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凍瘡中藥帖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090672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皮膚病治療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凍瘡中藥帖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凍瘡是機體受到寒冷侵襲后發生在末梢部位局限性紅斑炎癥性疾病,常見損害為局限性瘀血性暗紫色隆起的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嚴重者可發生水皰,破裂后形成糜爛或潰瘍,愈后有色素沉著或萎縮性瘢痕,癢且受熱后加劇,癥狀常發生在暴漏在空氣中的軟組織,例如耳垂,特別是接觸冰冷外界物質的關節處的軟組織,例如右手手指關節處。凍瘡為臨床上冬季的常見病、多發病, 瘙癢疼痛給患者帶來痛苦,市面上現有的治療凍瘡的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起效較慢,治療效果差,而且對皮膚容易產生過敏。

申請號CN201410124946.9公開一種用于防止及治療凍瘡的藥貼,包括上層彈力布和下層彈力布,兩彈力布大小及形狀相同,兩者的對應邊緣上下縫合形成一個置藥腔;上層彈力布的中間設有拉鏈,所述置藥腔由多根垂直于拉鏈的縫紉線將其分隔成多個半封閉置藥單元,所述半封閉置藥單元內放置有藥袋,上層彈力布和下層彈力布的兩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字母粘扣。該發明的不足之處在于:采用彈力布捆扎在凍瘡癥狀處,但是凍瘡的位置并不都適合捆扎,例如耳垂,而且不同位置需要搭配不同大小的藥貼,所以該藥貼制作不方便。

申請號CN201410475741.5公開一種治療凍瘡外敷藥膏,包括如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紅花10-20份,桂枝15-20份,荊芥10-20份,花椒20-30份,辣椒1-5份,良姜5-10份,郁金2-3份,凡士林20-40份。該發明的不足之處在于:針對已經發生潰爛的凍瘡癥狀,將含有辣椒的藥膏涂抹在傷口上,存在不適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凍瘡中藥貼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各原料用量恰當,配伍合理,解除了凍瘡的癢痛癥狀,而且具有潤膚效果;原料種類少,治療凍瘡總有效率達97%,治愈率達93%,治療效果顯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所述載體包括粘接的內層、外層,所述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所述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3-5份、艾草20-40份、花椒10-30份、冬瓜皮5-15份、桂皮5-15份、蜂蜜20-30份、蛋黃40-60份、當歸10-20份、松節油10-20份。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為無紡布,所述除濕層為氯化鈣或硫酸鈣,所述外層為防水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為4份、艾草30份、花椒20份、冬瓜皮10份、桂皮10份、蜂蜜25份、蛋黃50份、當歸15份、松節油15份。

進一步的,艾草為祁艾的葉。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加入15-20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30-60min后,煎煮2-4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6-1.40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粉末,在60-65℃條件下烘干,再使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20-40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即得中藥貼。

進一步的,步驟(1)中將雞蛋清洗后進行消毒,破殼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蛋黃備用。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烘干溫度50-60℃條件下烘干6-12h。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藥粉的粒徑為250-300目。

進一步的,步驟(5)中所述靜置為在濕度為50%-60%、溫度20-25℃條件下靜置3-5min。

本發明的藥膏藥理作用是:

樟腦:性熱,味辛,歸心、脾經;內服:開竅辟穢,外用:除濕殺蟲,溫散、止癢、鎮痛。本品辛熱燥烈、有毒,外用既能除濕,又能攻毒殺蟲,收消腫、止癢之效。本品辛熱得散,利滯氣、消腫止痛;樟腦涂于皮膚有臨床上用樟腦擦劑有鎮痛、止癢作用。

艾草:味苦、性溫,入脾、肝、腎經;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具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而且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行氣、散寒除濕、解郁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蛔蟲、止泄瀉功效。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入脾、腸、經;具有去濕追風、補脾瀉火之功效。

桂皮:味辛,性溫,入心、肝、脾、腎四經;具有溫脾胃、暖肝腎、祛寒止痛、散瘀消腫之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濕痹痛、瘀滯痛經、血痢、腸風、跌打腫痛。

