左右,每日一次,12天為一療程,一般2-4個療程即可治愈。
實施例三:
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所述中藥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蒼耳子13份,郁李仁7份,炙甘草9份,苦楝子11份,五倍子8份,敗醬草6份,紅花9份,地骨皮7份,黃連12份,食鹽1.5份,韭菜5份,苦參9份,蔥白11份,白礬5份,沉香4份。
所述的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步驟(1)中已稱取的各原料組分清洗干凈,通過紗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紗布被完全淹沒,浸泡25-30分鐘;
(3)、將經步驟(2)預處理的中藥材放于加熱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熱,待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熱繼續加熱60-65分鐘,除去藥渣,得到成品中藥液。
(4)、將步驟(3)中的成品中藥液自然冷卻后,瓶裝。
用量及用法:將該中藥液與40-50℃溫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鐘分鐘左右,每日一次,12天為一療程,一般2-4個療程即可治愈。
實施例四:
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所述中藥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蒼耳子12份,郁李仁5份,炙甘草6份,苦楝子8份,五倍子8份,敗醬草7份,紅花7份,地骨皮9份,黃連15份,食鹽2份,韭菜7份,苦參7份,蔥白9份,白礬6份,沉香6份。
所述的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步驟(1)中已稱取的各原料組分清洗干凈,通過紗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紗布被完全淹沒,浸泡25-30分鐘;
(3)、將經步驟(2)預處理的中藥材放于加熱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熱,待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熱繼續加熱60-65分鐘,除去藥渣,得到成品中藥液。
(4)、將步驟(3)中的成品中藥液自然冷卻后,瓶裝。
用量及用法:該中藥液與40-50℃溫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鐘分鐘左右,每日一次,12天為一療程,一般2-4個療程即可治愈。
實施例五:
一種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所述中藥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蒼耳子9份,郁李仁6份,炙甘草4份,苦楝子10份,五倍子5份,敗醬草5份,紅花9份,地骨皮8份,黃連9份,食鹽2份,韭菜4份,苦參5份,蔥白11份,白礬5份,沉香6份。
所述的治療鱗屑型腳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步驟(1)中已稱取的各原料組分清洗干凈,通過紗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紗布被完全淹沒,浸泡25-30分鐘;
(3)、將經步驟(2)預處理的中藥材放于加熱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熱,待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熱繼續加熱60-65分鐘,除去藥渣,得到成品中藥液。
(4)、將步驟(3)中的成品中藥液自然冷卻后,瓶裝。
用量及用法:該中藥液與40-50℃溫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鐘分鐘左右,每日一次,12天為一療程,一般2-4個療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郝某,男,39歲,縫紉工;患有腳氣十年多,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足背部和足底部出現小片狀鱗屑以及干燥小水皰;在冬季,常可發生皸裂,疼痛難忍;曾使用西藥反復將其治愈,但容易復發,無法根除;使用本發明中藥進行治療,連續使用兩個療程,上述癥狀基本消失,繼續使用一個療程,腳氣徹底被治愈,至今未復發。
病例2:唐某,女,24歲,高校學生;患有腳氣兩年,腳足底部出現小片狀鱗屑,并伴有稀疏而較為干燥小水皰。使用西藥治療效果差,無法根治;連續使用本發明中藥一個療程后,上述癥狀基本消失,繼續使用一個療程,腳氣徹底被治愈,至今未復發。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