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
背景技術:
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是用于心臟瓣膜成形術的一種植入性醫學耗材,一般采用外科手術的方式將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植入體內,其一般由金屬架、硅膠及滌綸線和滌綸布制造而成。
目前,在心臟手術過程中,術者可借助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將瓣膜成形環放入患者體內,并通過成形環持環器來調整瓣膜成形環的位置,從而方便地將瓣膜成形環與人體組織進行縫合。其中,為了便于術者的操作,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需要一個手柄與之相連,從而讓術者可通過握持手柄來對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位置進行調整。目前已上市的成形環持環器手柄連接部所在部位,都為瓣膜成形環前環部位或環中部位。
在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植入手術中,對瓣葉形狀位置變化的觀察是影響手術質量的關鍵因素。然而,人工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手柄連接部位可能會阻礙術者的手術視野,而成為盲區,不便于術者對前葉的觀察和調整,影響手術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使術者在手術中便于觀察心臟瓣葉的狀態。
本發明提供一種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包括持環器體、連接部和可握持的手柄部;持環器體為環體,且持環器體的外緣輪廓與心臟瓣膜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以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設置于持環器體外緣的部位,連接部的第一端緊貼在環體內緣,連接部的第二端與手柄部連接。
可選的,連接部向持環器體的一側伸出,且持環器體的中心和連接部第二端之間連線與連接部的軸線之間形成一夾角。
可選的,持環器體包括前環段和后環段,且前環段和后環段的端部對接,以共同圍成一封閉馬鞍形曲線,連接部的第一端位于后環段。
可選的,前環段的中點和后環段的中點之間的連線與連接部的第一端和連接部的第二端之間的連線所成的角度在50°至80°之間。
可選的,持環器體包括前環段、后環段和隔環段,連接部的第一端與隔環段相連接。
可選的,手柄部的與連接部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側壁上開設有通槽;
連接部的與手柄部連接的一端具有可插入第一容置腔中的第一彈性插入部,第一彈性插入部包括沿第一彈性插入部的插入方向伸出的上彈性桿,上彈性桿的末端設置有可卡入通槽中的第一楔形卡勾。
可選的,持環器體包括連接座,連接部包括彈性卡;
連接座與持環器體固定連接,連接座的遠離持環器體的一端具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的側壁上開設有卡槽;
彈性卡的遠離手柄部的一端具有可插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二彈性插入部,第二彈性插入部包括沿第二彈性插入部的插入方向伸出的下彈性桿,下彈性桿的末端具有可卡設在卡槽中的第二楔形卡勾。
可選的,持環器體上開設有至少兩個縫線孔,縫線孔貫通持環器體的頂部和底部,在持環器體的頂部設置有切線槽。
可選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還包括穩固梁,穩固梁的第一端與連接部連接,穩固梁的第二端跨接在持環器體的遠離連接部的弧段上,且穩固梁位于持環器體所在的平面或曲面之外。
可選的,手柄部包括有握持部和可彎曲的調節桿,調節桿的第一端與連接部連接,調節桿的第二端與握持部連接。
本發明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具體包括持環器體、連接部和可握持的手柄部;持環器體為環體,且持環器體的輪外緣廓與心臟瓣膜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以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設置于持環器體外緣的部位,連接部的第一端緊鄰持環器體外緣內側,連接部的第二端與手柄部連接。