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屬于骨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目前在臨床上,存在西醫(抗生素、激素、手術等)和中醫(內服藥、推拿和針灸等)等不同治療方法,均有一定的功效,但也存在相應的缺陷。
目前西醫臨床治療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對輕癥病人主要采用內服或注射抗生素、激素、止痛藥、鈣劑和外科手法復位治療等,對重癥病人主要采用外科手術切開、切除和關節置換等。因存在療程長,恢復慢,手術創口痛苦大,費用高,對病人傷害大,術后可能遺留后遺癥等缺點,病人不易接受。
中醫傳統治療手段治療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主要采用內服藥、推拿和針灸等。中醫針對骨病的傳統治療理論認為:外治為主,內治為輔,遵從治骨先治肉的理念。內服藥治療骨病只適用于腎虧虛引起的發病初期,而對于發病后期,口服藥治療效果甚微。加之內服藥通過腸胃吸收,肝腎代謝,再經過血液循環送達病灶部位,而很多骨病的致病原因又是其骨關節周圍經絡,毛細血管不通,故口服藥很難達到病灶,療程長且治療效果小。中醫傳統的推拿、按摩、正骨等操作,存在風險大,恢復慢的缺點。而且,這種治療方式的操作,多取決于操作者的行醫經驗,稍不慎,易造成患者更嚴重的損害。針灸雖然可以起到刺激穴位、散瘀散結、通筋通絡的作用,但其對于骨病的本質難以達到治療效果,其也存在療程長,恢復慢的缺點。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就是說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治療后需要三個月以上時間恢復,既耽誤工作又給患者帶來痛苦。
因此,臨床迫切需要一種價格不貴同時既能有效緩解病患痛苦,又能加速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治療的藥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療程短,療效穩定,費用低。
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組分一:石膏50-200份,丹參10-20份,補骨脂10-20份,元胡15-20份,牛膝10-20份,威靈仙10-15份,白芍10-20份,淫羊藿5-10份,杜仲10-20份,防己10-20份,骨碎補10-20份、當歸10-20份,川芎10-30份,羌活10-30份,獨活10-20份,生地黃10-20份,地龍10-20份,伸筋草10-30份;(2)組分二:乳香3-10份,沒藥3-10份,三七3-10份,紅花3- 10份,冰片2-4份,血竭3-7份,蟾衣3-10份,蜈蚣0.3-2份,川烏2-4份;所述組分一與組分二的比例是1:1;所述多種骨病是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骨缺血壞死癥。
適應癥: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骨缺血壞死癥。
診斷標準
一、骨折:
1、疼痛和壓痛:受傷處有明顯的壓痛點,移動時有劇痛。
2、腫脹:內出血和骨折端的錯位、重疊,都會使外表呈現腫脹現象 。
3、畸形:在骨折時肢體發生畸形,呈現短縮,彎曲或者轉向等。
4、功能障礙:原有的功能受到影響或完全喪失。
5、X線診斷。
二、脫位:
1、明確外傷史。
2、受傷關節明顯畸形,失去正常的對位關系,合并關節部位疼痛、彈性固定等。
3、功能障礙:原有的關節功能受到影響或完全喪失。
4、X線診斷。
三、跌打損傷:
1、明確外傷史。
2、受傷部位有疼痛、出血或腫脹等。
3、功能障礙:原有的功能受到影響或完全喪失。
4、X線檢查可排除骨折、脫位等。
四、骨質增生:
1、發生部位: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和膝關節處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癥狀在頭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見多,即頸椎部位沒有明顯癥狀,而上肢癥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線的痛、脹、麻感。
2、脹痛感:骨質增生形成后,會向周圍擠壓,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別是神經根受壓后,不僅局部酸脹、疼痛,在其所轄范圍內都可出現類似反應。
3、病程:病情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
4、X線診斷。
五、骨缺血壞死癥:
1、病史長:病程較長,出現關節疼痛, 活動多時無力, 酸痛, 易疲勞等癥狀。
2、癥狀明顯:主要有跛行,行走疼痛,功能發生障礙。
3、X線、CT或核磁共振診斷。
加工方法
根據藥物不同的使用方法,本發明的上述藥物組合物的具體形式,可采用直接由上述各有效藥物成分組成的形式,也可以根據使用方式,采用由上述有效藥物成分與外用藥物中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共同組成的形式,也可包括熏洗劑型藥物、酒劑型藥物、膏劑型藥物、外敷散劑型藥物中的任意一種。
