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清開靈顆粒。
背景技術:
:清開靈顆粒源自古代防治溫疫病名方—安宮牛黃丸,嚴格按照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組方,并經歷了幾百年的臨床應用檢驗。其主要成分有膽酸、去氧膽酸、水牛角、珍珠母、黃芩、金銀花、桅子、板藍根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適用于溫熱病引起的高熱、煩躁不安等癥。方中膽酸、黃芩、桅子、金銀花、板藍根具有抗菌和抑菌作用;黃芩、金銀花、板藍根有抗病毒作用,退熱作用迅速、持久、穩定,可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此外,黃芩、膽酸、珍珠母有抗炎抗過敏作用,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珍珠母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抑制組織胺的釋放;板藍根能增加血液白細胞數和淋巴細胞數,增強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水牛角能使淋巴結和脾小結增生活躍,從而使血淋巴細胞增加。總之,清開靈顆粒劑具有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吞噬細胞功能,增強白細胞殺菌能力的作用。目前在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但現有技術制備的清開靈顆粒穩定性較差,且不易長時間存放。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清開靈顆粒。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清開靈顆粒,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牛膽酸10-15份、珍珠母195-205份、豬脫氧膽酸12-18份、梔子95-105份、水牛角95-105份、板藍根795-805份、黃芩苷18-22份、金銀花180-220份、矯味劑0.2-0.8份、抗氧劑0.6-3.2份。優選地,所述的矯味劑為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中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更優選地,所述的矯味劑由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混合而成,所述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的質量比為(1-3):(1-3):(1-3)。優選地,所述的抗氧劑為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中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更優選地,所述的抗氧劑由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混合而成,所述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的質量比為(1-3):(1-3):(1-3)。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清開靈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梔子、板藍根、金銀花3味中藥粉碎,過篩,混合均勻,進行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萃取時間100-150分鐘,萃取溫度30-50℃,萃取壓力20-40MPa,二氧化碳的流量為10-20kg/h,采用300目濾布過濾,棄渣,濾液濃縮成密度為1.06-1.16g/ml的稠膏,凍干成粉,得到藥粉;(2)將水牛角在350-450轉/分攪拌條件下加入4mol/L氫氧化鋇溶液中,氫氧化鋇溶液的用量為水牛角重量的6-10倍,加熱至92-98℃,保持6-7小時,過濾,得到水牛角水解液;(3)將珍珠母在350-450轉/分攪拌條件下加入4mol/L硫酸水溶液中,硫酸水溶液的用量為珍珠母重量的6-10倍,加熱至92-98℃,保持6.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放冷后有白色針狀結晶析出,過濾除去白色針狀結晶,得到珍珠母水解液,在350-450轉/分攪拌條件下將珍珠母水解液加入水牛角水解液中,并用氫氧化鋇調節pH至4,放置1-11小時使沉淀完全,過濾,濾液濃縮至相當于水牛角重量的3-7倍,在350-450轉/分攪拌條件下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0wt%,攪拌均勻后靜置21-27小時,過濾,回收乙醇,用20wt%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7,-2℃~-9℃冷藏21-27小時,過濾,濾液濃縮至密度為1.26-1.40g/ml(60℃)的清膏;(4)將牛膽酸、豬脫氧膽酸加入75wt%乙醇中,75wt%乙醇用量為豬脫氧膽酸重量的28-32倍,再加入豬脫氧膽酸重量的1-3倍的40wt%氫氧化鈉溶液,攪拌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3)的清膏,攪拌混合均勻后過濾,得到粘合劑;(5)將黃芩苷、步驟(1)的藥粉、矯味劑、抗氧劑和步驟(1)的藥粉同等重量的β-環糊精混合均勻,再與粘合劑混合均勻,用網篩制成顆粒,干燥,即得。具體的,在本發明中:牛膽酸,別名:氨基乙磺酸、牛磺酸,CAS號:107-35-7。珍珠母,為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的貝殼。豬脫氧膽酸,即豬去氧膽酸,CAS號:83-49-8。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水牛角,為牛科動物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角。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黃芩苷,CAS號:21967-41-9。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海藻酸鈉,CAS號:31581-02-9。檸檬酸鈉,CAS號:6132-04-3。羧甲基纖維素鈉,CAS號:9004-32-4。桑黃酮,CAS號:62949-77-3。甘草查而酮A,CAS號:58749-22-7。羅漢松雙黃酮A,CAS號:22136-74-9。β-環糊精,CAS號:7585-39-9。本發明清開靈顆粒,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紅絳、苔黃、脈數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配方中添加抗氧劑,保證了藥物的質量穩定。