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背景技術:
瘙癢癥(pruritus)是一種自覺瘙癢而臨床上無原發損害的皮膚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其特征為以瘙癢為主,而無原發性損害。臨床上可分為局部性和全身性兩種。局部性瘙癢癥常見于肛門、陰部或四肢等,局部僅自覺瘙癢,并無皮疹,日久可致皮膚增厚,濕疹樣改變。肛管及肛門周圍頑固性瘙癢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初起時一般限于肛門周圍皮膚瘙癢,多為陣發性,瘙癢的程度輕重不一,如長期不愈,有的可蔓延至陰囊或陰唇,尤其是在會陰部前后縫間瘙癢更甚,夜間更為顯著,有時如蟲爬、蟻走;有時如蚊咬、火烤,使人難以入眠,坐臥不寧,無法忍耐。全身性瘙癢癥病人全身各處皆有癢的感覺,但不是全身同時發癢,往往由一處移到另一處。發癢的程度不盡相同,有人雖然覺得皮膚發癢,但仍可以忍受,有的病人覺得全身奇癢,需用鐵刷子刷皮膚或熱水洗燙,直至皮膚出血而感覺疼痛及灼痛時,癢覺才暫時減輕。往往以晚間癢重,患者因發癢而失眠或不能安眠。由于劇烈瘙癢,不斷搔抓,可以出現抓痕、血痂、或條狀的抓傷,有時有濕疹樣改變,苔蘚樣變或色素沉著。抓傷的皮膚也容易感染而發生癤腫或毛囊炎。局部性或全身性瘙癢癥的治療,臨床上也有不少治療方法,通過口服各類中西藥物或外用止癢劑,都可使瘙癢緩解和得到治愈。但其中約有30%左右的瘙癢癥患者為頑固性瘙癢癥。雖然使用藥物但經久不愈或反復發作,治療成本高,使用方法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8-12份、大蒜素11-14份、煙酰胺4-8份、紫薯花青素5-10份、橄欖油12-17份、醋酸地塞米松29-34份、杜米芬15-30份、苯海拉明11-17份、南燭木樹脂酚18-22份、撲爾敏10-17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9-11份、大蒜素12-13份、煙酰胺5-7份、紫薯花青素6-8份、橄欖油13-16份、醋酸地塞米松30-32份、杜米芬18-24份、苯海拉明12-16份、南燭木樹脂酚20-21份、撲爾敏13-15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10份、大蒜素13份、煙酰胺6份、紫薯花青素7份、橄欖油15份、醋酸地塞米松31份、杜米芬21份、苯海拉明14份、南燭木樹脂酚21份、撲爾敏14份。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將水蛭素、大蒜素、煙酰胺、紫薯花青素、橄欖油、醋酸地塞米松、杜米芬、苯海拉明、南燭木樹脂酚、撲爾敏混勻,不斷加水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150-180r/min,攪拌結束后,于40-60℃下蒸發濃縮,直至濃縮物的密度達到1.12-1.13g/cm3,裝入軟膏管中,即得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具體步驟中攪拌速度控制在170r/min。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具體步驟中于50℃下蒸發濃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藥物不僅對內源性組胺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對外源性組胺也有拮抗活性,從而通過抑制組胺的釋放而發揮緩解全身皮膚瘙癢的藥理作用,可用于皮炎、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瘙癢性疾病的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8份、大蒜素11份、煙酰胺4份、紫薯花青素5份、橄欖油12份、醋酸地塞米松29份、杜米芬15份、苯海拉明11份、南燭木樹脂酚18份、撲爾敏10份。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將水蛭素、大蒜素、煙酰胺、紫薯花青素、橄欖油、醋酸地塞米松、杜米芬、苯海拉明、南燭木樹脂酚、撲爾敏混勻,不斷加水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150r/min,攪拌結束后,于40℃下蒸發濃縮,直至濃縮物的密度達到1.12-1.13g/cm3,裝入軟膏管中,即得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9份、大蒜素12份、煙酰胺5份、紫薯花青素6份、橄欖油13份、醋酸地塞米松30份、杜米芬18份、苯海拉明12份、南燭木樹脂酚20份、撲爾敏13份。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將水蛭素、大蒜素、煙酰胺、紫薯花青素、橄欖油、醋酸地塞米松、杜米芬、苯海拉明、南燭木樹脂酚、撲爾敏混勻,不斷加水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150r/min,攪拌結束后,于40℃下蒸發濃縮,直至濃縮物的密度達到1.12-1.13g/cm3,裝入軟膏管中,即得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10份、大蒜素13份、煙酰胺6份、紫薯花青素7份、橄欖油15份、醋酸地塞米松31份、杜米芬21份、苯海拉明14份、南燭木樹脂酚21份、撲爾敏14份。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將水蛭素、大蒜素、煙酰胺、紫薯花青素、橄欖油、醋酸地塞米松、杜米芬、苯海拉明、南燭木樹脂酚、撲爾敏混勻,不斷加水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170r/min,攪拌結束后,于50℃下蒸發濃縮,直至濃縮物的密度達到1.12-1.13g/cm3,裝入軟膏管中,即得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實施例4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11份、大蒜素13份、煙酰胺7份、紫薯花青素8份、橄欖油16份、醋酸地塞米松32份、杜米芬24份、苯海拉明16份、南燭木樹脂酚21份、撲爾敏15份。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將水蛭素、大蒜素、煙酰胺、紫薯花青素、橄欖油、醋酸地塞米松、杜米芬、苯海拉明、南燭木樹脂酚、撲爾敏混勻,不斷加水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180r/min,攪拌結束后,于60℃下蒸發濃縮,直至濃縮物的密度達到1.12-1.13g/cm3,裝入軟膏管中,即得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實施例5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水蛭素12份、大蒜素14份、煙酰胺8份、紫薯花青素10份、橄欖油17份、醋酸地塞米松34份、杜米芬30份、苯海拉明17份、南燭木樹脂酚22份、撲爾敏17份。
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將水蛭素、大蒜素、煙酰胺、紫薯花青素、橄欖油、醋酸地塞米松、杜米芬、苯海拉明、南燭木樹脂酚、撲爾敏混勻,不斷加水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180r/min,攪拌結束后,于60℃下蒸發濃縮,直至濃縮物的密度達到1.12-1.13g/cm3,裝入軟膏管中,即得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的膏藥。
臨床實驗:
(1)臨床資料:本發明人對100例皮膚瘙癢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齡在22~65歲之間。
(2)治療方法:每天涂抹6次,每次涂抹500mg。藥量采用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在本發明各藥量區間內進行調節,通常輕度患者采用實施例1膏藥,中度患者采用實施例3膏藥,重病患者采用實施例5膏藥。
(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均為正常。
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理化檢測指標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有所改善
無效:主要理化檢測指標與治療前無變化。
(4)臨床結果:
臨床治愈96例(96%),顯效3例(3%),有效1例(1%),總有效率為100%。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