本發明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益肝腎,接骨續筋,去瘀生新為治療原則,根據 “君臣佐使”的中藥總原則進行配制。
一、君藥:乳香、沒藥、紅花、血竭。
二、臣藥:生地黃、當歸、川芎、川烏、三七、丹參。
三、佐藥
佐藥1:伸筋草、 元胡、地龍、蜈蚣、蟾衣、白芍。
佐藥2:防己、羌活、獨活。
佐藥3:補骨脂、淫羊藿、骨碎補、杜仲。
佐藥4:石膏、冰片。
佐藥1可增強君臣之藥舒筋活血,行氣止痛之效。佐藥2祛風利水,透關利節,協助君臣之藥效,特別有利于骨傷骨折中有腫脹和外感者。佐藥3滋補肝腎,強命門,加強根本,促進骨骼生長,為治本之道。故而《素問·應象大論》明確指出“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 。佐藥4緩解方中藥物燥性,散郁火。
四、使藥:牛膝、威靈仙。
方解:《內經》曰“氣傷痛,形傷腫”。王冰注“氣無形故傷痛,血有形則傷腫”。骨折損傷氣血,致血脈離經妄行,惡血留滯,形成血瘀,以致氣血運行失常,瘀積不散,為腫為痛。“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則不能接”故治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骨續筋。故本方以乳香、沒藥、紅花、血竭為主藥,取其活血散瘀、行氣通經、消腫止痛之功效。立當歸、川芎為臣藥之一,乃為增強君藥活血化淤之力,川烏可增強去痹止痛之功效,三七甘微苦溫,為傷科止血化瘀,消腫定痛之圣藥,有止血不留瘀特點。丹參和生地黃可以活血祛瘀止痛,涼血消癰安神。佐藥伸筋草、元胡、地龍、蜈蚣、蟾衣、白芍對風寒濕痹,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能達到快速消腫、止痛的良好效果。防己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風除濕止痛,又能清熱,羌活獨活能祛風濕止痛、發汗解表,用治風寒濕痹證及外感風寒濕表證,適用于骨傷骨折“正氣損則外邪入”的外感治療。補骨脂、淫羊藿、骨碎補、杜仲可補肝腎之陽,利于骨骼生成。故而《醫經精義》中 “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合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 石膏、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熱,生肌斂瘡止痛,緩解本方的燥性。使藥牛膝、威靈仙為引藥,能引藥達患處經絡,產生藥效。
筋骨損傷,血離經脈,形成血腫,阻塞經脈,氣血凝滯。本發明通過有效中藥來激活各種骨生長因子,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在循經藥物的作用下,藥力直達骨傷處,加速骨折愈合;因骨折創傷必然引起體內經絡、氣血和臟腑功能紊亂,造成氣血俱傷,營衛不和,臟腑不和,經絡阻遏,骨髓、骨膜和周圍組織及血運破壞;因此本發明在活血化瘀同時,兼用補氣行血、生血、養血、補腎益氣,并且能有效止痛,按循經而施之,使藥力集中,直達骨傷處的一種快速接骨的中藥制劑。全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合為化瘀生新,消腫定痛,續筋接骨之功效。諸藥合用補行兼施,共奏益氣滋陰養血,行氣活血止痛,去腐生肌,硬化骨吸收,軟骨部位修復,血脈通暢肌肉萎縮恢復之功。
本發明多種藥物發揮了協同作用,療效顯著。
療效標準
骨折
治愈:骨折對線對位滿意,骨折愈合,對位滿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復。
有效:骨折對位及對線尚可,或骨折對位不佳,但功能恢復尚好。
無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顯畸形愈合,功能障礙。
脫位
治愈:關節結構恢復正常,癥狀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
有效:關節結構恢復正常,癥狀改善,功能大部恢復。
無效:脫位未復位,癥狀無改善,關節疼痛、不穩定,功能障礙。
跌打損傷
治愈:臨床表現的傷損癥狀消失,肢體活動受限解除,受損部位的生理功能復原,無不適和病理反應。
有效:損傷的癥狀得到改善和緩解,但受損部位的生理功能未完全修復,還存在病理表現和傷損癥狀。
無效:通過藥物的治療和使用,臨床傷損癥狀未改善緩解或進一步加重。
骨質增生
治愈:病理癥狀消失,生理功能恢復正常,輔助檢查椎體或骨關節原有增生組織減退或消除,半年以上未復發。
有效:疼痛麻木或其他病理情況減輕,但其臨床病理表現未完全消除。
無效:病理情況和臨床癥狀無緩解和好轉。
骨缺血壞死癥
治愈:休息時疼痛癥狀消失,輕度負重時無疼痛癥狀,髖關節功能比治療前明顯好轉,能從事一般勞動。
有效:休息與短距離行走無疼痛,髖關節功能比治療有好轉。
無效:病理情況和臨床癥狀無緩解和好轉。
臨床療效
本發明藥物治療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的臨床療效,共對4491例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患者,以外敷散劑型藥物進行了臨床療效觀察,療效情況如下表。
治療效果情況統計