蜂蜜:味甘,性平,歸肺、脾、大腸經;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虛痛,肺燥干咳,腸燥便秘;外治瘡瘍不斂,水火燙傷。

蛋黃:富含脂溶性維生素,單不飽和脂肪酸,磷,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滋潤肌膚的作用,可使肌膚細膩有光澤,尤其適合干性肌膚以及冬天或特別干燥的地區。

當歸:味甘,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可用于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松節油:具有增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腫脹和輕微止痛作用;用于減輕肌肉痛、關節痛、神經痛以及扭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載體包括內層、外層以及位于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可以使用透氣性的無紡布,內層兩側均設有粘結劑,粘結劑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即可,除濕層可以使用氯化鈣、硫酸鈣,外層可以使用防水材料;本發明在使用過程中,根據凍瘡的位置裁取相對應大小的內層和外層,內側和外層之間放置有除濕層,然后將內層和外層通過內層上的粘結劑進行粘接,粘接完畢后將藥膏涂抹在內層的另一側面,并依靠內層邊緣的粘結劑貼敷在凍瘡癥狀位置,本結構設計可以針對凍瘡的位置快速、合理的選用材料,而且制作工藝簡單。

2.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凍瘡,根據其病因及臨床發病特點,其膏藥以祛濕、消腫止癢為治療方法進行組方用藥,以樟腦、艾草、花椒三種中藥為君藥,樟腦涂于皮膚具有除濕、止癢、鎮痛功效,艾草和花椒具有理氣血、逐濕寒的作用;另外,本發明中藥制劑使用冬瓜皮、桂皮輔助,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皮膚腫脹、皴裂的現象,諸藥合用,共為臣藥;此外,當歸具有疏血、活血的功效,有效提高君藥的藥效并且增強君藥的藥效時間,而且當歸全草具有芳香的特點對樟腦的刺激性氣味進行有效調理,防止涂覆過程中造成氣味不適感,為佐藥;松節油作為使藥增進癥狀處的血液循環,而且松節油具有揮發性有利于儲藥直達病灶,特別是怎對關節處的凍瘡,松節油還有利于改善風濕性關節炎、抗菌的效果。本發明使用蜂蜜、蛋黃為輔料,蜂蜜和蛋黃含有大量能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酶、激素、維生素和糖,具有溫潤皮膚和滋養皮膚的功效,防止止癢消腫后表層皮膚出現褶皺、起皮的現象,有效提高本發明的潤膚效果。

綜上,本發明公開的治療凍瘡的藥膏,多種原料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協同,使藥效直達病癥處并實現內外兼治,縮短治療周期、提高治療效果。

3.本發明膏藥制備方法簡單,采用文火煎煮各味中藥原料,使得中藥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浸出,得到稠膏;然后采用中低溫烘干、翻炒藥渣,研磨成藥粉,最后將稠膏和藥粉混合使用,制備的中藥貼全方位保留了中藥原料的有效成分,使得中藥貼的有效成分能夠最大程度地被患者吸收。

另外,本方法采用傳統的煎煮和研磨復配而成,制得的藥膏副作用小,對人體皮膚或傷口沒有刺激性,療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4. 本發明制備方法的步驟(5)中分層依次設置藥粉、稠膏、藥膏,使用時位于中間層的稠膏可以向藥粉和藥膏的兩側進行擴散,不僅可以提高本發明的藥效,而且癥狀位置的毛細血孔排出的汗液也可以隨擴散過程進入載體內,并通過除濕層對汗液進行吸收,防止中藥貼貼敷過程中存在的不適感,相對汗液殘留在凍瘡癥狀的位置,有效防止皮膚褶皺的問題,提高藥膏的潤膚效果。

另外,載體的外層采用防水材料,例如PA、PES等塑膠膜,不僅防止外界水分進入除濕層內,而且預防藥膏的藥性向外揮發,進而提高藥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氯化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3份、艾草20份、花椒10份、冬瓜皮5份、桂皮5份、蜂蜜20份、蛋黃40份、當歸10份、松節油10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5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30min后,煎煮2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6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250目的粉末,在60℃條件下烘干6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20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0%、溫度20℃條件下靜置3min,即得中藥貼。

