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與醫用配制品有關,具體而言,涉及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
背景技術:
風寒濕腰痛,外感風寒濕邪合而致病,腰痛時輕時重,得暖則舒,遇寒冷或陰雨天氣加重。因感受風邪較重者,腰痛左右不定,牽引兩足,或連脊背,或關節游痛;感受寒邪較甚者,則腰痛部位固定,有冷痛之感,疼痛程度也較重,甚至不能俯仰轉動,脈沉有力;感受濕邪較重者,雖疼痛不甚,擔憂重著酸楚感覺,畏寒(怕冷)舌苔多滑膩,其脈緩。中醫治療此類病癥主要是采用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行氣、通痹止痛、補益肝腎、殺蟲止癢等作用的一類中草藥。此類中草藥主要治療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引起的肢體、肌肉、關節疼痛、酸楚、麻木、沉重以及關節腫大、變形、屈伸不利等癥,或年老體弱、肝腎不足、筋骨無力、拘攣疼痛,或筋骨折傷后期,或風濕熱引起的癮疹、濕疹、疥癬、皮膚痙癢等。根據作用不同,祛風濕劑可分為祛風散寒除濕劑、祛風清熱除濕劑、祛風除濕強筋壯骨劑、祛風除濕殺蟲止癢劑。因此,針對病癥首先應該辨證審因,然后再采用對癥的藥物。然而,受到西醫的影響,很多患者只是從腰痛的表象直接選用藥物,時而會出現無效果甚至病情加重的狀況,對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確定發生腰痛的原因。避免誤用不對癥的藥物延誤或加重病情。正是如此,開發更新、更有效的對癥藥物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以增加治療腰痛的藥物品種,使之能夠為人們的健康服務。
本發明的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該苗藥所用藥材的質量配比為:
觀音草50~70, 大鵝兒腸50~70, 云實根30~50,獨活30~50,杜仲20~30,牛膝6~9,黨參6~9,桂枝12~15,炙甘草15~20。
上述藥材中:觀音草(學名:Peristrophe baphica)為爵床科觀音草屬的植物。性味咸辛,寒;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散血。 大鵝兒腸為石竹科植物大繁縷的全草或根。性味《貴陽民間藥草》:辛,平,無毒。功效:理氣,化濕,活血,止皿,消積,解毒。 云實根為豆科植物云實的根或根皮。性味:苦辛,溫。折疊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治感冒咳嗽,身痛,腰痛,喉痛,牙痛,跌打損傷,魚口便毒。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苦,微溫。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Oliv. 的樹皮。性味:甘微辛,溫。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牛膝(學名:Achyranthes bidentata)為莧科牛膝屬的植物。性味:苦;酸;性平。功效: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能夠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桂枝[中藥學名]Ramulus Cinnamomi。性味:辛、甘,溫。功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發明人提供的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的方法,先按照配方比例取觀音草、大鵝兒腸、云實根、獨活、杜仲、牛膝、黨參、桂枝、炙甘草去雜質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鍋內煎煮30分鐘,取出藥液,如此煎煮三次,混合藥液,過濾后加熱濃縮成膏狀,烘干干燥,研末過60目,經紫外線消毒,裝入膠囊,每粒1g,包裝即得。
本發明的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功能主治:補養肝腎,能夠祛風散寒勝濕,改善腰膝酸軟,夜尿增多,身體倦怠,心悸氣短等癥狀,對于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慢性關節病有很好的療效。
本發明的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的使用方法是:口服,成人一次3至5粒,溫開水送服,一日3~4次,兒童酌減。
本發明的苗藥經多年臨床應用,效果明顯,多數患者只需服用3天即有效果,服用7天必能見效,一般服用1個月能夠治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按下述步驟制備,其特征在于該苗藥所用藥材的質量配比為:按照配方比例取觀音草50g,大鵝兒腸50g, 云實根50g,獨活50g,杜仲30g,牛膝6g,黨參6g,桂枝15g,炙甘草20g去雜質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鍋內煎煮30分鐘,取出藥液,如此煎煮三次,混合藥液,過濾后加熱濃縮成膏狀,烘干干燥,研末過60目,經紫外線消毒,裝入膠囊,每粒1g,包裝即得。
實施例2
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按下述步驟制備,其特征在于該苗藥所用藥材的質量配比為:按照配方比例取觀音草70g, 大鵝兒腸70g, 云實根30g,獨活30g,杜仲20g,牛膝9g,黨參9g,桂枝15g,炙甘草15g去雜質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鍋內煎煮30分鐘,取出藥液,如此煎煮三次,混合藥液,過濾后加熱濃縮成膏狀,烘干干燥,研末過60目,經紫外線消毒,裝入膠囊,每粒1g,包裝即得。
實施例3
治療風寒腰痛的苗藥按下述步驟制備,其特征在于該苗藥所用藥材的質量配比為:按照配方比例取觀音草70g, 大鵝兒腸50g, 云實根30g,獨活30g,杜仲20g,牛膝9g,黨參9g,桂枝12g,炙甘草20g去雜質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鍋內煎煮30分鐘,取出藥液,如此煎煮三次,混合藥液,過濾后加熱濃縮成膏狀,烘干干燥,研末過60目,經紫外線消毒,裝入膠囊,每粒1g,包裝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