以上統計表各個對照是采用常規西醫療法,各20個病例的統計數據。其中:對照1包括鎖骨骨折4例、踝部骨折6例、肱骨外科頸骨折4例、髕骨骨折3例 、肱骨髁上骨折3例。對照2包括肩關節脫位12例、肘關節脫位8例。對照3包括全身軟組織挫傷8例、腰部扭傷5例、踝關節扭傷5例、半月板損傷2例。對照4包括頸椎骨質增生8例、腰椎骨質增生10例、跟骨骨質增生2例。對照5包括股骨頭壞死17例、肱骨頭壞死3例。
發明人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收治病人4491人,其中:痊愈 3539人,痊愈率78.8%,總有效率 97.3 %。療程1周至10周,比對照的常規西醫療法縮短療程1-4周。平均費用降低1千至3千元,降低20%-50%。發明人經7年來的臨床實踐,在蒼溪、閬中、南部等縣區患者中具有很高的聲譽,現在每年至少有數百例患者前來就診。采用本發明治療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具有創傷小、愈合快、費用低等優勢。如果動手術開刀,傷口創面大,還要面對至少二次手術,并會在患處留下較長的傷疤去疤還得再次手術,傷者的后期愈合期延長。使用本發明藥物既免除了患者的住院手術之苦,又能減輕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同時該藥為純中藥制劑,經臨床多年的用藥實踐證明完全安全有效。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可治療多種骨病,具有“一藥多效”的特點。
典型病例
病例一:某男,56歲,住蒼溪縣三川鎮史家河村一組,農民,主因,2016年2月17日走路時不慎摔倒,當即覺右踝疼痛劇烈,不能活動,右踝部腫脹明顯,壓痛及叩擊痛,右踝部可觸及骨擦音。遂來我院檢查X現片示:“右內外踝粉粹性骨折”,住院治療好轉,用本發明藥物外敷治療,一日一次。一周后復查,骨折對位對線好。睡眠改善,食欲增強,疼痛及腫脹較入院前減輕。二周后,患者扶拐出院,一月后隨訪,骨折斷端可見骨痂生長,半年后身體健康。
病例二:某男,58歲,住蒼溪縣城回水社區,2016年3月30日在工地上干活時不慎從約2米高的梯子摔下,左腕部腫脹明顯,壓痛。左腕部可觸及骨擦音。遂來我院就診,通過檢查X線片示:左橈骨遠端骨折,臨床診斷為骨折,中醫認為,屬骨斷筋傷,血瘀氣滯。我采用傳統醫學方法將患者手法整復后,本發明藥物外敷一日一次,兩月后隨訪,腕部活動正常,沒有出現其他不適。
病例三:某男,54歲,住蒼溪縣云峰鎮茶花村六組,于2016年4月26日在家砍柴時不慎從樹上墜落,其雙側足跟著地,其次臀部著地,當即就覺雙足跟部劇痛,右側尤甚,不能站立行走。經檢查CT示:右側跟骨粉粹性骨折,左側跟骨骨折。患者來我院住院治療,以本發明藥物外敷一日一次,治療4周后出院,三十天后可以自己拿拐杖走路,兩月后隨訪,行走無不適。
病例四:某男,76歲,住蒼溪縣杜里社區,因患游走性筋骨疼痛,雙下肢無力麻木,于2016年3月12日來我院就診。患者自述,肢體麻木,關節酸痛,游走不定,畏寒肢冷,多處治療效果不佳而來我院就診,癥見消瘦,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弦,西醫診斷為雙膝骨質增生。中醫診斷為肝血不足,風寒濕痹,治法為祛風通絡,散寒除濕,補血養肝,符合本發明藥物醋劑治療的范圍。以本發明藥物醋劑外敷,患者肢節疼痛減輕,畏寒肢冷消失,外用十天復診,癥狀全部改善,再以本發明藥物連續外敷4周。一月后隨訪,患者面色紅潤,雙膝疼痛及麻木消失,無其他不適。
病例五:某女,61歲,蒼溪縣云峰虎背村四組,患右膝滑膜炎多年,經多處求醫服藥無效,在2016年9月6日來我院就診,癥見:右膝疼痛,活動不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西藥治療,癥狀改善后反復發作至今,西醫屬慢性炎癥,中醫分為痹癥范疇,屬風寒挾濕型病例,治宜清熱化濕通腑,以本發明藥物主方外敷一日一次,連續外用兩月,以防復發,在2016年10月隨訪痊愈,無復發和其他不良反應。
病例六:某女,64歲,漢族,住蒼溪縣城,退休干部,在2010年10月15日在我院就診,癥見右髖部疼痛,麻木,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經X線檢查,診斷為右股骨頭壞死。該患者曾在多家醫院治療過,但是效果不佳,西醫已經推薦采用關節置換手術。該患者經同事介紹來我院治療,經用本藥物外敷治療,一日一次,治療2月后臨床癥狀消失。6個月后隨訪,已經痊愈。六年來未見復發,又介紹多位病人治療。
病例七:張某,女,54歲,住蒼溪東城社區 ,患者不慎從高處墜落傷到右肩,當時疼痛劇烈,不敢活動,方肩畸形,搭肩試驗陽性,無出血,無頭昏,無惡心嘔吐,急來我院就診。經檢查X線片檢查提示:右肩關節脫位伴肱骨大結節骨折,給予手法整復后,用本藥物外敷一日一次,治療4周后,右肩部活動正常,痊愈出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通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再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組分一:石膏100份,丹參15份,補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7份,威靈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補15份、當歸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獨活15份,生地黃15份,地龍15份,伸筋草20份;(2)組分二:乳香6份,沒藥6份,三七6份,紅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1份,川烏3份;所述組分一與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將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分按照組分一、組分二分別去雜、干燥、粉碎、混合。