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非負重射線防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42712閱讀:262來源:國知局
非負重射線防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X射線的輻射防護裝置,屬于防輻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X射線介入診斷和治療的非負重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介入放射學即介入診療是在影像診斷設備(數字減影X線機、CT機、核磁共振機和常規X線機等)的指導下,經皮穿刺將特制導管置入人體內進行診斷、修補、擴充、疏通工作的微創診療方法是一門融醫學影像和臨床診斷、治療于一體的新興學科。但在介入診療操作過程中,操作者必須臨近X射線全程監視下完成操作,通過觀察X光透視圖像代替手術暴露直觀檢查病變,作為操作者的視野拓展指示是否到達了目標位置,因此,介入操作者將受到較大劑量的射線照射,這已經成為當前醫用輻射中受照劑量最大的一個群體。

目前,臨床普遍使用鉛背心、鉛圍脖、三角巾、鉛眼鏡、鉛帽等防輻射裝備對操作者進行放射防護。這種防護方式存在兩大缺陷:一是防護不徹底, 目前的裝備大都只有0.5mm鉛當量,即使如此,由于人體所能承重的限制,四肢、面部等部位不得不處于暴露狀態,它在床邊接近患者,也只能減弱約80%的射線量,因此,由于長期累積效應,X射線對介入診療操作者的傷害非常大,引發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關醫務工作者的恐慌和廣泛關注。二是重量大、通風條件差,人體直接負重,容易產生疲勞,限制了操作者的工作時間。有時為能完成長時間工作,操作者不得不舍棄部分防護裝置。可以說當前介入診療是典型的以犧牲醫務工作者健康為代價的診療項目。放射損害使很多醫師不得不調離工作崗位,放射防護的不徹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介入診療學科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介入診療的防護問題已受到人們的關注,介入放射學界之有識之士和輻射防護專家都呼吁對介入防護問題應加強宣傳力度。

為此,根據X射線對人體的損害特點,很多學者作了多種不同形式的嘗試,但仍然存在防護欠全面或靈活性不足等問題,使用受到限制,迄今尚無被廣泛接受、方便介入操作的理想放射防護產品問世。

為減少放射線對從業醫護人員的損害,人們做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嘗試,設計了有別于傳統防護設備的不同防護裝備。如“十字”封閉型通用組合式介入防護裝置、介入診療專用多功能X射線防護鉛屏,但他們相對固定,移動不便,影響介入室的整體布局和操作者的實際操作,可行性和實用性較差。(專利號:00248725)設計了封閉型活動介入放射防護室,解決了固定移動不便的問題。但不足之處是體積較大,手臂等操作部位曝露空間大,防護效果受限。由美國 CFI Medical Solution研究生產的ZeroGravity射線防護系統的背面及頭頂、手臂、足踝等部位沒有任何防護,所以,也只能起延緩射線對人體的傷害的作用。同時,如果誤操作時,當操作者背對著檢查床,那防護裝置就完全失效了。其固定的或者活動的懸吊占用空間較大,且不適合多臺裝置在一起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貼合人體,行動方便,非負重的射線防護系統;該系統通風性好,人體舒適性強;能適合各種專科的工作場景通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非負重射線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負重防護服及與之相配合的防護簾。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在于:

所述的非負重防護服包括支架及固定在支架上的防護材料,所述的支架包括頭部防護支架,上半身防護支架及下半身防護支架,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安裝在上半身防護支架上,上半身防護支架與下半身防護支架活動連接,在下半身防護支架底部設置有活動滾輪。

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可固定或活動的與上半身防護支架連接,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可采用固定、活動的防護擋,以及可開閉的活動防護頭盔。

在所述的防護擋、防護頭盔上對應人體面部設置透明的防輻射材料,為操作者提供寬闊的視野,在防護擋、防護頭盔的其他部位采用透明或非透明的防輻射材料,形成阻隔輻射的環形擋塊或閉合的頭部防輻射帽。

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下半身防護支架的左側支架和右側支架通過中間的寬度調節裝置連接,通過寬度調節裝置的相向或相背運動調節左、右兩側支架之間橫向的寬度。

