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
技術領域:
,具體是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白血病俗稱血癌,它是一類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leukemia細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陰,停滯于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在骨髓及其它組織中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器官從而抑制了正常造血。臨床上以貧血、發熱、感染、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為主要表現,外周血中白細胞數量和質量異常,常出現幼稚細胞。發病機制:人類對leukemia的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可能與病毒感染、電離輻射、化學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目前此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直至生命,臨床上多采用放療、化療的方法進行治療,療效不盡人意,同時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中成藥內的一些成份能增強免疫力,但是其療效不夠迅速、有服用劑量大等缺點。因此,研究開發療效迅速、服用劑量小、副作用小的中藥組合物迫在眉睫。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以解決上述
背景技術: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15-25份、川芎8-16份、丁基苯酞1-5份、熟地黃21-29份。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18-22份、川芎10-14份、丁基苯酞2-4份、熟地黃23-27份。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20份、川芎12份、丁基苯酞3份、熟地黃25份。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地塞米松與熟地黃混合,再加入二者質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溫度下超聲處理33min,超聲功率為800W,制得混合物A;2)將丁基苯酞與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溫度下攪拌處理33-35min,制得混合物B;3)將川芎與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溫度下超聲處理26min,超聲功率為1000W,再在55℃攪拌至干即得中西藥組合物。所述中西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白血病中西藥組合物中的應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在各原料的協同作用下抑制腫瘤生長率的活性更高,不僅可以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K4細胞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K562細胞的生長,還可以抑制維甲酸耐藥早幼粒白血病MR-2細胞的生長,這對于臨床上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維甲酸耐藥早幼粒白血病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經臨床應用,表明其治療白血病療效顯著,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有效的減少了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同時其治療成本也十分低廉,效果確切,毒副作用低。本發明原料簡單、易得,制備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適于大規模推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15份、川芎8份、丁基苯酞1份、熟地黃21份。將地塞米松與熟地黃混合,再加入二者質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溫度下超聲處理33min,超聲功率為800W,制得混合物A。將丁基苯酞與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溫度下攪拌處理33min,制得混合物B。將川芎與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溫度下超聲處理26min,超聲功率為1000W,再在55℃攪拌至干即得中西藥組合物。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25份、川芎16份、丁基苯酞5份、熟地黃29份。將地塞米松與熟地黃混合,再加入二者質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溫度下超聲處理33min,超聲功率為800W,制得混合物A。將丁基苯酞與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溫度下攪拌處理35min,制得混合物B。將川芎與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溫度下超聲處理26min,超聲功率為1000W,再在55℃攪拌至干即得中西藥組合物。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18份、川芎10份、丁基苯酞2份、熟地黃23份。將地塞米松與熟地黃混合,再加入二者質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溫度下超聲處理33min,超聲功率為800W,制得混合物A。將丁基苯酞與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溫度下攪拌處理34min,制得混合物B。將川芎與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溫度下超聲處理26min,超聲功率為1000W,再在55℃攪拌至干即得中西藥組合物。實施例4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22份、川芎14份、丁基苯酞4份、熟地黃27份。將地塞米松與熟地黃混合,再加入二者質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溫度下超聲處理33min,超聲功率為800W,制得混合物A。將丁基苯酞與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溫度下攪拌處理34min,制得混合物B。將川芎與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溫度下超聲處理26min,超聲功率為1000W,再在55℃攪拌至干即得中西藥組合物。實施例5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西藥組合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塞米松20份、川芎12份、丁基苯酞3份、熟地黃25份。將地塞米松與熟地黃混合,再加入二者質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溫度下超聲處理33min,超聲功率為800W,制得混合物A。將丁基苯酞與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溫度下攪拌處理34min,制得混合物B。將川芎與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溫度下超聲處理26min,超聲功率為1000W,再在55℃攪拌至干即得中西藥組合物。