這樣連接部和手柄部不會遮擋持環器體的環中區域,便于術者對于心臟瓣葉部分的觀察和操作,有助于提高手術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連接部位置的具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連接部的第一種連接方式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連接部的第二種連接方式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持環器體的仰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中持環器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持環器體;2—連接部;3—手柄部;4—穩固梁;11、11a—前環段;12、12b—后環段;13—縫線孔;14—切線槽;16a—隔環段;15—連接座;21—第一彈性插入部;22—彈性卡;23—第二彈性插入部;31—第一容置腔;32—通槽;33—握持部;34—調節桿;211a、211b—上彈性桿;212a、212b—第一楔形卡勾;151—第二容置腔;231a、231b—下彈性桿;232a、232b—第二楔形卡勾。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連接部位置的具體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具體包括持環器體1、連接部2和可握持的手柄部3。
持環器體1為環體,且持環器體的外緣輪廓與心臟瓣膜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以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設置于持環器體1外緣的部位,連接部2的第一端緊貼在環體內緣,而連接部2的第二端與手柄部3連接,且連接部2的第一端與環體內緣共同圍成無遮擋,而可供術者進行觀察的觀察區域。
其中,心臟瓣膜包括二尖瓣和三尖瓣,而對應的心臟瓣膜成形環同樣包括有二尖瓣成形環和三尖瓣成形環等。此處以適用于二尖瓣成形環的持環器為例進行說明。具體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持環器體1為封閉或開放的環體,并用于和心臟瓣膜成型環匹配連接。由于受到人體的心臟瓣膜形狀的限制,心臟瓣膜成型環一般并不位于同一平面上,而是呈空間立體結構。同樣的,持環器的持環器體1的輪廓與心臟瓣膜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呈一立體環狀結構。心臟瓣膜成形環可以通過醫用的縫合線等固定于持環器體1的底部,而持環器體1的外緣部位,例如頂部或側壁會與連接部2的第一端連接,連接部2第二端再和手柄部3相連,這樣心臟瓣膜成型環持環器的連接部2可向持環器體1的一側伸出,且連接部2的第二端朝向在持環器體1的環中區域傾斜。這樣術者可以通過握持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手柄部3,而控制持環器體1的位置,從而將心臟瓣膜成形環送入患者體內的預定位置并進行手術,而不必用空手拿取心臟瓣膜成形環。
連接部2的第一端直接與持環器體1相連,并緊貼在持環器體1的環體內側上,因而持環器體1所圍成的環中區域內并沒有設置固定或連接結構,而是呈無遮擋的狀態,所以持環器體1的環中區域不會被遮擋,而是呈完全裸露的狀態,因而術者可以直觀方便地觀察到心臟瓣葉的形狀和位置,視野較好。此外,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連接部2向持環器體1的一側伸出,且持環器體1的中心和連接部2第二端之間連線,與連接部2的軸線之間形成了一個夾角。因而,連接部2整體會向著持環器體1的一側伸出,并且連接部2的第二端朝向持環器體1的環中區域傾斜,這樣,連接部2的投影仍然至少部分的位于持環器體1的環中區域之中,從而使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具有較小的徑向尺寸,能夠便于術者通過較小的胸腔創口,將該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送入人體內部。
具體的,一般為了和適用于二尖瓣的心臟瓣膜成形環形狀相匹配,持環器體1包括前環段11和后環段12,前環段11和后環段12均為弧形,且前環段11和后環段12的端部對接,以共同圍成一封閉的馬鞍形曲線,這樣,前環段11對應二尖瓣成形環的前環,而后環段12對應二尖瓣成形環的后環,而連接部2的第一端與后環段12連接。該馬鞍形曲線和心臟瓣膜成形環的輪廓相似或一致,從而能夠保證持環器體1的下緣與心臟瓣膜成形環相貼合。
一般的,為了對心臟瓣膜成形環進行定位和固定,持環器體1的底部外緣通常比底部內緣更高,從而在持環器體1的底部形成了一條環形臺階面,心臟瓣膜成形環可以設置在該環形臺階面中,并得到持環器體1底部外緣部分的支撐和定位。
可選的,為了在便于拿取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同時,保證術者的良好視野,持環器的連接部2與持環器體1之間通常呈一預設的角度。具體的,前環段11的中點和后環段12的中點之間的連線與連接部2的第一端和連接部2的第二端之間的連線所成的角度在50°至80°之間。且優選的,前環段11的中點和后環段12的中點之間的連線,與連接部2的第一端和連接部2的第二端之間的連線所成的角度為55°。該角度范圍,能夠在便于握持持環器的同時,讓術者的視線不會受到持環器手柄部3的阻擋,避免盲區的產生,有效保證手術質量和手術效果。
