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用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顳下頜關節深窄拉鉤。
背景技術:
拉鉤是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常用的器械之一,某些關節或骨頭會因為骨折后,人體組織失去了骨頭的支撐,斷裂的骨頭由肌肉拉動產生位移,這種情況下則需要使用拉鉤來進行拉伸擴張,從而使骨頭和人體組織移動到便于手術的位置,或者恢復到正確位置;現有的拉鉤通常為厚度一致的板件,經過翻邊和折彎后作為拉鉤使用,由于此類拉鉤具有一定的寬度,故需要在對患者的面部進行較大的切口,如此在恢復期間時間相對較長,并且術后留下的手術疤痕較明顯;此外,較大的拉鉤在面部開口內部調整姿態更麻煩,容易碰撞和擠壓到血管、神經等重要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顳下頜關節深窄拉鉤,該裝置兩端的拉鉤具有不同的深度,適用于多類面部厚度不同的患者;此外,該裝置的拉鉤較窄,故在切口中調整姿態更容易,并能夠應用于小切口。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顳下頜關節深窄拉鉤,包括手柄、深拉鉤和淺拉鉤,所述手柄、深拉鉤和淺拉鉤構成的整體呈“U”字形;
所述手柄包括握持段和過渡段,所述過渡段位于所述握持段兩端,兩個所述過渡段端部分別固定設有所述深拉鉤和淺拉鉤;
所述過渡段寬度和厚度與所述深拉鉤和所述淺拉鉤的寬度和厚度一致,所述握持段寬度不小于所述過渡段的寬度;
所述深拉鉤和所述淺拉鉤端部均設有防滑邊,兩個所述防滑邊相對朝向;
所述深拉鉤和所述淺拉鉤端部設有熒光點,所述熒光點使所述深拉鉤和所述淺拉鉤端部更明顯。
進一步地,所述握持段呈長條形片狀,所述握持段兩端為圓弧狀,所述握持段兩端的中心設置所述過渡段。
較佳地,所述握持段和過渡段之間為倒圓角結構,所述深拉鉤、淺拉鉤和手柄邊緣均為倒圓角和/或倒直角加工。
較佳地,所述握持段的寬度為2-6cm,所述握持段的厚度為0.2-0.5cm;
所述過渡段、深拉鉤和淺拉鉤的寬度為0.2-0.6cm。
進一步地,所述深拉鉤與所述握持段之間的夾角,還有所述淺拉鉤與所述握持段之間的夾角均不大于90度。
進一步地,所述防滑邊的厚度和寬度與所述過渡段一致,所述防滑邊的長度為0.2-0.7cm;
所述防滑邊與所述深拉鉤,還有所述防滑邊與所述淺拉鉤的夾角不大于90度。
較佳地,所述深拉鉤的長度為4-8cm;所述淺拉鉤300的長度為3-6cm;所述深拉鉤比淺拉鉤的長度至少長1cm。
進一步地,所述握持段長度為15-20cm,所述過渡段長度為3-5cm。
進一步地,所述手柄、深拉鉤和淺拉鉤的材質為不銹鋼。
較佳地,所述手柄、深拉鉤和淺拉鉤表面均為磨砂處理。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顳下頜關節深窄拉鉤,該裝置兩端的拉鉤具有不同的深度,適用于多類面部厚度不同的患者;此外,該裝置的拉鉤較窄,故在切口中調整姿態更容易,并能夠應用于小切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結構圖;。
其中:手柄100、握持段110、過渡段120、深拉鉤200、淺拉鉤300、防滑邊400、熒光點50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一種顳下頜關節深窄拉鉤,包括手柄100、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所述手柄100、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構成的整體呈“U”字形;
所述手柄100包括握持段110和過渡段120,所述過渡段120位于所述握持段110兩端,兩個所述過渡段120端部分別固定設有所述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
所述過渡段120寬度和厚度與所述深拉鉤200和所述淺拉鉤300的寬度和厚度一致,所述握持段110寬度不小于所述過渡段120的寬度;
所述深拉鉤200和所述淺拉鉤300端部均設有防滑邊400,兩個所述防滑邊400相對朝向;
