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外敷膏,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頸肩綜合癥的中藥外敷膏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頸肩綜合征,乃是頸部、肩部,以至臂肘的肌筋并聯發生酸軟、痹痛、乏力感,及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的病癥。本癥多于肩周炎基礎上累及演進形成,好發于中老年人,以女性的發病率較高。尚缺乏特效治療,故病程遷延,是臨床常見的難治病之一。祖國醫學認為此癥屬于“痹癥”的范圍。誘發本病的因素是因為人體肝、脾、腎精血不足,筋骨失養,自然界中風、寒、濕、熱之邪侵入人體,進入關節,使氣血痹阻,引起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經絡不通或痰濁瘀血。或勞逸外傷致使瘀血停滯、經脈不通,引起關節疼痛,肢體麻木,關節僵硬,屈身不利等癥狀。
在目前現有的技術中,西醫治療本病常以消炎止痛、激素、封閉、紫外線照射、牽引、手術等方法。其缺點是治標不治本,治療時間長,療效差,費用大,且手術危險性極高。中醫采用內服中藥,以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等方法,效果不明顯,或者初服有效隨后則無作用,療效不持久,復發率高。而且內服中藥不方便,有的中藥對胃有刺激,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治療頸肩綜合癥而且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的中藥外敷膏。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現依據了如下的技術方案。該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雞骨香15-20份,西洋參2-3份,鹿茸2-3份,玳瑁3-5份,覆盆子10-20份,紅花6-9份,甘草10—15份,白芥子15-20份,生川烏6-9份, 姜味草12-17份,白術10-20份,薤白10-20份,蛇床子12-17份,全蟲2-3份,雄黃6-9份,木鱉子10—30份,蓖麻仁10—30份。
方解:
雞骨香:行氣止痛,祛風消腫、舒筋。用于風濕性關節痛,腰腿痛,胃痛,腹痛,疝痛,痛經,跌打腫痛。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
鹿茸:壯腎陽,補精髓,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 。
玳瑁:味甘,性寒。有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
覆盆子:具有益腎固精縮尿,養肝明目之功效。常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陽痿早泄,目暗昏花。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經閉、痛經、惡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療效。
甘草: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白芥子: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治乳癰、乳癌、乳腺疼痛、結核、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生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病癥。
姜味草:胃痛、腹脹、嘔吐、腹瀉、急性胃炎、急慢性胃腸痛、廟氣痛、感冒咳嗽等癥,并可預防痢疾。
白術: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安胎。
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滿脹痛,瀉痢后重。
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
雄黃燥濕;祛痰;殺蟲;解毒。
全 蟲: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
木鱉子:散結消腫,攻毒療瘡。
蓖麻仁:消腫拔毒;瀉下導滯;通絡利竅。
本發明是發明人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的總結,經過反復實驗而得,因此該膏藥對頑固性的頸肩綜合癥有獨特的療效。它采用多種中草藥聯合作用,綜合施治,使藥物的有效成份迅速滲透病灶,改善病變部位血液循環,降低血管阻力,消除組織炎性水腫,緩解肌肉緊張及痙攣,迅速恢復頸、肩、腰、膝關節的活動作用,從而使諸癥得以消除,其組方配伍得當、嚴謹,制備方法獨特,通過使用本發明的膏藥能夠快速治愈骨質增生,而且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費用小。該藥對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肩周炎、四肢麻木、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乳腺增生、各種疼痛頑癥、骨折后遺癥、股骨頭壞死也有獨特的療效。
本發明制備方法為: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用粉碎機粉碎過100目,然后加入適量的醋,攪拌混勻為膏劑,即得本發明。
具體實施方式:
按下列比例稱取原料
雞骨香15-20份,西洋參2-3份,鹿茸2-3份,玳瑁3-5份,覆盆子10-20份,紅花6-9份,甘草10—15份,白芥子15-20份,生川烏6-9份, 姜味草12-17份,白術10-20份,薤白10-20份,蛇床子12-17份,全蟲2-3份,雄黃6-9份,木鱉子10—30份,蓖麻仁10—30份。
本發明藥的制備方法為: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用粉碎機粉碎過100目,然后加入適量的醋,攪拌混勻為膏劑,即得本發明。
本發明的外用藥使用方法是:先將患部用無菌水或溫開水、淡鹽水洗干凈。然后將該膏劑敷在病患部位,用繃帶將其固定。每次使用2至3天,15日一療程,一般患者用此外用藥物,2個療程即可康復。
為表明本發明的外用藥物對治療頸肩綜合癥的治療效果,本發明人對200例病例臨床觀察,其中頸椎病43例,肩周炎76例,單純骨質增生36例,椎間盤突出45例,一般用藥1—7個療程,用藥3個療程結果治愈89例,占44.5%;顯效65例,占32.5%;有效28例,占14%;無效18例,占9%;總有效率91%。
典型臨床病例
病例1、梁某,男,46歲,周口市人,患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痛,走路困難不能工作。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3個療程痊愈并送錦旗一面。
病例2、胡某,45歲,平頂山市人,患肩周炎,無法干一切家務活,使用本發明藥物個療程治愈。
病例3、陳某,女,43歲,鄲城人,患腰椎間盤突出5年,去過大小醫院治療,沒有治愈,。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8個療程痊愈。
病例4、劉某,女,38歲,鄭州人,患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下肢疼痛麻木不能走路,多方求醫沒有治愈,來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4個療程痊愈,贈錦旗一面。
病例5、張某,55歲,患膝關節增生3年,無法工作。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3個療程痊愈,生活恢復正常,送錦旗一面。
病例6、楊某,男,47歲,2000年患頸椎增生,撈損所致,病使較長,患者感覺頭疼、失眠、心煩,手指麻木背部沉困,傷失勞動力。使用本發明藥物2個月治愈,現一切重體力勞動均能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