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中暑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技術背景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以高熱、皮膚干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特征。中醫則認為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與耗氣傷精,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有關。由于西藥治療副作用大,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中暑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本發明的有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中暑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中暑的中藥組合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是選擇人參、麥冬、五味子、大棗、甘草藥物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生脈散。其中選用人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甘,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能,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萎,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選用麥冬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清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選用五味子是因為其性味酸,溫,入肺、腎經,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的功能,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選用大棗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脾、胃經,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的功能,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臟躁。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癎;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人參5-15克,麥冬15-25克,五味子5-15克,大棗5-15克,甘草5-15克。
優選為:
人參1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大棗10克,甘草10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人參:除去蘆頭,切段;
2、麥冬: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3、五味子:篩去灰屑,除去雜質,置蒸籠內蒸透,取出曬干;
4、大棗:揀凈雜質,曬干;
5、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晾干。
二、制備
1、將炮制后的人參、麥冬、五味子、大棗、甘草放入煎藥容器內,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0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
2、將過濾的藥渣加4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為2劑服用。
組方中人參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能為君藥;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麥冬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能,二者為臣藥,三味藥共同發揮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養陰潤肺,清心除煩,滋腎的作用,治療中暑效力全面,且以大補元氣,固脫生津,清心除煩,安神為主可治本;大棗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的功能為佐藥;甘草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為使藥,與佐藥大棗是治標。
本發明藥物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清心除煩,益氣生津,和中緩急,養陰潤肺的功能,用于治療溫熱,暑熱,耗氣傷陰,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療效觀察資料。
[試驗例1]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兩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中暑門診患者共27例。
2、診斷標準
典型癥狀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升高等癥狀。
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劑,每天早、晚各服1次,連續服用3天。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中暑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痊愈;
好轉:患者多汗,疲乏,虛弱,咽干口渴的癥狀減輕,溫熱、暑熱癥狀明顯好轉,體質逐步恢復;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5、治療結果(見下表)
在上述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中暑患者27例,結果顯效20例,顯效率為74.07%,好轉6例,好轉率為22.23%,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