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銀杏酮酯藥用原料,屬于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銀杏葉提取物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其所富含的銀杏總黃酮和銀杏總內酯是其發揮此類藥理作用最主要的物質基礎。而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和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抗血小板凝聚又是其眾多生物活性中最為突出的兩個藥理作用。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季武等曾采用高靈敏度的化學發光法實驗研究了“11種高純度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清除超氧陰離子 (O-·2 )的構效關系”,并對其活性的強弱進行了排序,其清除O-·2 能力大小順序依次為:黃芩苷> 澤漆新苷 >槲皮素> 蕓香苷 >金絲桃苷 >山奈素> 甘草查爾酮 >橙皮苷 >石吊蘭素 ,而川陳和補甲 Ac無效。銀杏內酯類物質可以競爭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從而發揮強大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其中以銀杏二萜內酯中的銀杏內酯B活性最強。而大量研究資料也表明黃酮類物質也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活性,銀杏內酯類物質也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即兩類物質之間存在著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等極其復雜的關系。德國科學家曾對銀杏葉提取物進行過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從銀杏樹的種植、底肥營養的供給、矮化、采集時機把握、活性成分富集量的測定等)并制定了銀杏提取物國際藥用標準(總黃酮≥24%、總內酯≥6%、銀杏酸<5ppm)。但這個標準是比較粗略的,是根據當時的提取制備工藝而確立,而不是根據藥物活性的優劣評估產生的。為了更好的發揮兩類有效成分的藥理活性,減少臨床給藥劑量,進一步降低雜質帶來的不安全性及干擾,探究尋找出兩類有效成分更好的比例關系就顯得很有必要!目前此類研究尚無被發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銀杏酮酯藥用原料,確立黃酮和內酯的最佳比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銀杏酮酯藥用原料,包括從銀杏中提取的黃酮和內酯,所述黃酮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異鼠李素;所述內酯包括白果內酯、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和銀杏內酯C;其中黃酮和內酯的比例為1:1。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黃酮的成分及重量份數比為,槲皮素3~4份,山奈酚5~6份,異鼠李素6~8份。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內酯的成分及重量份數比為,
白果內酯,11~13份;銀杏內酯A,8~9份;銀杏內酯B,5~6份;銀杏內酯C,12~13份。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黃酮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1,取一定量的銀杏葉提取物溶于水中,在55℃溫度下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之后進行離心分離,過濾后收集清液,將濾渣溶于水中重復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離心過濾后收集清液,將兩次收集的清液合并,得到提取液;
步驟B1,用稀磷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提取液的PH值至4.5~5.0,再向提取液中加入等體積的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混合液進行萃取,萃取次數為3次;所述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混合液中乙酸乙酯:正丁醇的體積比為4:1;
步驟C1,將萃取液蒸發濃縮,將濃縮后的萃取液進行冷凍干燥,得到精制黃酮。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內酯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2,取一定量的銀杏葉提取物溶于水中,在55℃溫度下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之后進行離心分離,過濾后收集清液,將濾渣溶于水中重復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離心過濾后收集清液,將兩次收集的清液合并,得到提取液;
步驟B2,用稀磷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提取液的PH值至4.5~5.0,用等體積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2~6次,酯相蒸發后得到固體物質;