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下半身防護支架通過承接部活動連接,使承接部與上半身防護支架、下半身防護支架間至少能夠實現兩個維度方向的活動。

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下半身防護支架通過高度調節裝置的上下移動來調節兩者之間的縱向高度,從而適應不同高度人群的穿著。

所述的寬度調節結構為連接左、右側支架的導軌滑槽結構,所述的導軌滑槽結構包括內導軌和外導軌,左、右側支架中的任意一側與導軌滑槽結構的內導軌連接,則另一側與導軌滑槽結構的外導軌連接,外導軌與內導軌配合,兩者可做相對滑動,從而調整左、右側支架的橫向寬度。

在上半身防護支架與下半身防護之間設置豎直方向的頂桿,所述的頂桿能夠支撐上半身防護支架的重量,并隨肩部活動上下移動,使上半身防護支架能與操作者肩部的活動相配合,適應左右肩部的不同活動度。

所述的頂桿采用液壓頂桿、氣壓頂桿或者電動頂桿。

所述的防護材料采用鉛膠皮、鉛板、非鉛防輻射板/膠的其中一種,所述的防護材料通過縫合、膠水粘合、扣壓、鉤掛或螺絲螺母的方式與支架連接;在對應的手臂處設置防護軟袖;在支架的各活動連接處,所述的防護材料采用重疊或褶皺方式進行處理。

所述的防護材料的防護量采用0.5mm~1.5 mm鉛當量。

所述的非負重防護服在位于上半身防護支架與下半身防護支架的前面或后面設有可啟閉的開口。

所述的防護簾用于上臂的加強防護,包括豎桿、橫桿、防護罩,所述的防護罩安裝于橫桿上,橫桿與豎桿的一端連接,豎桿的另一端于安裝于支架上,并與支架轉動連接。

所述的防護罩采用由防護材料制成的防護擋板或防護擋簾。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的非負重輻射防護裝置,通過防護服和防護簾相結合,形成無身體暴露的整體性防護,使防護更加全面徹底;

(2)本發明通過可移動的防護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防護材料結合,形成非負重防護服,操作者無需承載防護設備的重量,減少操作者的負擔,使介入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靈活自如,實現操作者在介入診療過程中集中精力,減少體力;

(3)本發明的防護服為非負重防護服,可有效提高鉛當量,實現最大限度的X射線穿透防護,能使輻射值達到安全范圍;

(4)本發明的支架,底部設置滾輪,左、右防護支架和上、下防護支架間分別設有寬度調節裝置、高度調節裝置可適應不同體型和高度的醫護人員使用,貼合人體,行動方便;

(5)本發明的支架內部上、下連通,通風性好,人體舒適性強;

(6)本發明在對應的人體面部設置透明防輻射材料,使操作者視野寬闊,其他部位采用防輻射材料縫合,活動連接處設置重疊或皺褶,既保證了非負重防輻射服的防護全面性、視野寬闊度并兼顧活動性。

(7)本發明在手臂處采用防護軟袖包裹,形成第一層防護,減輕手臂負重,使手部活動更加靈活,配合外層的防護簾,加強手臂與手部的輻射防護,保證整體防護效果;

(8)本發明還引入了電氣化控制設備,進一步提高裝置的活動靈活性和舒適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適合各種專科工作場景使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后視圖;

圖5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防護簾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后視圖;

圖9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防護簾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9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非負重射線防護裝置,包括非負重防輻射服100及與之配合的防護簾200。

所述的非負重防輻射服100包括支架101以及固定在支架101上的防護材料102。所述的支架101包括頭部防護支架1,上半身防護支架2和下半身防護支架3,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1安裝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上,上半身防護支架2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活動連接,在下半身防護支架3底部設置有活動滾輪4。

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1可固定或活動地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連接,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1可采用固定或活動的防護擋,還可以采用可開閉的活動防護頭盔。

