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
背景技術:
手術縫合線是術后創口恢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在縫合線的作用下,創傷后的人體組織被牽引并擠壓后緊靠在一起,能加速創口處組織的恢復。
手術用縫合線可分為在生物體內被分解吸收的吸收性縫合線和在生物體內不被分解吸收的非吸收性縫合線。根據手術部位或縫合時期的不同,需要對吸收性縫合線和非吸收性縫合線進行選用。吸收性縫合線在創口恢復過程中,會被創口部位的組織分解吸收,避免了拆線過程,非常方便。但是,由于不同部位的創口恢復速度不同,而縫合線被吸收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這樣在保持創口恢復速度與縫合線分解速度同步的前提下,吸收性縫合線的應用即受到了限制。因此,非吸收性縫合線同樣被廣泛應用在術后創口縫合過程中。現有技術中的非吸收性縫合線通常采用金屬、棉線、聚酯等制作,為拆線方便,通常應用在外傷創口縫合中。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皮膚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真皮主要由纖維前體細胞分泌的膠原蛋白構成,構成膠原蛋白的膠原纖維整齊的排列著,維持著皮膚的平滑和光澤,彈性和韌性。但是在燒、燙、痤瘡、手術等外傷或感染下使得由膠原蛋白構成的真皮層組織缺損和膠原蛋白結構的錯亂,而人體內的有機體不能完全修補真皮和皮下組織這些構造復雜的組織,所以當表皮被撕裂,傷及真皮,傷口只能由結締性組織修復。這時,原本整齊有序排列的膠原纖維開始萎縮,錯亂,積壓,斷裂,且新生的結締組織內部有新的毛細血管和神經纖維長入,就這樣膠原纖維的錯位排列和新生使得愈合后的皮膚凹凸不平,同時受傷皮膚的血液循環也因此變得不穩定,受傷皮膚的色素就會出現變異的情況。皮膚的表層可由表皮的基層細胞分裂修補,但一般也會引起顏色的變化,皮膚很難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和顏色,于是便會形成凹凸不平,顏色變異的疤痕。
在創口愈合過程中,會有組織液的產生,在組織液過多不能及時排出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傷口感染,造成創口處紅腫發炎,降低創口愈合速度,甚至形成難看的疤痕。而現有技術中的縫合線,在使創口處組織緊密結合的同時,也阻礙了創口內組織液或膿液的排出,嚴重時需要拆線進行排液后重新縫合傷口,這顯然對傷口恢復是非常不利的。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縫合線不能輔助排液的缺陷。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包括由記憶合金制成的金屬絲,在所述金屬絲的外壁上且沿其軸線方向開設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開口處的寬度能使傷口處的滲出液通過。
其中,所述導流槽為1個。
其中,所述金屬絲的軸線位于所述導流槽內。
其中,所述導流槽為多個,多個所述導流槽繞所述金屬絲的軸線均勻分布。
其中,所述導流槽的內壁為圓弧面。
其中,所述金屬絲的直徑為0.3mm-1.5mm。
其中,所述導流槽最小寬度為0.05mm-0.1mm。
其中,所述記憶合金為鎳鈦合金。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在記憶合金制成的金屬絲上開設寬度能使傷口處的滲出液滲出的導流槽,在傷口感染后有組織液滲出的情況下,能起到將傷口內滲出液導流到傷口外的作用,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傷口進一步感染,且能減小殘留的疤痕。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采用恢復性強、抗拉伸強度高、柔韌性好的記憶合金制作而成,能為傷口提供持續的擠壓力,使得傷口處組織緊密貼合,降低了傷口感染的風險,促進了傷口加速愈合,且記憶合金不具有生物活性,避免了生物體因縫合線造成的過敏反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1所述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2所述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3所述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中,1、金屬絲;2、導流槽;L、導流槽最小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1所述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橫截面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2所述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橫截面示意圖;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3所述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橫截面示意圖。