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止血用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止血電極。
背景技術:
止血電極作為一種止血方式,因其效果顯著而被廣泛應用于創口止血上;其主要原理為:通過將兩片鑷片裝在一個固定座內,手指捏合鑷片,使兩鑷片的尖部夾住血管或組織,從而讓通過兩鑷片尖部的高頻電流通過夾住的局部血管或組織,利用高頻電流的熱效應,使血管壁脫水皺縮、血管內血液凝固,并使血管與血凝塊互融為一體,而達到有效止血目的。
現有的止血電極的弊端為:1、手指直接捏鑷片不利于清潔;2、兩個鑷片容易出現錯位的現象,影響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使用效果好的止血電極。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止血電極,其特點是:包括桿體和設于桿體前端的電極簧片;
電極簧片共有兩個,兩個電極簧片后部均套設有絕緣套管;兩個電極簧片均朝向桿體外側方向傾斜設置,且兩個電極簧片相對桿體對稱設置;
在桿體外側上套設有套筒,套筒內壁上設有滑動塊,桿體上配合滑動塊設有滑槽;
套筒的前端上連接有過渡沿,過渡沿朝向桿體外側方向傾斜設置;過渡沿內壁上設有橡膠層;
套筒內壁和過渡沿內壁均設有兩個滑動軌道,兩個滑動軌道分別配合兩個電極簧片設置。
過渡沿和套筒之間通過圓弧過渡面連接。
桿體上套有推動桿,推動桿位于套筒后方,且推動桿的前端與套筒的后端連接。
推動桿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桿體外表面上配合內螺紋設有外螺紋。
桿體內部設有空腔,空腔中穿設有導線,導線電連接電極簧片。
桿體的后部配合推動桿設有限位塊,限位塊位于推動桿后方。
推動桿的外壁上設有防滑突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在桿體外側套設套筒,套筒內壁上設滑動塊,桿體上配合滑動塊設滑槽,通過滑動塊和滑槽保證了套筒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套筒端部上連接有過渡沿,通過過渡沿降低電極簧片受到的磨損;套筒內壁和過渡沿內壁上均設有兩個滑動軌道,通過滑動軌道保證了電極簧片張開或者合攏過程中的穩定性,避免出現兩個電極簧片錯位的現象。2、過渡沿和套筒之間通過圓弧過渡面連接,從而降低電極簧片在兩者交接處受到的磨損。3、桿體上套有推動桿,推動桿位于套筒后方,通過設置推動桿便于套筒的移動。4、推動桿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桿體外表面上配合內螺紋設有外螺紋,推動桿和桿體在內螺紋和外螺紋作用下,相對運動,從而推動套筒向前或向后移動,實現方便,且在外力撤去后可以實現定位。5、桿體內部設有空腔,空腔中穿設有導線,通過將導線在空腔中穿設,避免了導線外漏影響裝置的使用。6、桿體后部配合推動桿設有限位塊,通過限位塊避免推動桿向后退的幅度過大,最終使得電極簧片脫離滑動軌道。7、推動桿的外壁上設有防滑突起,從而保證了推動桿在使用的時候更加舒適,避免出現手滑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止血電極,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桿體10,桿體10橫截面呈圓形,從而防止棱角出現帶來的摩擦現象。
在桿體10的前端上連接有兩個電極簧片1,兩個電極簧片1均朝向桿體10的外側方向傾斜設置,其中桿體10的外側指遠離桿體10中心線的方向。兩個電極簧片1相對于桿體10對稱,從而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使得兩個電極簧片1貼合在一起。為了保證電極簧片1的電力供應,在電極簧片1上連接有導線9,導線9可以為電極簧片1通電,實現電極簧片1的止血效果。