結合圖1、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1采用固定的防護擋13,所述的固定防護擋13包括正面擋塊131和2塊側面擋塊132,所述的正面擋塊131對應人體面部,正面擋塊131下端安裝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上,正面擋塊131的兩側分別與側面擋塊132連接,形成一個前左右三面環繞的環形擋塊。防輻射材料102圍設在頭部防護支架1上,形成防輻射擋屏。為了給穿著者提供良好視野,所述的正面擋塊131采用透明材料,且在正面擋塊131上設置透明的防輻射材料102,在所述的側面擋塊132上可設置透明或非透明的防輻射材料。

如圖2所示,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1采用可活動防護擋11,所述的可活動防護擋11包括面部擋塊111和頭部擋塊112,所述的面部擋塊111對應人體面部,面部擋塊111的一端通過轉軸113安裝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上,面部擋塊111的另一端與頭部擋塊112連接,頭部擋塊112位于頭頂上,距離頭頂有一定空間,頭部擋塊112的形狀可采用方形、圓形或其他形狀,沒有特殊限制,用于給頭頂部的防輻射材料提供一個支撐部。防輻射材料102圍設在頭部防護支架1上,形成防輻射帽。優選的,所述的面部擋塊111與頭部擋塊112皆采用中空設計,可方便操作并節約成本。

為了不影響穿著者的視野,所述的面部擋塊111上安裝透明的防輻射材料102,頭部擋塊112及周邊安裝防輻射布料,頭部擋塊112上的防輻射材料102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上的防輻射材料102連接,形成一個帽狀的頭部防護系統。面部擋塊111上的透明防輻射材料對應人的視野,為穿著者提供了一個寬闊的視野,便于觀察和操作,而頭部擋塊112上的防輻射布料可隨頭部支架1的轉軸113活動,從而實現防輻射帽的打開和聚攏。所述的可活動防護擋11在使用時,通過轉動轉軸113,將防輻射帽打開,使面部擋塊111與上肢防護支架2垂直,便于觀察和操作;使用結束后,再轉動轉軸113,將防輻射帽合攏,使面部擋塊111轉動至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平行,這時頭部擋塊12緊靠上半身防護支架2背部,結構穩定,便于收藏。

如圖5所示,在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中,所述的頭部防護支架1采用可活動防護頭盔12,所述的可活動防護頭盔12包括轉動軸121,以及與轉動軸121兩端依次軸接的第一縱桿123、第一橫桿124、第二縱桿125、第二橫桿126。所述的轉動軸121通過轉軸座122安裝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上,轉動軸121的一端與轉動電機122聯動連接,所述的轉動軸121與第一縱桿123的一端轉動連接,第一縱桿123依次與第一橫桿124、第二縱桿125、第二橫桿126軸接,第二橫桿126的另一端連接在轉動軸121上,啟閉開關127安裝在轉動電機122一側,并與轉動電機122電連接,通過啟閉開關127控制轉動軸121的正轉或反轉,從而實現防護頭盔12的打開和收攏。當按下啟閉開關127,轉動電機122正轉,帶動轉動軸121轉動,轉動軸121依次帶動第一縱桿123、第一橫桿124、第二縱桿125、第二橫桿126運動,直至第一橫桿124與第二橫桿126平行,且第二橫桿126與上肢防護支架2重合,第一縱桿123與第二縱桿將第二橫桿126支撐于上半身防護支架2上,形成立體的防護頭盔12;當再次按下啟閉開關127,轉動電機122反轉,帶動轉動軸121轉動,轉動軸121依次帶動第二橫桿126、第二縱桿125、第一橫桿124、第一縱桿123運動,直至上述桿體聚合成一體,呈平面狀緊靠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背部。

相應地,在活動頭盔12對應人體面部設置透明的防輻射材料,為操作者提供寬闊的視野,在活動頭盔12的其他部位可采用透明或非透明的防輻射材料,形成一個閉合的頭部防輻射裝置。

結合圖2、圖4所示,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2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肩部支架21、背部支架22和腰部支架23,所述的肩部支架21和腰部支架23通過背部支架22連接;所述的下半身防護支架3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腳部支架31和臀部支架32,腳部支架31下端設置滾輪4,腳部支架31的上端與臀部支架32通過高度調節裝置33活動連接,通過高度調節裝置33的上、下移動來調節下肢防護支架3的縱向高度,從而適應不同高度人群的穿著。