步驟C2,將固體物質溶解到其20倍體積的水中,將溶液進行離心、過濾后取上層清液加入等體積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的溶液,蒸發濃縮回收容積,冷凍干燥后得到內酯粗提取物;
步驟D2,通過水浴加熱將內酯粗提取物溶于乙醇溶液中,溫度自然冷卻到室溫,再重復加熱、放冷使晶體生長,然后放置在4℃環境下12小時進行陳化,將母液分離,冷凍干燥得到精致后的銀杏內酯。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步驟D中的乙醇溶液濃度為60%。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的銀杏酮酯藥用原料改變了原有銀杏提取物中黃酮和內酯比例的標準,確定了藥物兼備清除自由基和抗血小板凝聚最佳的比例,本發明除了具有對缺血、缺氧狀態下神經元細胞的保護作用和修復受損神經元細胞功能外,總內酯中占據較大比例的白果內酯所具有的獨特治療早老性癡呆的藥理作用也會得以凸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銀杏酮酯藥用原料,包括從銀杏中提取的黃酮和內酯,黃酮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所述內酯包括白果內酯,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其中黃酮和內酯的比例為1:1。
黃酮的成分及重量份數比為,槲皮素3~4份,山奈酚5~6份,異鼠李素6~8份。
內酯的成分及重量份數比為,白果內酯,11~13份;銀杏內酯A,8~9份;銀杏內酯B,5~6份;銀杏內酯C,12~13份。
黃酮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1,取一定量的銀杏葉提取物溶于水中,在55℃溫度下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2分鐘,之后進行離心分離,過濾后收集清液,將濾渣溶于水中重復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在55℃提取15分鐘,離心過濾后收集清液,將兩次收集的清液合并,得到提取液。
步驟B1,用稀磷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提取液的PH值至4.5~5.0,再向提取液中加入等體積的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混合液進行萃取,萃取次數為3次;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混合液中乙酸乙酯:正丁醇的體積比為4:1。
步驟C1,將萃取液蒸發濃縮,將濃縮后的萃取液進行冷凍干燥,得到精制黃酮。
內酯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2,取一定量的銀杏葉提取物溶于水中,在55℃溫度下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2分鐘,之后進行離心分離,過濾后收集清液,將濾渣溶于水中重復進行超聲波振蕩溶解,在55℃提取15分鐘,離心過濾后收集清液,將兩次收集的清液合并,得到提取液。
步驟B2,用稀磷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提取液的PH值至4.5~5.0,用等體積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2~6次,萃取的酯相經過蒸發后得到固體物質。
步驟C2,將固體物質溶解到其20倍體積的水中,將溶液進行離心、過濾后取上層清液加入等體積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的溶液,蒸發濃縮回收容積,冷凍干燥后得到內酯粗提取物。
步驟D2,通過水浴加熱將內酯粗提取物溶于60%的乙醇溶液中,溫度自然冷卻到室溫,再重復加熱、放冷使晶體生長,然后放置在4℃環境下12小時進行陳化,將母液分離,冷凍干燥得到精致后的銀杏內酯。
下面通過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本實驗采用的銀杏提取物為浙江康恩貝公司生產的銀杏提取物,其中的黃酮和內酯的比例為銀杏中黃酮和內酯的自然比例。通過上述黃酮和內酯的提取方法進行提取。
通過上述黃酮的提取方法的到的物品中黃酮質量占51%-58%,不含內酯;通過內酯的提取方法的到的物品中內酯質量占37%-50%,含有少了黃酮,黃酮質量的占比為8.0~16.3%。
將提取的黃酮和內酯按照實際的含量進行混合調配出七組,各組中黃酮和內酯的比例分別為,
第一組:實施例,黃酮和內酯比例為1:1。第二組:對比例1,黃酮和內酯比例為4:1。第三組:對比例1,黃酮和內酯比例為3:1。第四組:對比例1,黃酮和內酯比例為2:1。第五組:對比例1,黃酮和內酯比例為1:2。第六組:對比例1,黃酮和內酯比例為1:3。第七組:對比例1,黃酮和內酯比例為1:4。
分別以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血小板凝聚兩個藥效指標逐個進行實驗,并設陰性和陽性對照組。
實驗一,清除氧自由基實驗。
采用已知強還原劑維生素C(抗壞血酸鈉)作為陽性對照。試驗設三個參比對照組,依達拉奉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金納多)和銀杏內酯注射液(百裕),實驗方法同供試品,比較供試品與參比對照品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采用EXCEL和ORIGIN 8.0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并進行曲線擬合,求得EC50濃度。
