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腹水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狀態下,人體腹腔內有少量液體(一般少于200ml),對腸道蠕動起潤滑作用任何病理狀態下導致腹腔內液體量增加超過200ml時,稱為腹水。中醫學則認為,此疾主要是由于氣滯血瘀,氣血兩虛,脾腎陽虛所致。目前,由于西藥無法有效治療腹水,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腹水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本發明藥物的有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成功找到了有效治療腹水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腹水的中藥組合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是選擇乳香、沒藥、太子參、血竭、桑白皮、巴豆、沉香、木香、麝香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腹水的復發。其中選用乳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心、肝、脾經,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能,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選用沒藥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經,有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的功能,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選用太子參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微溫,入心、脾、肺三經,有補肺、健脾的功能,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目汗,精神疲乏。選用血竭是因為其性味甘咸,平,入心、肝經,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的功能,治跌打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臁瘡潰久不合。選用桑白皮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肺、脾經,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能,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選用巴豆是因為其性味辛,熱,有毒,入胃、大腸經,有瀉寒積,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選用沉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腎、脾、胃經,有降氣溫中,暖腎納氣的功能,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漆虛冷,大腸虛冷,小便氣淋,男子精冷。選用木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肺、肝、脾經,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能,治中寒氣滯,胸腹脹痛,嘔吐,泄瀉,下痢里急后重,寒疝。選用麝香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瘀的功能,治中風,痰厥,驚癎,中惡煩悶,心腹暴痛,癥瘕癖積,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乳香95-105克,沒藥95-105克,太子參95-105克,血竭95-105克,桑白皮95-105克,巴豆95-105克,沉香45-55克,木香100-200克,麝香3-7克。
優選為:
乳香100克,沒藥100克,太子參100克,血竭100克,桑白皮100克,巴豆100克,沉香50克,木香150克,麝香5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乳香:揀去砂子雜質;
2、沒藥:揀去雜質,打成碎塊;
3、太子參:摘除須根,曬干;
4、血竭:拭去灰塵,敲成小塊,于冬季干燥天氣,放在石灰壇內使燥,然后乘脆研末;
5、桑白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后切絲,曬干;
6、巴豆:取凈巴豆仁,碾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炕,壓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復研和換紙1次,如上法壓榨六、七次至油盡為止,取出,碾細,過篩;
7、沉香:刷凈,劈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8、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洗凈,撈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9、麝香:用溫水浸潤香囊,割開后除去皮毛內膜雜質,用時取麝香仁研細。
二、制備
1、將炮制好的乳香、沒藥、太子參、血竭、桑白皮、巴豆、沉香、木香、麝香混合攪拌均勻,研為細粉過200目細篩;
2、將蜂蜜煉制成110-115℃的嫩蜜;
3、將研為細粉的藥料與蜂蜜按重量2:1加入石器內混合攪拌均勻后制坨,再搓條制丸,每丸5克。
本發明藥物具有行水消腫,散瘀定痛,調氣活血,補肺健脾,降氣溫中的功能,用于治療腹水見效快、療效好、不復發。
組方中桑白皮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能為君藥;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乳香有調氣活血,定痛的功能,二者為臣藥,三味藥共同發揮瀉肺平喘,行水消腫,散瘀定痛,止血生肌,調氣活血,定痛的作用,治療失眠效力全面,且以行水消腫,散瘀定痛,調氣活血為主可治本,太子參有補肺健脾的功能為佐藥,沉香有降氣溫中,暖腎納氣的功能為使藥,余下諸藥是治標。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試驗例1]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為二組,其中一組為超劑量,另一組為正常量,服用丸劑超劑量組0.25g/kg,正常量組0.15g/kg,采用稀釋灌胃法給藥,每日二次,連續服用7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31例。
2、診斷標準
腹水臨床表現有:腹部膨脹感,食欲不振,胸悶,小便黃短,大便干燥,頭暈心悸,疲憊乏力。
3、治療方法
每日早晚各服2丸,10天一療程,連服2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腹水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痊愈;
好轉:患者腹脹,胸悶,食欲不振頭暈心悸和疲乏的現象減輕,腹水癥狀明顯好轉,體質逐步恢復;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5、治療結果(見下表):
在上述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腹水患者31例,結果顯效27例,顯效率為87.1%,好轉3例,好轉率為9.68%,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