如圖2所示,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的高度調節裝置33采用設置在腳部支架31和臀部支架32上相互配合的導軌滑槽結構來實現,在該實施例中,在臀部支架32上安裝有外導軌,在腳部支架31上安裝有內導軌,外導軌與內導軌相互配合,兩者可做相對滑動,從而調整腳部支架31與臀部支架32之間的縱向高度。所述的高度調節裝置33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還可以采用現有的其他能夠實現上、下運動來調節縱向高度的裝置來實現,例如,采用電動伸縮桿和位移感應器的組合來實現高度調節。

在進一步的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2、下半身防護支架3中呈左右設置的兩側支架通過中間的寬度調節裝置24連接,通過寬度調節結裝置24調節左、右側支架的相向或相背運動來調整橫向的寬度。

如圖4所示,所述的寬度調節裝置24分別設置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的左、右兩側的背部支架22上和下半身防護支架3的左、右兩側的腳步支架31上,通過寬度調節裝置24的左右移動來調節兩側背部支架22和兩側腳部支架31之間的相向或相背運動,從而調節上、下半身防護支架2的橫向寬度。

如圖4所示,在該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寬度調節裝置24采用設置在左、右兩側背部支架22上的導軌滑槽結構來實現,所述的導軌滑槽結構包括內導軌和外導軌,背部支架22的一側與導軌滑槽結構的內導軌連接,背部支架22的另一側與導軌滑槽結構的外導軌連接,外導軌與內導軌配合,兩者可做相對滑動,從而調整兩側背部支架22的橫向寬度。所述的寬度調節裝置24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還可以用現有的其他能夠通過左右相向和相背運動來調節橫向寬度的裝置來實現。例如,還可采用電動伸縮桿和位移感應器的組合來實現寬度調節。同理,安裝在腳部支架31兩側的寬度調節裝置24與安裝在背部支架22上的寬度調節裝置可做相應設置。

為了使該非負重射線防護裝置的腰部活動更加靈活,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2和下半身防護支架3通過承接部5活動連接,所述的承接部5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通過合頁呈左右方向鉸接,所述的承接部5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通過轉軸呈前后方向鉸接。通過承接部5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下半身防護支架3之間分別成左右、前后兩個維度進行鉸接,從而實現腰部的前后與左右移動。

如圖6所示,在又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承接部5還可采用萬向連接頭6和限位結構替代,所述的萬向連接頭6的一端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連接,萬向連接頭6的另一端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連接;所述的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萬向連接頭6兩側的前支撐61和后支撐62,所述的前支撐61的一端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連接,前支撐61的另一端與上半身防護支架2保留一定間隙,保證可向前傾一定角度;所述的后支撐62的一端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連接,后支撐62的另一端抵靠在上半身防護支架上,可有效防止上半身防護支架2向后傾斜。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后支撐61還可設置成連接上、下半身防護支架的壓縮彈簧。采用萬向連接頭6作為承接部5,使防護裝置的腰部能實現前后及左右兩個維度的移動,限位結構能夠防止彎腰及后仰過度,使操作者穿著該防輻射服時,上肢的活動范圍更寬,更安全。

為了使上半身防護支架2能與操作者肩部的活動相配合,適應左右肩部的不同活動度,增加肩部活動的靈活性,同時減少或消除上半身防護支架2作用在操作者肩部的重量,在所述的上半身防護支架2和下半身防護支架3之間設置能夠支撐半身防護支架2重量的頂桿,所述的頂桿可采用液壓頂桿或者氣壓頂桿;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液壓頂桿34豎直設置于腳部支架31與臀部支架32之間,左右兩側分別至少設置一根液壓頂桿,所述的液壓頂桿34的一端與腳部支架連接,液壓頂桿34的另一端與臀部支架32連接,液壓頂桿34的支撐力與頂桿上部支架的總體重量相適應,或者稍大于頂桿上部支架的總重量。當操作者發生上肢動作,如有肩部上抬時,受力一側的肩部支架32帶動上半身防護支架2向上運動,從而帶動液壓頂桿向上運動,上升到某個點時,達到動態平衡,從而減少或消除上半身防護支架2作用在操作者肩部的重量,很好地適應左右肩部不同活動度的要求。