本發明將27種藥物組分分為組分一與組分二,兩者分別加工存放,主要由于組分二的部分藥物不耐高溫,而且部分藥物存在毒性,分別加工不僅有利于藥物的保存,還利于保障藥效及用藥安全。這是外敷散劑型藥物的一種加工方法。
使用方法
臨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病情用組分一以水或醋或酒調成糊狀,攤鋪于紗布上,再將組分二撒布于其上。再將攤鋪好的藥物包扎在患處。最后視情況使用小夾板或繃帶等固定。
實施例2
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組分一:石膏50份,丹參15份,補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7份,威靈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補15份、當歸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獨活15份,生地黃15份,地龍15份,伸筋草20份;(2)組分二:乳香6份,沒藥6份,三七6份,紅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2份,川烏3份;所述組分一與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將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分按照組分一去雜、混合,加入水浸泡30分鐘--2小時,再進行煎煮,以煎開5分鐘為度,再將組分二藥物去雜、混合后加入組分一煎開的藥液中,再次煎開即可。
使用方法
臨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病情,將上述藥渣與藥汁一起倒入一木桶中,將患處置于桶中,上覆蓋毛巾以熏洗患處,待水溫后,將患處置于藥汁中浸泡。
實施例3
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組分一:石膏100份,丹參20份,補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5份,威靈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補15份、當歸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獨活15份,生地黃15份,地龍15份,伸筋草20份;(2)組分二:乳香6份,沒藥6份,三七6份,紅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1份,川烏3份;所述組分一與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將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分按照組分一、組分二分別去雜、干燥、混合。將上述重量份數比的原料藥材按照組分一、組分二分別加入5倍重量份的麻油中浸泡7-10天。先將組分一加熱提取有效成分,大火煮沸,麻油沸騰后火力減小,熬至藥物外表呈深褐色,內部焦黃色,撈取出藥渣。再加入事先在麻油中浸泡好的組分二藥物,繼續熬煉,并不斷攪拌,成黑色的稠膏,煉好的膏藥冷卻即可。
使用方法
臨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病情,用上述方法加工好的藥膏攤鋪于紗布上,再將攤鋪好的藥物包扎在患處。最后視情況使用小夾板或繃帶等固定。
實施例4
一種治療多種骨病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1)組分一:石膏100份,丹參15份,補骨脂15份,元胡15份,牛膝17份,威靈仙12份,白芍15份,淫羊藿8份,杜仲15份,防己15份,骨碎補15份、當歸15份,川芎20份,羌活20份,獨活15份,生地黃15份,地龍15份,伸筋草20份;(2)組分二:乳香6份,沒藥6份,三七6份,紅花6份,冰片3份,血竭5份,蟾衣6份,蜈蚣1份,川烏3份;所述組分一與組分二的比例是2:1。
加工方法
將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分去雜、干燥、混合。將上述重量份數比的原料藥材加入5-10倍重量份的53度以上白酒中浸泡15-30天即可。
使用方法
臨床上按照病人骨折、脫位、跌打損傷、骨質增生和骨缺血壞死癥等骨病病情,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好的藥酒涂檫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