為了避免導線9影響本止血鉗的使用,在桿體10內設置空腔,將導線9穿設在空腔中即可。其中導線9上設置絕緣套,避免短路的現象發生。至于導線9如何連接后續的電源,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為了避免兩個電極簧片1出現短路的現象,在兩個電極簧片1的后部均套設有絕緣套管,其中絕緣套管沒有在圖中顯示,絕緣套管的材質為橡膠,以緊貼電極簧片的側壁為最佳。其中,電極簧片與桿體連接的部位為后。
在桿體外側套設有套筒2,套筒2可相對于桿體10滑動。為了保證套筒的移動軌跡,在套筒2內壁上設置滑動塊5,在桿體10的上配合滑動塊設有滑槽,在使用的時候,滑動塊5在滑槽中滑動即可。
套筒2的前端上連接有過渡沿3,過渡沿3朝向桿體10的外側方向傾斜設置。設置的過渡沿3可以在合攏兩個電極簧片1的時候降低對電極簧片1的磨損。
為了進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在過渡沿3和套筒2之間設置圓弧過渡面,圓弧過渡面沒有在圖中顯示,設置的圓弧過渡面可以緩和過渡沿和套筒之間的連接角,降低連接處對電極簧片1的磨損。
為了避免電極簧片1出現短路的現象,在套筒2和過渡沿3的內壁上均設置橡膠層,設置的橡膠層具有絕緣性,保證電極簧片1的作用效果。
在套筒2和過渡沿3的內壁上均設置有兩個滑動軌道4,兩個滑動軌道分別配合兩個電極簧片1設置。其中的配合指的是,滑動軌道4的寬度和電極簧片1的寬度相等;使用的時候,電極簧片1可以在滑動軌道4中滑動。
滑動軌道4和滑動塊5在設置的時候要相互遠離,從而保證各個部件的正常工作。
套筒2向電極簧片1移動的時候,電極簧片1會相對于套筒2向后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電極簧片1位于滑動軌道4中,從而保證電極簧片1的滑動軌跡,從而防止了兩個電極簧片1出現錯位的現象,進而提高本止血電極的使用效果。
在實施的時候,套筒2上的滑動軌道和過渡沿3上的滑動軌道通過圓弧過渡面相連通,從而使得電極簧片1從套筒2上的滑動軌道出來后,經過圓弧過渡面后進入到過渡沿3上的滑動軌道。
為了保證套筒2的移動,在套筒2后方設有推動桿6,其中推動桿6與套筒2的后端相連接,推動桿6也是套在桿體10上。在使用的時候,推動桿向前移動,套筒就會向前移動;推動桿向后移動,套筒就會跟著向后移動。
在推動桿6的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桿體10的外表面上配合內螺紋設置有外螺紋7。在轉動推動桿6的時候,在內螺紋和外螺紋7的作用下,推動桿6就會向前方移動,以推動套筒2,從而使得兩個電極簧片1相互靠近。此處,選擇推動桿6,通過內螺紋和外螺紋的方式實現推動桿6在桿體10上的移動,可以保證在外力撤去后,推動桿6依然可以在桿體10上定位,使用較簡單。
為了使得使用者在推動桿6的時候更加舒適,在推動桿6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滑凸起,其中防滑凸起沒有在圖中顯示。
在桿體10的后部上配合推動桿6設置有限位塊8,限位塊8位于推動桿6的后方,從而當推動桿6后退到限位塊8處時,不能繼續后退,避免推動桿6后退過多,最終使得電極簧片1從滑動軌道4中脫離的現象發生。
使用的時候,當需要止血時,轉動推動桿6,使得推動桿6帶動套筒2向前移動,在套筒向前移動的過程中,使得兩個電極簧片1相靠近,最終將止血部位夾于兩者之間,將導線9通電,在電流作用下實現止血目的。
使用完畢后,斷開導線9上的電流,轉動推動桿,使得推動桿帶動套筒向后移動,從而使得兩個電極簧片分離,在使用的時候,推動桿至多后移到限位塊的位置。
本發明結構簡單,相對桿體滑動設置的套筒方便了兩個電極簧片的靠近或者分離;而設置的滑動軌道則對電極簧片的軌跡進行了限制,有效避免了電極簧片錯位的現象發生,使用起來方便性較高,使用起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