作為替換,所述的液壓頂桿的作用還可以采用電動頂桿與感應裝置相配合來實現,具體實施例如下:在所述的肩部支架21上設置有感應裝置,在腳部支架31與臀部支架32之間設置有豎直方向的電動頂桿34,所述電動頂桿34的控制端與感應裝置電連接。所述的感應裝置能實時監控操作者肩部活動,當操作者發生側身動作時,一側肩部上抬,另一側肩部下降,從而啟動感應裝置控制電動頂桿上下運動,使電動頂桿向腰部支架32提供一定支撐力,使腰部支架32帶動上半身防護支架2向上移動,有效抵消上肢防護支架2作用在肩部的重量,很好地適應左右肩部不同活動度的要求。

所述的防護材料102采用鉛橡皮、鉛板或非鉛防輻射板/膠的其中一種,所述的防護材料102的防護量采用0.5mm~1.5 mm鉛當量。

所述的防護材料102可采用縫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架101上,手臂處采用防護軟袖7包裹。作為替換,所述的防護材料102還可以采用粘合、扣壓、掛鉤、螺母螺釘等方式固定在支架101上。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的連接處,以及頭部防護支架1與上半身防護支架的連接處,所縫合的防護材料102設置重疊或褶皺以適應支架間相互上下活動或轉動的拉伸和縮短。

在上半身防護支架2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的背部,對應寬度調節裝置24的位置,所縫合的防護材料102設置重疊或皺褶以適應支架間左右活動時的拉伸或縮短。

在位于上半身防護支架2與下半身防護支架3的前部或后部的防護材料102上設置可啟閉的開口8,并在開口8處設置連接件,例如:粘扣、拉鏈等。便于操作者穿脫防護服。

如圖7、圖9所示,所述的防護簾200為包括豎桿201、橫桿202、防護罩203,所述的防護罩203安裝于橫桿202上,橫桿202與豎桿201的一端連接,豎桿201的另一端于安裝于支架101上,并與支架101轉動連接。使用時,通過轉動豎桿201,將防護罩203轉至手臂前方,用于遮擋手臂的射線輻射,使手臂形成防護軟袖7與防護簾200雙重防護;不使用時,可將防護罩203轉至支架101背后進行收藏。在本實施例中采用防護軟袖7與防護簾200配合使用,一方面可盡量減少手臂防護軟袖7的防護材料厚度,減輕手臂的承重,使手部活動更加靈活,另一方面,增加的防護簾200與防護軟袖7配合使用,進一步加強手臂與手部的輻射防護,保證整體防護效果。

所述的防護罩203采用由防護材料制成的防護擋板或防護擋簾。

本發明的非負重射線防護裝置通過非負重防輻射服100和防護簾200相結合,形成無身體暴露的整體性防護,使防護更加全面徹底;通過可移動的防護支架101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防護材料102結合,形成非負重防護服,可提高鉛當量,實現最大限度的X射線穿透防護,能使輻射值達到安全范圍;操作者無需承載防護設備的重量,減少操作者的負擔,使介入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靈活自如,實現操作者在介入診療過程中集中精力,減少體力;通過寬度調節裝置24、高度調節裝置33可適應不同體型和高度的醫護人員使用,貼合人體,行動方便;支架內部通風性好,人體舒適性強;進一步引入了電氣化控制設備,有效提高裝置的活動靈活性和舒適性,適合各種專科工作場景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該可以理解,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乌什县| 六枝特区| 长武县| 海晏县| 青川县| 小金县| 苏州市| 新疆| 修文县| 平昌县| 太仓市| 河南省| 宁南县| 晋城| 改则县| 宜春市| 若尔盖县| 武功县| 宽甸| 三明市| 灵台县| 万荣县| 驻马店市| 呈贡县| 康定县| 无棣县| 青浦区| 万盛区| 永善县| 工布江达县| 龙游县| 平舆县| 石城县| 德清县| 明溪县| 轮台县| 彝良县| 张家港市| 大丰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