實驗結果如下,以總黃酮苷濃度為基準并換算出該比例所對應的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標記為:總黃酮苷濃度/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七組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濃度依次為89.64μg.mL-1/337.58μg.mL-1、186.75μg.mL-1/443.63μg.mL-1、167.11μg.mL-1/425.45μg.mL-1 、138.99μg.mL-1/396.23μg.mL-1、67.11μg.mL-1/377.27μg.mL-1、50.02μg.mL-1/410.74μg.mL-1、42.53μg.mL-1/376.87μg.mL-1。
參比對照組中依達拉奉組EC50濃度為86.88μg.mL-1;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以銀杏黃酮苷濃度/總提取物濃度計)的EC50濃度為86.88μg.mL-1和157.10μg.mL-1/654.58μg.mL-1;
參比對照品銀杏內酯注射液原液(總內酯濃度為5000μg.mL-1)對DPPH的清除能力僅為30.08%,未得到EC50濃度。
由實驗結果得到如下結論。在本試驗條件下,實驗組1~7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的有效性成立。實驗組1~7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明顯強于銀杏內酯注射液(百裕),供試品1~7對DPPH自由基清除EC50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都低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金納多),供試品1~7的DPPH自由基清除EC50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都高于依達拉奉。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隨著總黃酮:總內酯比例的改變,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也隨之改變,即所需要的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值不同。其中尤以實施例第一組(黃酮:內酯=1:1)對DPPH自由基清除EC50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值在供試品1~7組中是最低的(是金納多總提取物濃度的337.58/654.58≈1/1.94、是銀杏內酯注射液(百裕)總濃度的337.58/5000≈1/14.8),即該組清除自由基能力是最強的。
實驗二,抗血小板凝聚活性篩選實驗。
以肝素鈉作為陽性對照組,以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金納多)和銀杏內酯注射液(百裕)作為參比對照品,與總提取物供試品進行比較。
實驗方法如下,取檢疫合格的KM小鼠66只,4~6周齡,雄雌各半,按性別隨機分為11組(即陰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供試品1組、供試品2組、供試品3組、供試品4組、供試品5組、供試品6組、供試品7組、參比對照品1組、參比對照品2組),每組6只。采用單次尾靜脈注射方式給藥,供試品1~7組依次給予供試品1~7,參比對照品1組給予金納多注射液,參比對照品2組給予銀杏內酯注射液,給藥劑量均為2.45mg/kg,給藥容積均為0.07 mL/10g,陰性對照組給予同體積的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組給予同體積肝素鈉注射液(給藥濃度為1250單位/mL)。給藥后10分鐘,用折斷的毛細管(約1.5cm長)對小鼠進行眼內眥取血,去掉第1滴血后,在載玻片上滴1滴血,立即用秒表計時,每隔30s用大頭針自血滴邊緣向中間輕挑1次,當有血絲挑起時停止計時,并記錄時間,即為體外凝血時間。
試驗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各組與陰性對照組間的凝血時間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檢驗水準P值為0.05。
預試驗及兩次正式試驗中,陽性對照品(肝素鈉)組所有小鼠凝血時間均>600s,統計學顯著長于陰性對照組,認為本試驗方法可靠。結果匯總如下:
備注:1:供試品1~7及金納多組給藥劑量以銀杏葉提取物計,銀杏內酯注射液組給藥劑量以萜烯內酯計;2:肝素鈉預試驗給藥劑量為12500單位/kg,正式試驗劑量為8750單位/kg;
*:P<0.05;**:P<0.01。
實驗結論:在本試驗條件下,實驗組1~7及參比對照品延長小鼠凝血時間的有效性成立。與陰性對照品相比,各供試品及參比對照品在近似金納多臨床劑量下均可延長小鼠凝血時間,且供試品1、5~7及銀杏內酯注射液效果強于金納多。供試品1~7組中,綜合考慮認為供試品1組(即總黃酮:總內酯=1:1)效果最優。
從兩次實驗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對于自由基清除能力:在達到同樣的對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濃度前提下,供試品1~7所需要的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是不同的,濃度越小則清除能力越強。第一次清除自由基實驗結果顯示1:1組所需要的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是最小的。第二次清除自由基實驗結果顯示4:1組所需要的總提取物供試品濃度最小(不排除試驗存在誤差)。
對于抗血小板凝聚活性:在相同的給藥濃度條件下,供試品1~7及金納多、銀杏內酯注射液誰的體外凝血時間越長則抗凝活性越強。從預試驗結果、第一次試驗結果、第二次實驗結果都顯示出1:1的抗凝聚活性最強。綜合兩項藥效試驗結果分析認定:黃酮:內酯=1:1組是兼備清除自由基和抗血小板凝聚最佳的比例配比。同時優于金納多和銀杏內酯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