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急性腸梗阻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急性腸梗阻是由于腸內及腸外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腸腸道機械性堵塞,腸腔內容物正常運行和通過發生障礙。中醫則認為急性腸梗阻與氣血虛弱,陰虛腸燥,食滯阻腸,燥熱內結,瘀血阻滯有關。由于西藥治療副作用大,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急性腸梗阻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本發明的有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急性腸梗阻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急性腸梗阻的中藥組合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是選擇萊菔子、厚樸、大黃、赭石、生地黃、赤芍、桃仁、甘草、麥冬、枳殼、白芍、人參、青皮、烏藥、瓜蔞、大腹皮、枳實、檳榔、玄參、紫蘇葉、黃連、番瀉葉、杏仁、延胡索、干姜、小茴香、五靈脂、芒硝、火麻仁、延胡索、肉蓯蓉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急性腸梗阻。其中選用萊菔子是因為其性味辛甘,平,入肺、胃經,有下氣定喘,消食化痰的功能,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后重。選用厚樸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有溫中,下氣,燥濕,消痰的功能,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選用大黃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胃、大腸、肝徑,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治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選用赭石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微寒,歸肝、胃、心經,有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的功能,治頭前眩暈,心悸,癲狂,驚癇,嘔吐,噫氣,咳嗽氣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選用生地黃是因為其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能,治熱病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選用赤芍是因為其性味苦,微寒,歸肝經,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能,治溫毒發狂,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癎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選用桃仁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平,入心、肝、大腸經,有破血行瘀,潤燥滑經的功能,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血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癎;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選用麥冬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清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選用枳殼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涼,入肺、脾、大腸經,有破氣,行痰,消積的功能,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選用白芍是因為其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能,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選用人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能,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萎,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選用青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膽經,有疏肝破氣,散結消痰的功能,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選用烏藥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脾、肺、腎、膀胱經,有順氣,開郁,散寒,止痛的功能,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滿,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選用瓜蔞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的功能,治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腸癰,大便秘結。選用大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微溫,入脾、胃、大小腸經,有下氣寬中,行水的功能,治脘腹痞脹,腳氣,水腫。選用枳實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脾、胃經,有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的功能,治胸腹脹痛,胸痹,痞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選用檳榔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能,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選用玄參是因為其性味苦,咸,涼,入肺、腎經,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的功能,治熱病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選用紫蘇葉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發表,散寒,理氣,和營的功能,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并能解魚蟹毒。選用宣黃連是因為其性味苦、寒,歸心、脾、肝膽、大腸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心煩不寐,牙痛,消渴。選用番瀉葉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寒,入大腸經,有瀉熱導滯的功能,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選用杏仁是因為其性味苦,溫,有毒,入肺、大腸經,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選用延胡索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肝、胃經,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選用干姜是因為其性味辛,熱,入脾、胃、肺經,有溫中逐寒,回陽通脈的功能,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選用小茴香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歸肝、腎、脾、胃經,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能,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滿,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選用五靈脂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肝、脾經,生用有行血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經閉,產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傷,炒用止血,治婦女血崩,經水過多,赤帶不絕。