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提供的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包括由記憶合金制成的金屬絲1,該金屬絲1具有一定的記憶功能,變形后能較快恢復原狀,例如原狀態是圓形截面,受擠壓力變形為橢圓形截面后,在撤去外力時,會具有恢復至圓形截面的趨勢。另外,由于原狀態是直線狀,當受力折彎后,若撤去外力,則會具有恢復至直線狀態的趨勢,有助于使傷口保持閉合,方便傷口愈合。因此,該金屬絲1的抗拉伸性能、強度都非常好,適合對傷口進行縫合,為傷口提供持續的擠壓力。在金屬絲1的外壁上且沿其軸線方向開設有導流槽2,導流槽2開口處的寬度能使傷口處的滲出液通過。傷口愈合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滲出液,包括壞死的白細胞、淋巴細胞、壞死組織物組織液、細菌的代謝產物及病菌等,而該導流槽2的開口大小能使該類物質通過。當傷口內部產生滲出液時,能通過導流槽2滲出至傷口外部,有助于傷口的愈合。
本發明提供的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在記憶合金制成的金屬絲上開設寬度能使傷口處的滲出液滲出的導流槽,在傷口感染后有組織液滲出的情況下,能起到將傷口內滲出液導流到傷口外的作用,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傷口進一步感染,且能減小殘留的疤痕。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采用恢復性強、抗拉伸強度高、柔韌性好的記憶合金制作而成,能為傷口提供持續的擠壓力,使得傷口處組織緊密貼合,降低了傷口感染的風險,促進了傷口加速愈合,且記憶合金不具有生物活性,避免了生物體因縫合線造成的過敏反應。
其中,導流槽2為1個,此時會有相對寬裕的空間進行槽口形狀的設計,例如可將槽口開的大些用于增大滲出液的流通面積,也可將槽口開的小些,使得金屬絲具有更強的抗拉伸強度。例如,開設一個較小的槽口,如圖1和圖2中所示,導流槽的深度未達到金屬絲的軸線位置,即金屬絲1的軸線位于導流槽2的外側。此時,金屬絲1具有較高的抗拉伸強度,同時其記憶性也較高,變形后能快速恢復原狀。
其中,導流槽2的內壁為圓弧面,即導流槽2的內壁是平滑的。弧形的內壁能減小應力集中現象,提高金屬絲強度。
其中,金屬絲1的直徑為0.3mm-1.5mm,金屬絲1的直徑選取主要依據待縫合的傷口的部位及傷口處的組織結構,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盡量取較小的直徑。
其中,導流槽最小寬度L為0.05mm-0.1mm。由于導流槽是通過在金屬絲上去除材料形成的,因而受金屬絲本身形狀的限制。在金屬絲側壁上開設導流槽時,不論形狀為怎樣的,在金屬絲的外壁位置處一定會有一個開口,該開口的寬度稱為導流槽最小寬度L。導流槽的內部空間需保證能容納滲出液,導流槽最小寬度L需保證滲出液能在金屬絲外部和導流槽的內部之間順利出入。因滲出液內包含許多物質,例如直徑為14-25微米的單核細胞;直徑為13-20微米的大淋巴細胞;直徑為9-12微米的中淋巴細胞;直徑為5-8微米的小淋巴細胞;直徑為10-15微米的嗜酸性粒細胞;直徑為10-12微米的中性粒細胞;直徑為10-12微米的嗜堿性粒細胞等,因此導流槽最小寬度L要保證直徑最大的細胞等物質順利通過,但又不會因開口過大而對金屬絲1的強度造成影響。
其中,記憶合金為鎳鈦合金。鎳鈦合金是現階段性能比較穩定、應用最廣的記憶合金。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為了描述的簡要,在本實施例的描述過程中,不再描述與實施例1相同的技術特征,僅說明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
本實施例中,金屬絲1的軸線位于導流槽2內部。如圖3和圖4中所示,金屬絲1的形狀為圓形,其內部有一個中空的槽,優選開設一個與金屬絲1同軸的槽,形成管狀結構,管的一側開口連通管內與管外環境,形成一個整體的導流槽2,此時的金屬絲的軸線位于導流槽2內部。這樣的結構設計既方便加工,又有較大的空間對滲出液進行導流。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2基本相同,為了描述的簡要,在本實施例的描述過程中,不再描述與實施例1、2相同的技術特征,僅說明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2不同之處:
具有導流槽的記憶合金縫合線的導流槽2可以為多個。如圖5和圖6中所示,本實施例中有2個導流槽2,兩個導流槽2繞金屬絲1的軸線均勻分布,可以知道的是,不一定只有2個導流槽2,還可以為2個以上,優選2個或3個,前提條件是開設導流槽2后依然能保證縫合線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記憶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