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手柄部3和連接部2之間可以為一體式結構,也可以為分體式結構。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手柄部3和其余部位之間可以為分體式可拆卸設計,例如手柄部3和連接部2之間可以通過彈性卡扣進行卡接連接。這樣術者既可以取下持環器,而直接對心臟瓣膜成形環進行縫合,也可以將手柄部3取下,而將持環器的其余部分與心臟瓣膜成形環一起縫合后再取下。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連接部的第一種連接方式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具體的,手柄部3的與連接部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容置腔31,第一容置腔31的相對兩個側壁上均開設有通槽32;相應的,連接部2的與手柄部3連接的一端具有可插入第一容置腔31中的第一彈性插入部21,第一彈性插入部21包括兩根從連接部2伸出并平行間隔設置的上彈性桿211a和211b,上彈性桿211a和211b的伸出方向均平行于第一彈性插入部21的插入方向,上彈性桿211a和211b的末端均設置有可卡入第一容置腔31的通槽32中的第一楔形卡勾212a和212b。
由于第一彈性插入部21中的上彈性桿211a和211b具有彈性,所以將第一彈性插入部21插入第一容納腔31時,第一楔形卡勾212a或212b的斜面會受到第一容納腔31側壁的擠壓,并帶動兩根上彈性桿211a和211b彼此靠攏,從而可將第一彈性插入部21順利插入第一容置腔31中;上彈性桿211a和211b進入第一容置腔31后失去了橫向作用力,因而恢復至原始位置,此時,第一楔形卡勾212a和212b會卡入位于第一容置腔31側壁的通槽32之中,并完成手柄部3和連接部2之間的固定。當需要取下手柄部3時,可以在第一楔形卡勾212a和212b的露在通槽32外側的部分施加作用力,這樣兩根上彈性桿211a和211b就會彼此靠攏,而上彈性桿211a或211b末端的第一楔形卡勾212a及212b隨之回縮,寬度變窄,從而可從通槽32中脫出,并順利取下,完成手柄部3與持環器其余部位的分離過程。
當術者希望直接對心臟瓣膜成形環進行縫合操作時,可以按動露在通槽32外側的第一楔形卡勾212a及212b,以將第一彈性插入部21從第一容置腔31中取出。相應的,第一楔形卡勾212a和212b的露在通槽32外側的部分可以為平坦的按壓面,且按壓面上可以設置拆卸按鈕,以便于術者進行拆卸操作。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手柄部3和連接部2之間也可以為其它可拆卸式連接方式,例如螺紋連接等。
作為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連接部2和持環器體1之間也可以為可拆卸式設計。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連接部的第二種連接方式示意圖。圖5是圖4中的持環器體的仰視圖。如圖1至圖5所示,此時,持環器體1還可以包括連接座15,連接部還可以包括,彈性卡22;相應的,連接座15與持環器體1固定連接,連接座15的遠離持環器體1的一端具有第二容置腔151,第二容置腔151的側壁上開設有卡槽(圖中未示出);彈性卡22的遠離手柄部3的一端具有可插入第二容置腔151中的第二彈性插入部23,第二彈性插入部23包括從連接部伸出的下彈性桿,下彈性桿的伸出方向平行于第二彈性插入部23的插入方向。具體的,下彈性桿同樣可以為多個,例如為兩根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下彈性桿231a和231b,且下彈性桿231a和231b的末端具有可卡設在第二容置腔151的卡槽中的第二楔形卡勾232a和232b。這樣可以通過對第二彈性插入部23施加橫向作用力,將連接部2和持環器體1分開。
具體的,第二彈性插入部23在第二容置腔151中的安裝與拆卸過程與第一彈性插入部21的類似,均是通過對可發生彈性形變的部件施加作用力而進行裝卡過程。這樣,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連接部2和持環器體1之間同樣為分體式可拆卸設計,可以在在工廠中或者其它非手術場合進行拆卸及更換,方便維修和保養。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連接部2和持環器體1之間也可以為固定連接的一體式設計。
此外,由于心臟瓣膜成形環通常采用手術縫合線固定在持環器體上,相應的,在持環器體1上開設有至少兩個縫線孔13,縫線孔13貫通持環器體1的頂部和底部。縫線孔13的直徑一般在0.3mm至1.3mm之間,且縫線孔13之間保持有一定間距,因而固定縫合線可以穿過不同的縫線孔,并繞環打結,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與持環器體1捆綁固定在一起。
