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羊口瘡的藥物,屬于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羊口瘡,又稱為羊傳染性膿皰,是由細菌、病毒引起的綿羊和山羊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皰、膿皰和結成疣狀結痂為特征。本病多發于3~6月齡的羔羊,常呈群發性,據統計輕度羊口瘡病( 即口唇型 ),死亡率10%左右 ;中度羊口瘡病 ( 即口唇+ 眼瞼型 ),死亡率20~30% ;重度羊口瘡病( 即口唇型+ 硬腭或齒齦型),死亡率60~80%以上。
在我國的西南地區養山羊的農戶較多,而在春夏季節山羊羔嘴容易長瘡,山羊羔患了口瘡,初期在吃飼料或飼草時口腔有疼痛的表現,口腔檢查,可見粘膜及舌面上有芝麻大小的紅點,發展下去,口腔流涎,精神倦怠,吃食飼草受到嚴重影響,口腔外口角邊也發出黃豆大小的水泡,甚至嘴唇腫脹,水泡破裂后形成潰瘍面,繼后結痂,由于嘴巴的經常張開導致結痂產生裂縫,并流出血水,口腔粘膜及舌面也會有紅色的水腫塊,吃食草料十分困難。病情嚴重的精神萎靡不振,逐漸消瘦,臥地不起,最后導致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而目前治療羊口瘡的藥物大多采用抗生素和中藥藥物治療,抗生素成本較高,而且對羊的生長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采用中藥物進行治療,其療效慢,療程長,效果不顯著。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療效快,療程短,效果顯著的治療羊口瘡的藥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羊口瘡的藥物,由下列原料藥材構成:炸藥粉25~35g、白糖15~25g。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炸藥粉30g、白糖20g。
其用法及用量為:將疤塊揭開,用雙氧水進行清洗后,用本發明藥物為均勻涂敷于患處,一天三次。
上述技術方案中,炸藥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藥,其成分是硝酸鉀、木炭和硫磺。硝酸鉀是抗微生物劑,由于細菌、病毒作用而還原成亞硝酸鉀而起殺菌殺毒的作用。硫磺屬多功能藥劑,除有殺菌作用外,還能殺螨和殺蟲,止癢效果較好,它與皮膚接觸后產生硫化氫和五硫磺酸,能殺疥蟲,殺霉菌。炭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具有消毒除臭作用。
白糖,性平,味甘。具有潤肺生津、補中益氣、清熱燥濕、化痰止咳,收斂解毒、降濁怡神、抑菌防腐之功效,可用于治療中虛脘痛、脾虛泄瀉、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以及腳氣、疥瘡、鹽鹵中毒、陰囊濕疹等病癥。
本發明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療效快,療程短,效果顯著,輕度口瘡1天治愈,重度口瘡3天治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某某合作社,養羊1000只,第一天發現有部分羊只飲食不佳,第二天發現飲食不佳的羊只精神萎靡不振,第三天經過排查診斷,有68只羊患口瘡,采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治療,3天全部治愈,3個月后無復發。
實施例2:某某養殖戶,養羊100只,前一天均無異常,第二天發現15只吃食困難,經診斷羊患口瘡,采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治療,1天全部治愈,3個月后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