對比例1除不含有川芎外,其配方及制備過程與實施例5一致。對比例2僅含有川芎,其制備過程與實施例5一致。實施例6毒性實驗1)急性毒性實驗:應用NIH小鼠60只,SPF級,雌雄各半,體重18~22g,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只,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將本發明的實施例5制備的中西藥組合物溶解在水中,(濃度為6.58g生藥/ml,最高濃度)灌胃,灌胃容積為5ml/kg(即單次給藥劑量為32.9生藥/kg),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一天給藥2次,給藥間隔時間6小時,給藥后連續觀察14天,并記錄小鼠的的毒性反應及死亡數。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給藥后小鼠未見明顯差異,實驗連續觀察14天,小鼠全身狀況、飲食、飲水、體重增長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發明的中西藥組合物LD50>32.9生藥/kg,每日最大給藥量為65.8生藥/kg/日。本發明的中西藥組合物臨床用藥量為1.5g生藥/日/人,成人體重以60kg計,平均用藥劑量為0.025g生藥/kg/日。按體重計:小鼠(平均體重以20g計)口服灌胃本發明的中西藥組合物的耐受量為臨床用量的1316倍。因此本發明的中西藥組合物急性毒性低,臨床用藥安全。2)長期毒性實驗:本發明實施例5的中西藥組合物對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藥/kg連續用藥15周(1.0ml/100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3周后,結果表明: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對大鼠的毛發、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均無明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現異樣變化和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用藥15周及停藥3周后,大鼠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對大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反應,應用安全。實施例7將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K4細胞,慢性粒細胞白血病K562細胞,維甲酸耐藥早幼粒白血病MR-2細胞分別接種于RPMI-1640培養液中,于37℃含5%CO2的培養箱內培養傳代,接種于96孔培養板,接種時按組別加入相應濃度的中西藥組合物,每濃度平行5孔,48h后MTT還原反應測定腫瘤生長抑制率,試驗數據用Excel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具體試驗結果參見表1。試驗分組與給藥終濃度如下:空白對照組:等體積的賦形劑地西他濱組:3.2mmol/L地西他濱對比例1組:對比例1中西藥組合物對比例2組:對比例2中西藥組合物實施例5組:實施例5中西藥組合物表1組合物對白血病細胞生長的影響與地西他濱組相比,*P<0.05,**P<0.01。通過上述表1的結果可以看出,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與對比例1-2中西藥組合物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極顯著性差異(P<0.01),這表明,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原料可以協同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K4細胞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K562細胞的生長,甚至可以抑制維甲酸耐藥早幼粒白血病MR-2細胞的生長,這個結果對于臨床上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維甲酸耐藥早幼粒白血病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實施例8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對白血病患者的治療研究400例白血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8組,即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實施例4組、實施例5組、對比例1組、對比例2組、對比例3組。各組病程3個月~3年,平均病程4.7年。各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經統計學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實施例1組采用實施例1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實施例2組采用實施例2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實施例3組采用實施例3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實施例4組采用實施例4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實施例5組采用實施例5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對比例1組采用對比例1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對比例2組采用對比例2中西藥組合物,每日1.5g,每日兩次服用。對比例3組給予6-巰基嘌呤。各組均以一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計算公式:[(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表2例數治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實施例1組502029198實施例2組5022280100實施例3組5038120100實施例4組5040100100實施例5組504550100對比例1組505271864對比例2組500104020對比例3組50837590從上表可知,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在各原料的協同作用下治療白血病臨床療效優于常規化療。安全性評價1.生命體征心率、血壓、肺、肝、脾、心律,試驗前后,無變化。2.不良事件安全性檢查表明,所有試驗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均無明顯影響,對比例3組50例中47例未見不良反應發生,3例患者出現惡心腹痛嘔吐癥狀,程度較輕,無需停藥自行緩解。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基本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綜上可認為本發明中西藥組合物治療白血病療效確切,改善癥候療效顯著,臨床使用安全、有效。典型病例1、張某:女,58歲,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伴有發熱,出血,瘀斑,骨痛,面色無華,頭暈頭痛,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口干咽燥等癥狀,白細胞84×109/L脾腫大過臍,服用本發明實施例5中西藥組合物3個月后,該患者發熱,出血,瘀斑,骨痛,面色無華,頭暈頭痛,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口干咽燥等癥狀減輕,各項血細胞就基本恢復了正常,又鞏固治療6個月后癥狀消失。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