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捷省力醫用擔架。
背景技術:
擔架,是指抬送病人、傷員的用具,常用于救護人員用于緊急情況或突發事故下對于病人的運送,大多數急救現場都有較多障礙物,空間比較狹窄,比如塌方現場、工地現場、老式窄樓梯等,傳統的擔架大多為簡單的板狀擔架,受到急救現場的地勢影響,擔架攜帶不便,影響救援人員的救援速度,而在急救現場時間則意味著生命,且救援人員將病人運送到平坦地勢時,還需要將病人繼續抬到救護車上,大大增加了救援人員的勞動量,且降低救援人員的救援速度,為此,我們提出一種便捷省力醫用擔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捷省力醫用擔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捷省力醫用擔架,包括伸縮支架,所述伸縮支架為四根圓桿首尾依次鉸接構成的平行四邊形狀結構,所述伸縮支架的兩側均鉸接有擔架桿,所述擔架桿包括第一擔架桿和第二擔架桿,所述第一擔架桿的一端留有凸塊,所述第二擔架桿的一端留有對應凸塊的凹槽,所述凸塊通過軸鉸接于凹槽的側壁,所述第二擔架桿的表面套接固定管,所述擔架桿的兩端外側壁均鉸接有支桿,所述擔架桿的兩側外側壁鉸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留有圓孔,所述支桿的桿壁留有對應圓孔的銷軸,所述支桿的下端設有導向輪。
優選的,所述伸縮支架的數量不少于四組。
優選的,所述支桿包括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所述第二支桿插接于第一支桿的內腔中,所述第一支桿的桿壁均勻留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桿的上端側壁留有對應通孔的彈簧按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醫用擔架采用伸縮支架和第一擔架桿鉸接第二擔架桿的結構,使擔架的攜帶更加方便,處于急救現場復雜的地勢環境中,使救護人員更快的到達病人身旁,提高救援效率,節省救援時間,采用擔架桿兩側鉸接支桿且支桿安裝導向輪的結構,使救護人員將病人運送到平坦地勢時,能夠使用導向輪對病人實行運動,既大大降低了救護人員的勞動量,且提高了救援人員的救援效率,進一步對病人的生命提供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A結構圖。
圖中:1伸縮支架、2擔架桿、3第一擔架桿、4第二擔架桿、5凸塊、6凹槽、7固定管、8支桿、9支撐桿、10圓孔、11銷軸、12導向輪、13第一支桿、14第二支桿、15通孔、16彈簧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捷省力醫用擔架,包括伸縮支架1,所述伸縮支架1為四根圓桿首尾依次鉸接構成的平行四邊形狀結構,所述伸縮支架1的數量不少于四組,所述伸縮支架1的兩側均鉸接有擔架桿2,所述擔架桿2包括第一擔架桿3和第二擔架桿4,所述第一擔架桿3的一端留有凸塊5,所述第二擔架桿4的一端留有對應凸塊5的凹槽6,所述凸塊5通過軸鉸接于凹槽6的側壁,所述第二擔架桿4的表面套接固定管7,采用伸縮支架1和第一擔架桿3鉸接第二擔架桿4的結構,使擔架的攜帶更加方便,處于急救現場復雜的地勢環境中,使救護人員更快的到達病人身旁,提高救援效率,節省救援時間,所述擔架桿2的兩端外側壁均鉸接有支桿8,所述擔架桿2的兩側外側壁鉸接有支撐桿9,所述支撐桿9的另一端留有圓孔10,所述支桿8的桿壁留有對應圓孔10的銷軸11,所述支桿8的下端設有導向輪12,采用擔架桿2兩側鉸接支桿8且支桿8安裝導向輪12的結構,使救護人員將病人運送到平坦地勢時,能夠使用導向輪12對病人實行運動,既大大降低了救護人員的勞動量,且提高了救援人員的救援效率,進一步對病人的生命提供保障,所述支桿8包括第一支桿13和第二支桿14,所述第二支桿14插接于第一支桿13的內腔中,所述第一支桿13的桿壁均勻留有通孔15,所述第二支桿14的上端側壁留有對應通孔15的彈簧按鈕16,支桿18設置成伸縮桿的結構,方便于擔架的攜帶。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