實施例二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氯化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3.5份、艾草25份、花椒15份、冬瓜皮6份、桂皮6份、蜂蜜22份、蛋黃45份、當歸12份、松節油10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6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35min后,煎煮2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7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260目的粉末,在60℃條件下烘干7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25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2、溫度21℃條件下靜置3.5min,即得中藥貼。

實施例三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氯化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4份、祁艾的葉25份、花椒15份、冬瓜皮10份、桂皮8份、蜂蜜25份、蛋黃50份、當歸14份、松節油13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7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45min后,煎煮3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8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270目的粉末,在62℃條件下烘干8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28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3%、溫度22℃條件下靜置4min,即得中藥貼。

實施例四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氯化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4份、艾草30份、花椒20份、冬瓜皮10份、桂皮10份、蜂蜜25份、蛋黃50份、當歸15份、松節油15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祁艾的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先將雞蛋清洗并使用臭氧對表面消毒,破殼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祁艾的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7.5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50min后,煎煮3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8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5℃條件下烘干9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30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5%、溫度22.5℃條件下靜置4min,即得中藥貼。

本實施例中,制備方法步驟(1)使用臭氧對雞蛋表面進行殺菌消毒,防止雞蛋殼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影響中藥膏的藥性,增加其藥性的吸收率。

實施例五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墊圈、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墊圈粘接在內層的另一側邊緣,墊圈的另一側設有粘結劑,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氯化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4份、祁艾的葉30份、花椒20份、冬瓜皮10份、桂皮10份、蘆薈5份、蜂蜜25份、蛋黃50份、當歸15份、松節油15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祁艾的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先將雞蛋清洗并使用臭氧對表面消毒,破殼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祁艾的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7.5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50min后,煎煮3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8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粉碎并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5℃條件下10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之后加入蘆薈進行攪拌30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5%、溫度22.5℃條件下靜置4min,即得中藥貼。

本實施例中,墊圈粘接在內層的另一側邊緣,墊圈的另一側設有粘結劑,使用時可以通過墊圈將中藥貼粘在凍瘡皮膚周圍,本發明特別適合不易貼附的位置,例如耳垂、手的腹部,有效預防貼敷過程中藥膏從載體上脫落的問題發生;

另外,制備方法步驟(3)先將烘干后的濾渣進行粉碎在進行研磨,有利于提高研磨的效率,而且在輔料中增加蘆薈,利用蘆薈具有特殊的凝膠狀,使制得的藥膏形狀更好,而且蘆薈可進一步對癥狀處的皮膚進行滋養,提高本發明的潤膚效果。

實施例六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硫酸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4份、艾草35份、花椒25份、冬瓜皮12份、桂皮12份、蜂蜜25份、蛋黃50份、當歸16份、松節油15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8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50min后,煎煮3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8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0℃條件下烘干10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30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7%、溫度24℃條件下靜置4min,即得中藥貼。

實施例七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硫酸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4.5份、艾草38份、花椒28份、冬瓜皮14份、桂皮13份、蜂蜜28份、蛋黃55份、當歸18份、松節油17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9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55min后,煎煮3.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39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3℃條件下烘干11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35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58%、溫度24℃條件下靜置4.5min,即得中藥貼。

實施例八

一種凍瘡中藥帖,包括載體和設置在載體上的藥膏,載體包括內層、外層,內層和外層之間設置除濕層,內層為無紡布,除濕層為硫酸鈣,外層為防水材料;藥膏涂覆在內層,其中,藥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腦5份、艾草40份、花椒30份、冬瓜皮15份、桂皮15份、蜂蜜30份、蛋黃60份、當歸20份、松節油20份。

一種凍瘡中藥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樟腦、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當歸去除雜質、清洗干燥后備用,取清洗后的雞蛋的蛋黃備用;