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清開靈顆粒原料:牛膽酸13份、珍珠母200份、豬脫氧膽酸15份、梔子100份、水牛角100份、板藍根800份、黃芩苷20份、金銀花200份、矯味劑0.45份、抗氧劑1.2份。所述的矯味劑由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按質量比為1: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所述的抗氧劑由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按質量比為1: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上述清開靈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梔子、板藍根、金銀花3味中藥粉碎為80目,過篩,混合均勻,進行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萃取時間120分鐘,萃取溫度40℃,萃取壓力30MPa,二氧化碳的流量為15kg/h,采用300目濾布過濾,棄渣,濾液濃縮成密度為1.07g/ml(60℃)的稠膏,在-32℃下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藥粉;(2)將水牛角在400轉/分攪拌條件下加入4mol/L氫氧化鋇溶液(即氫氧化鋇水溶液,其中氫氧化鋇摩爾濃度為4mol/L)中,氫氧化鋇溶液的用量為水牛角重量的8倍,加熱至96℃并保持該溫度6.5小時,采用200目濾布過濾,得到水牛角水解液;(3)將珍珠母在300轉/分攪拌條件下加入4mol/L硫酸水溶液中(即硫酸摩爾濃度為4mol/L),硫酸水溶液的用量為珍珠母重量的8倍,加熱至96℃并保持該溫度6.5小時,采用200目濾布過濾,得到濾液,放冷后有白色針狀結晶析出,采用300目濾布過濾除去白色針狀結晶,得到珍珠母水解液,在400轉/分攪拌條件下將珍珠母水解液加入水牛角水解液中,并用氫氧化鋇調節pH至4,放置3小時使沉淀完全,采用300目濾布過濾,濾液濃縮至相當于水牛角重量的4倍,在300轉/分攪拌條件下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0wt%,攪拌均勻后靜置25小時,采用300目濾布過濾,回收乙醇,用20wt%氫氧化鈉溶液(即氫氧化鈉水溶液,其中氫氧化鈉的質量濃度為20%)調節pH至7,-5℃冷藏25小時,采用300目濾布過濾,濾液濃縮至密度為1.36g/ml(60℃)的清膏;(4)將牛膽酸、豬脫氧膽酸加入75wt%乙醇(即乙醇水溶液,其中乙醇的質量濃度為20%)中,75wt%乙醇用量為豬脫氧膽酸重量的30倍,再加入豬脫氧膽酸重量的1.7倍的40wt%氫氧化鈉溶液(即氫氧化鈉水溶液,其中氫氧化鈉的質量濃度為40%),攪拌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3)的清膏,攪拌混合均勻后采用200目濾布過濾,得到粘合劑;(5)將黃芩苷、步驟(1)的藥粉、矯味劑、抗氧劑和步驟(1)的藥粉同等重量的β-環糊精混合均勻,再與粘合劑混合均勻,用40目尼龍網篩制成顆粒,在55℃下干燥10小時。得到實施例1的清開靈顆粒。實施例2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的矯味劑由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2的清開靈顆粒。實施例3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的矯味劑由海藻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3的清開靈顆粒。實施例4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的矯味劑由海藻酸鈉、檸檬酸鈉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4的清開靈顆粒。實施例5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的抗氧劑由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5的清開靈顆粒。實施例6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的抗氧劑由桑黃酮、羅漢松雙黃酮A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6的清開靈顆粒。實施例7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的抗氧劑由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7的清開靈顆粒。測試例1將實施例1-7制備的清開靈顆粒,置于25℃,相對濕度85%環境下保藏半年,然后進行大腸桿菌(ATYCC25922)菌落總數測試,參照GBT4789.2-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具體測試結果見表1。表1:菌落總數測試表cfu/g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2-4,實施例1(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復配)防腐性能明顯優于實施例2-4(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中任意二者復配);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5-7,實施例1(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復配)防腐性能明顯優于實施例5-7(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中任意二者復配)。測試例2對實施例1-7制備的清開靈顆粒進行穩定性測試。將實施例1-7制備的清開靈顆粒分別用鋁塑復合膜袋密封包裝,將它們置于38℃溫度下放置3個月,測定各試樣中3月時的黃芩苷相對于該試樣0月時的殘余含量。測試方法參照董學暢等《黃芩苷標樣制備及其固相萃取HPLC測定研究》。具體結果見表2。表2:穩定性測試結果表單位:%黃芩苷殘余含量實施例199.5實施例296.1實施例395.7實施例496.0實施例593.5實施例694.1實施例793.2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2-4,實施例1(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復配)穩定性能明顯優于實施例2-4(海藻酸鈉、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中任意二者復配);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5-7,實施例1(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復配)穩定性能明顯優于實施例5-7(桑黃酮、甘草查而酮A、羅漢松雙黃酮A中任意二者復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