選用芒硝是因其性味 咸、苦,寒。歸胃、大腸經,治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于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選用火麻仁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腸經,有潤燥,滑腸,通淋,活血的功能,治腸燥便秘,消渴,熱淋,風痹,痢疾,月經不調,疥瘡,癬癲。選用延胡索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肝、胃經,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萊菔子15-25克,厚樸10-20克,大黃10-20克,赭石10-20克,生地黃10-20克,赤芍15-25克,桃仁10-15克,甘草5-15克,麥冬10-20克,枳殼5-15克,白芍10-20克,人參7-12克,青皮5-15克,烏藥10-15克,瓜蔞5-15克,大腹皮10-15克,枳實10-20克,檳榔5-15克,玄參10-20克,紫蘇葉5-15克,黃連10-15克,番瀉葉15-25克,杏仁5-15克,延胡索10-20克,干姜5-10克,小茴香5-15克,五靈脂3-9克,芒硝10-20克,火麻仁5-15克,延胡索7-12克,肉蓯蓉10-20克。
優選為:
萊菔子20克,厚樸15克,大黃15克,赭石15克,生地黃15克,赤芍20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麥冬15克,枳殼10克,白芍15克,人參9克,青皮10克,烏藥12克,瓜蔞10克,大腹皮12克,枳實15克,檳榔10克,玄參15克,紫蘇葉10克,黃連12克,番瀉葉20克,杏仁10克,延胡索15克,干姜8克,小茴香10克,五靈脂6克,芒硝15克,火麻仁10克,延胡索9克,肉蓯蓉15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萊菔子:簸去雜質,漂凈泥土,撈出,曬干,用時搗碎;
2、厚樸: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晾干;
3、大黃:揀凈雜質,大小分檔,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4、赭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打成碎塊或碾成粗粉;
5、生地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6、赤芍: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
7、桃仁:除去硬殼雜質,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撈出,浸入涼水中,搓去種皮,曬干,簸凈;
8、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9、麥冬: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10、枳殼:除去瓤、核,冼凈,稍浸,撈出,潤軟,以手能捏對折為止,切片,晾干;
11、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12、人參:除去蘆頭,切段;
13、青皮: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4、烏藥: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泡透,根據季節注意換水,防止發臭,及時撈出切片,篩去灰屑;
15、瓜蔞: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洗凈,壓扁,切絲或小塊,干燥;
16、大腹皮:揀凈雜質,碾軋使軟,敲打,篩去泥屑;
17、枳實: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無硬心,切片,晾干;
18、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干;
19、玄參:揀凈雜質,除去蘆頭,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0、紫蘇葉:揀凈雜質,曬干;
21、黃連:揀去雜質,洗凈泥砂,潤透,切片,陰干;
22、番瀉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雜質;
23、杏仁:揀凈雜質,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皺時撈出,浸涼水中,脫去種皮,曬干,簸凈;
24、延胡索: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洗凈,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打碎;
25、干姜:揀凈雜質,用水浸泡3—6小時,撈出,悶潤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塊,曬干;
26、小茴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27、五靈脂:揀凈雜質,打碎或篩去灰屑;
28、芒硝: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29、火麻仁:揀去雜質及殘留外殼,取凈仁;
30、延胡索: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洗凈,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打碎;
31、肉蓯蓉:揀凈雜質,清水浸泡,每天換水1—2次,潤透,縱向切片,曬干。
二、制備
1、將炮制后的萊菔子、厚樸、大黃、赭石、生地黃、赤芍、桃仁、甘草、麥冬、枳殼、白芍、人參、青皮、烏藥、瓜蔞、大腹皮、枳實、檳榔、玄參、紫蘇葉、黃連、番瀉葉、杏仁、延胡索、干姜、小茴香、五靈脂、芒硝、火麻仁、延胡索、肉蓯蓉放入煎藥容器內,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
2、將過濾的藥渣加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為4劑服用。
組方中肉蓯蓉有補腎,益精,潤燥,清腸的功能為君藥;火麻仁潤燥,滑腸,通淋,活血;番瀉葉有瀉熱導滯的功能,二者為臣藥,三味藥共同發揮補腎,益精,潤燥,滑腸,瀉熱導滯的作用,治療急性腸梗阻效力全面,且以潤燥滑腸,瀉熱導滯為主可治本,枳殼有破氣,行痰,消積的功能為佐藥,人參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的功能為使藥,與余下諸藥是治標。
本發明藥物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潤燥滑腸,瀉熱導滯,破氣,行痰,消積的功能,用于治療急性腸梗阻,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發。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療效觀察資料。
[試驗例1]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兩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急性腸梗阻門診患者共24例。
2、診斷標準
典型癥狀為陣發性腹部疼痛,并伴有惡心、嘔吐、腹脹及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
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劑,每天早、晚各服1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1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急性腸梗阻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痊愈;
好轉:患者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的癥狀減輕,急性腸梗阻癥狀明顯好轉,體質逐步恢復;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5、治療結果(見下表)
在上述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急性腸梗阻患者24例,結果顯效19例,顯效率為79.16%,好轉4例,好轉率為16.66%,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