所述深拉鉤200和所述淺拉鉤300端部設有熒光點500,所述熒光點500能清楚的反映所述深拉鉤200和所述淺拉鉤300端部的位置。
裝置整體呈“U”字,兩端均設有拉鉤,便于著力并且從而兩端都可以使用,而設置在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兩端的防滑邊400避免了在拉動時拉鉤從開口中滑出,拉伸力度不易產生流失;此外,深拉鉤200、淺拉鉤300以及過渡段120的較窄,能夠適應較小的開口,在治療中不必讓患者承擔更大的痛苦;再者,深拉鉤200、淺拉鉤300的長度不一致,從而在應對面部厚度不同的患者時,該裝置均能夠適應,此外,由于對患者面部開口小,因此開口內的可視條件較差,為了準確的得知深拉鉤和淺拉鉤端部的位置,避免插入量過大,戳傷或刮傷肌肉或神經,在深拉鉤和前拉鉤的端部設置了熒光點500,從而使拉鉤端部更明顯,更利于操作者控制和把握。
其中,所述握持段110呈長條形片狀,所述握持段110兩端為圓弧狀,所述握持段110兩端的中心設置所述過渡段120。
握持段110在使用時需要著力,使用圓弧狀設置是盡量避免裝置產生尖銳的部分,避免了在使用中傷到患者或醫生。
所述握持段110和過渡段120之間為倒圓角結構,所述深拉鉤200、淺拉鉤300和手柄100邊緣均為倒圓角和/或倒直角加工.
將裝置圓角過渡加工和倒角加工,使醫生在使用時握持更舒適,從而在治療中能夠進一步的集中精神,使治療過程更順利。
其中,所述握持段的寬度為2-6cm,所述握持段的厚度為0.2-0.5cm;所述過渡段、深拉鉤和淺拉鉤的寬度為0.2-0.6cm。
上述參數適合不同的使用者,由于使用握持段110的人通常為醫生,而2-6cm的寬度覆蓋了較多的人群,相對寬的握持段110便于握持和用力,而0.2-0.5的厚度較佳,握持舒適,使用起來也更靈活,并且使用現有的醫療器械材質能夠保證足夠強度;由于在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伸入開口后,存在尋找著力點需要調整姿態的情況,為了裝置使用更靈活,故過渡段120與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的寬度一致。
此外,所述深拉鉤與所述握持段之間的夾角,還有所述淺拉鉤與所述握持段之間的夾角均不大于90度。
超過90度不利于著力,角度太小也不利深入開口后調整姿態,所以這里以90度為最佳實施方式。
此外,所述防滑邊的厚度和寬度與所述過渡段一致,所述防滑邊的長度為0.2-0.7cm;
所述防滑邊與所述深拉鉤,還有所述防滑邊與所述淺拉鉤的夾角不大于90度。
防滑邊400的用途是用于拉伸時易于著力,避免拉鉤滑出,所以90度角在捕獲著力點方面比較合適。
作為對上述技術的補充,所述深拉鉤的長度為4-8cm;所述淺拉鉤300的長度為3-6cm;所述深拉鉤比淺拉鉤的長度至少長1cm。
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的長度不一致,使裝置具有了一個應用區間,患者面部的厚度在該區間內則可以使用該裝置進行拉伸,雙拉鉤的設置擴大了裝置的適用范圍。
此外,所述握持段長度為15-20cm,所述過渡段長度為3-5cm。
為了裝置使用更靈活,設置了過渡段120,使裝置在探尋著力點時,拉鉤的尾部有一定的余量能夠進行調姿,故3-5cm的過渡段120已經能夠滿足此要求,過渡段120為3-5cm時,裝置能夠正常使用。
其中,所述手柄100、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的材質為不銹鋼。
不銹鋼具有較佳的耐腐蝕性,并且具有足夠的強度,此外,不銹鋼材料易得。
此外,所述手柄100、深拉鉤200和淺拉鉤300表面均為磨砂處理。
磨砂處理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并且在使用燈具對開口內進行觀察時,磨砂處理過的裝置反光較弱,減少對觀察者的干擾。
本發明在使用中,使用者手持手柄100,找到患者需要牽引的位置,開口后根據開口的深度選擇使用深拉鉤200或是淺拉鉤300,選擇好拉鉤后,將拉鉤深入開口內并找到著力點,之后使用者抓緊手柄100用力牽引位移的組織部分,即實現該裝置的用途。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