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座椅,具體指一種可調寬度的座椅。
背景技術:
按摩椅能夠模擬人手對身體的部位進行按摩,緩解人們的疲勞。按摩椅通常包括底座,底座的兩側設有扶手。現有的按摩椅兩扶手之間的寬度是固定的,不能調節;對體型不同的人按摩效果不同,對較瘦的使用者,兩側板之間底座的寬度過寬,按摩效果差;而對于較胖的使用者,乘坐時擠壓感明顯,甚至無法坐進去。
有些單人座椅也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可調寬度的座椅,以適配不同體型的人群使用,從而保證乘坐的舒適性。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可調寬度的座椅,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兩側的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側板之間設有能改變兩側板之間相對距離的調節機構。
所述調節機構包括設置在基座上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連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傳動組件連接推桿的一端,所述推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側板。
優選所述驅動裝置為蝸桿電機;
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蝸桿電機相嚙合的第一斜齒輪,所述第一斜齒輪驅動連接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轉動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轉軸驅動連接第一螺母;
所述推桿包括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與所述第一螺母螺紋連接。
所述傳動組件還包括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轉動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之間通過第一同步皮帶傳送組件相連接,并且,所述第二轉軸上連接有第二螺母;
所述推桿還包括第二絲桿,所述第二絲桿螺紋連接所述第二螺母。
所述傳動組件還包括第三轉軸,所述第三轉軸轉動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二轉軸之間通過第二同步皮帶傳動組件相連接,所述第三轉軸上連接有第三螺母;
所述推桿還包括第三絲桿,所述第三絲桿螺紋連接所述第三螺母。
還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更多組轉軸、螺母和絲桿。
所述推桿的另一端連接在鈑金上,所述鈑金驅動連接所述側板。
所述基座為箱體結構,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傳動組件均設置在所述基座內。
所述基座和所述側板之間還設有用于控制所述側板位移的限位組件。
所述限位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控制所述驅動裝置的限位開關,和設置在所述側板上的用于檢測對應側板位移的位置傳感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可調寬度的座椅,能夠自動調節量側板之間的相對距離,從而適配不同體型的使用者,獲得更好的按摩效果和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本發明所提供的結構尤其適合應用于按摩椅上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裝配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和傳動組件裝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該可調寬度的座椅包括:
底座1,供使用者乘坐,為常規結構。
側板2,有兩塊,分別設置在底座1的兩側,用于安裝其它相關零部件,并可作為扶手使用。
調節機構,有兩套,分別設置在底座1和對應側板2之間,用于改變側板與底座1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兩側板之間的相對距離,以使不同體型的使用者乘坐更舒適。
調節機構包括:驅動裝置3、傳動組件4和推桿。其中驅動裝置3和傳動組件4設置在箱體結構的基座11內,基座11固定在底座1上。
推桿由三根平行設置的第一絲桿51、第二絲桿52和第三絲桿53組成;三根絲桿的外端固定在T形鈑金21上,T形鈑金21固定在側板2上。
本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3為蝸桿電機,安裝在基座11上。
傳動組件4包括與蝸桿電機相嚙合的第一斜齒輪41,第一斜齒輪驅動連接第一轉軸42,第一轉軸42轉動設置在基座11上,第一轉軸42驅動連接第一螺母43;第一螺母43螺紋連接在第一絲桿51上。
第一轉軸42通過第一同步皮帶傳送組件61驅動連接第二轉軸44;第二轉軸44轉動設置在基座11上,并且,第二轉軸44上連接有第二螺母45;第二絲桿52螺紋連接第二螺母45。
第二轉軸44通過第二同步皮帶傳動組件62驅動連接第三轉軸46,第三轉軸46轉動設置在基座11上,第三轉軸46上連接有第三螺母47;第三絲桿53螺紋連接第三螺母47。
限位組件,包括對應設置在基座11上的限位開關81和設置在側板2上的位置傳感器82。
基座11上還設有用于調節第一同步皮帶傳動組件61中的皮帶松緊度的皮帶輪張緊裝置9。皮帶輪張緊裝置9可根據需要選用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
該可調寬度的座椅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當需要調節兩側板之間的距離時,啟動渦輪電機工作,驅動第一轉軸轉動,第一轉軸轉動的同時在第一、第二同步皮帶輪的作用下,第二、第三轉軸同步轉動,三根絲桿在各自所對應螺母的驅動下同步移動,驅動T形鈑金帶動側板移動;當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側板到達設定的檔位時,限位開關關閉渦輪電機;兩側板之間的距離調節到設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