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轉子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子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轉子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轉子在澆鑄之前需要進行預加熱,進行離心澆鑄之后,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才能使得澆鑄的鋁液完全凝固。而鋁液凝固之后的轉子,依然具有較高的溫度。目前轉子的冷卻過程,通常是在出料之后自然冷卻,此過程往往較為緩慢,極大地影響了生產節拍,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提高轉子冷卻速度的轉子冷卻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轉子冷卻裝置,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輸送鏈,所述機架的兩側分別設有與輸送鏈傳動的輥子,所述的輸送鏈上設有若干排沿著輸送方向布置的轉子定位結構,所述的轉子定位結構包括沿輸送鏈布置的若干定位座,所述機架在輸送鏈的下方設有向定位座送風的下風機,所述的機架在輸送鏈的上設有向上抽風的上風機。這樣,完成澆鑄之后的轉子被轉移到輸送鏈上,每個轉子分別被定位座單獨定位,通過下風機從底部抽取冷風向轉子吹送,冷風與轉子進行熱交換,并通過上方的上風機對升溫后的空氣進行抽風,將熱空氣排走,從而能快速降低轉子的溫度,以便于將轉子輸送到后續工位,減少了冷卻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的定位座包括與輸送鏈固定的支撐套以及與轉子配合的定位盤,所述定位盤中心設有柱體,所述柱體的頂部設有與轉子中心孔配合的銷體。這樣,通過柱體限位,銷體與轉子中心孔的配合,轉子與定位盤底部能夠隔開一定空間,便于冷風進入到定位盤中帶走轉子的熱量,提高了散熱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輸送鏈的中部設有進風室,輸送鏈的表面設有若干通風口,所述的機架上設有與下風機出風口連通的進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出口與進風室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機架在輸送鏈的上料端設有沿輸送鏈寬度方向布置的上料導軌,所述的上料導軌上設有滑動連接的上料滑臺,所述的上料滑臺上設有相對上料滑臺對稱布置的兩個上料夾爪。
作為優選,所述機架在輸送鏈的出料端設有沿輸送鏈寬度方向布置的出料導軌,所述的出料導軌上設有滑動連接的出料滑臺,所述的出料滑臺上設有出料夾爪。
作為優選,所述輸送鏈的上方設有風罩,所述風罩與上風機的進風口連通,所述風罩底部的尺寸大于風罩頂部的尺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轉子的快速散熱,提高了轉子的冷卻效率,節約了生產工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座的局部結構圖。
圖中:上風機1,風罩2,輸送鏈3,輥子4,下風機5,進風管6,機架7,進風室8,出料導軌9,出料滑臺10,出料夾爪10a,上料滑臺12,上料夾爪12a,上料導軌13,定位座14,定位盤14a,銷體14b,柱體14c,支撐套14d。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轉子冷卻裝置,包括機架7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輸送鏈3,機架的兩側分別設有與輸送鏈傳動的輥子4,其中給一個輥子上設有驅動電機,從而帶動輥子轉動,使得輸送鏈能正常運轉。機架在輸送鏈的下方設有向定位座14送風的下風機5,機架在輸送鏈的上設有向上抽風的上風機1。輸送鏈的中部設有進風室8,輸送鏈的表面設有若干通風口,機架上設有與下風機出風口連通的進風管6,進風管的出口與進風室連通。輸送鏈的上方設有風罩2,風罩與上風機的進風口連通,風罩底部的尺寸大于風罩頂部的尺寸。
機架在輸送鏈的上料端設有沿輸送鏈寬度方向布置的上料導軌13,上料導軌上設有滑動連接的上料滑臺12,上料滑臺上設有相對上料滑臺對稱布置的兩個上料夾爪12a。機架在輸送鏈的出料端設有沿輸送鏈寬度方向布置的出料導軌9,出料導軌上設有滑動連接的出料滑臺10,所述的出料滑臺上設有出料夾爪10a。
輸送鏈上設有若干排沿著輸送方向布置的轉子定位結構,轉子定位結構包括沿輸送鏈布置的若干定位座。如圖3所示,定位座包括與輸送鏈固定的支撐套14d以及與轉子配合的定位盤14a,定位盤中心設有柱體14c,柱體的頂部設有與轉子中心孔配合的銷體14b。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轉子通過上料滑臺上的上料夾爪夾持轉移到每個定位座上。定位座內的銷體與轉子的中心孔配合,轉子落在柱體上,從而完成轉子與定位座的定位。下風機和上風機運行,其中,下風機連續將冷風抽取送入到進風管中,冷風經過進風管后進入到進風室內,并吹向各個定位座和轉子。冷風與轉子發生熱交換后溫度上升形成熱風,上風機不斷抽取熱風,熱風通過風罩后排走。轉子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與上、下風機形成的氣流發生熱交換,從而快速降低溫度,達到冷卻效果。最終,轉子被輸送到出料端,通過出料滑臺上的出料夾爪送出,進入到后續的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