而為了便于切斷縫合線,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與持環器體1分離,在持環器體1的頂部設置有切線槽14。一般的,在持環器體1頂部臨近連接部2的位置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并排設置的凸起,切線槽26開設在這些凸起上,且不同凸起上的切線槽14相互貫通,當固定用的縫合線穿過這些切線槽14時,部分縫合線處于懸空位置。這樣縫合線在兩個縫線孔13中的一個孔中繞環打結,而余線穿過心臟瓣膜成形環、其它縫線孔、切線槽14以及兩個縫線孔的另一個孔中,并在前述打結點處打結,從而將心臟瓣膜成形環綁設在持環器體1上。而手術過程中,可以從切線槽14處一次性將縫合線切斷,并拉開心臟瓣膜成形環和持環器以進行分離。
可選的,為了增強整個持環器的結構穩定性,持環器還可以包括穩固梁4,穩固梁4的第一端與連接部2連接,穩固梁4的第二端跨接在持環器體1的遠離連接部2的弧段上,且穩固梁4位于持環器體1所在的平面或曲面之外。此時,穩固梁4可以呈拱形等形狀,由于穩固梁4兩端分別和持環器體1以及連接部2相連接,所以使持環器的連接部位呈穩定的三角形結構,有效增強了結構強度和穩定性,同時,因為穩固梁4和持環器體1不在同一個面上,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持環器體1環中區域的遮擋,減小盲區,有效保證手術效果。需要說明的是,穩固梁僅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此外,也可以采取優化持環器體結構,改進持環器體材料等方式,只要持環器體的結構穩定性能夠得到保證即可。
而為了便于調整持環器的位置與姿態,持環器還可以做成可調式的。具體的,手柄部3還可包括有握持部33和能夠彎曲的調節桿34,調節桿34的第一端與連接部2連接,調節桿34的第二端與握持部33連接。調節桿34一般由軟質金屬或者其它可產生一定形變的材料構成構成,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彎曲,從而調整為各類不同的角度,以方便術者進行操作。而握持部33一般為桿狀體,其橫截面形狀大致呈三角形、且為中間細兩部粗的形狀,同時在長度方向為曲線,以便術者進行握持,一般的,握持部33的長度大概在130mm左右。而調節桿34的長度可以根據實際手術要求而進行選擇及設置。手柄部的材料優選為可耐受高溫滅菌的塑料材料。
本實施例中,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具體包括持環器體、連接部和可握持的手柄部;持環器體為環體,且持環器體的外緣輪廓與心臟瓣膜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以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設置于持環器體外緣部位,連接部的第一端緊貼在環體內緣上,連接部的第二端與手柄部連接。這樣連接部和手柄部不會遮擋持環器體的環中區域,便于術者對于心臟瓣葉部分的觀察和操作,有助于提高手術效果。
實施例二
此外,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同樣適用于三尖瓣成形環。具體的,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中持環器體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整體結構和工作原理與前述實施例一中的類似,不同之處在于,由于三尖瓣成形環一般包括分為前環、后環和隔環等不同部位,為了適應三尖瓣成形環的結構與形狀,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中,持環器體1相應的為與三尖瓣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的環體,即包括前環段11a、后環段12a和隔環段16a,以將心臟瓣膜成形環設置于持環器體的外緣上,而其中連接部與持環器體1上的隔環段16a相連接,相應的,用于固定連接部的連接座151同樣位于隔環段16a上。這樣心臟瓣膜成形環持環器的連接部和手柄部(圖中未示出)同樣不會遮擋住持環器體1的環中區域,而能保證術者對于心臟瓣葉的觀察操作,提升手術效果。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本實施例中的持環器體1的形狀與三尖瓣成形環的形狀相匹配,而三尖瓣成形環較二尖瓣成形環而言所成的曲面形狀更為復雜,具有較好的抗變形能力,因而持環器體1上通常不需要設置穩固梁,即可保證持環器體1的結構剛度。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結構穩固性,也可以在持環器體1上設置相應的穩固梁結構,本實施例中并不加以限定。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