(2)按配方稱取樟腦、當歸、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20倍藥材總重量的水,浸泡60min后,煎煮4小時,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備用;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液文火加熱,并在濾液中添加蜂蜜,濃縮得到相對于水的密度為1.40的稠膏,備用;將步驟(2)中得到的濾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5℃條件下烘干12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黃色,得到藥粉,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稠膏、藥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黃和松節油,攪拌40min至混合均勻,得到藥膏,備用。

(5)首先在載體的內層上涂覆步驟(3)中的藥粉,再在藥粉上涂覆步驟(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驟(4)得到的藥膏,得到半成品;將半成品靜置,靜置為在濕度為60%、溫度25℃條件下靜置5min,即得中藥貼。

臨床試驗

一、試驗病例

近年來,共收治面凍瘡249例,其中男患者數量為156例,年齡梯度3-72歲,女患者數量為93例,年齡梯度為4-65歲。

二、診斷標準

癥狀包括:好發于四肢末梢及暴露部位,常見于患者手足背面,分布對稱,常有特殊虹膜樣損害,有時可見于面部、臀、口腔等處。表現為紫紅色腫塊、皮溫低、遇冷麻木、遇熱則癢,嚴重者易形成水皰潰瘍,潰瘍愈合后遺留萎縮性疤痕。

三、治療方法

將皮膚洗凈后擦干,將本發明的中藥貼貼敷在癥狀部位,每張中藥貼藥效持續12小時,五天為一療程,臨床癥狀較輕患者用藥1個療程、較重患者用藥2個療程;治療期間禁辛辣、油膩、寒涼食物。

四、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各癥狀全部消失,凍瘡皮膚止癢、消腫、膚色正常、無萎縮疤痕。

顯效:無明顯癥狀和體征,止癢消腫,但是癥狀處仍為紅色。

無效:主觀癥狀和客觀體征無改善。

五、結果

對249例凍瘡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7%,治愈率達93%,治療效果顯著。

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男,3歲,河南方城人,2015年冬,患凍瘡約一周,在當地多次治療效果不明顯,到我處就診時,患者右手中指關節處出現紅腫,并伴隨痛癢癥狀。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外用藥物涂覆三天后,臨床癥狀消失。停藥兩個月后電話隨訪未曾復發。

2. 董某,男,16歲,河南桐柏人,一年前患有右手手部側方凍瘡,經治療后效果不佳,2015年冬于原位置重新出現凍瘡,到我處就診時,癥狀為紅腫、水泡,并伴隨疼痛癥狀。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外用藥物涂覆1個療程后,臨床癥狀消失。停藥兩個月后電話隨訪未曾復發,也未出現皮膚疤痕現象。

3. 李某某,男,71歲,河南桐柏人,2015年冬,患凍瘡約十天,到我處就診時,患者雙耳耳垂出現紅腫、皴裂。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外用藥物涂覆1個療程后,臨床癥狀消失。停藥兩個月后電話隨訪未曾復發。

4. 馬某,女,23歲,河南南陽人,2014年冬來我所就診,就診時,左癥狀為臉部面紅腫、僵硬,局部皮膚發黑。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外用藥物涂覆2個療程后,臨床癥狀消失。停藥兩個月后電話隨訪未曾復發。

5. 陳某某,女,46歲,河南平頂山魯山縣人,2016年春來我所就診,就診時,左癥狀為手指多處出現痛癢、潰瘍。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外用藥物涂覆2個療程后,臨床癥狀消失,皮膚恢復如初。停藥一個月后電話隨訪未曾復發。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高密市| 常德市| 金堂县| 阳泉市| 来宾市| 曲周县| 万州区| 元氏县| 兰坪| 崇州市| 万全县| 含山县| 马关县| 万盛区| 南城县| 色达县| 四平市| 大宁县| 农安县| 丹凤县| 大埔区| 象山县| 威远县| 阿鲁科尔沁旗| 革吉县| 长子县| 天长市| 神农架林区| 烟台市| 谢通门县| 玉溪市| 娱乐| 海伦市| 淮安市| 余江县| 登封市| 东阿县| 烟台市| 北碚区|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