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8~12份、陳皮5~8份、枳殼2~4份、黃連3~6份、木香1~3份、烏梅3~6份、罌粟殼0.1~0.5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還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豆10~15份、大棗6~9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還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地黃6~9份、甘草節3~6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10份、陳皮6份、枳殼3份、黃連5份、木香2份、烏梅4份、罌粟殼0.2份、黑豆12份、大棗8份。
5.如權利要求3所述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春茶10份、陳皮6份、枳殼3份、黃連5份、木香2份、烏梅4份、罌粟殼0.2份、生地黃8份、甘草節5份。
6.一種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止瀉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為:按比例稱取原料,用水提取三次,每次0.5小時,提取水溫98-102℃,提取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并在55℃~65℃之間熱測相對密度成1.35~1.40的稠膏;稠膏加入淀粉、蔗糖粉等輔料混勻,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細粉,混勻,制成片劑、顆粒劑或膠囊劑。
7.如權利要求6所述止瀉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稱取原料后,用水提取前,包括將原料粉碎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