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于呼吸道的醫療設備,特別是一種快速再建呼吸通道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上氣道阻塞的情況下,由于窒息通常超過5分鐘即會形成不可逆轉的損傷,例如腦損傷,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快速再建呼吸通道,是挽救生命、避免出現殘疾的重要手段。
氣管穿刺又稱為環甲膜穿刺,是臨床上對于有呼吸道梗阻、嚴重呼吸困難的病人采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它可為氣管切開術贏得時間。且具有簡便、快捷、有效的優點,而且稍微接受急救教育的人都可以掌握。
現有技術中也有一些用于氣管穿刺的急救裝置,但是普遍存在使用和攜帶不便,不易操作的問題,尤其是非醫護人員難以操作。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 204637216 U公開了一種能夠降低感染發生率的氣管穿刺插管急救裝置,包括外設管(1)和穿刺部(2),所述穿刺部(2)設置為空腔結構,并與外設管(1)相連通,所述穿刺部(2)離外設管(1)的遠端設置穿刺尖頭(21),所述穿刺尖頭(21)上設置換氣孔(3),所述換氣孔(3)與穿刺部(2)的內腔相通。本發明通過設置外設管和穿刺部相連通,并在穿刺部的端部設置有穿刺尖頭,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插入喉管給氣管堵塞的病人及時供養搶救;穿刺部外表面上設置有預留藥槽,槽內預留抗感染藥物,并在穿刺部和外設管的外表面設置包裹膜,使用時撕開包裹膜,抗感染藥物能夠避免病人因傷口而感染。但是該裝置不太便于攜帶,帶有彎頭的結構也不適于普通人使用。尤其該裝置作為急救裝置,當更換為正規的氣管導管時,不太方便,容易造成二次傷害。而且該結構難以被加工和制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再建呼吸通道的裝置,能夠方便地在急救過程中操作,便于攜帶,且便于導入常用的氣管導管。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快速再建呼吸通道的裝置,包括外筒體和中心桿,中心桿的一端設有尖端部,另一端設有柄部,尖端部與柄部之間設有縮徑的桿部,尖端部設有圍環;
外筒體的底部設有多個彈性瓣;
中心桿穿過外筒體,彈性瓣的自由端位于圍環內。
優選的方案中,圍環的外徑小于外筒體的內徑,彈性瓣的自由端位于圍環內時,在彈性瓣軸向區域形成一個逐漸縮徑的結構。
優選的方案中,在柄部與外筒體的端面之間設有限位環。
優選的方案中,在限位環上設有撕口,用于快速取下限位環。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彈性瓣的結構為:沿著外筒體的圓周設有多個長槽,長槽之間形成彈性瓣的結構,在長槽的末端設有圓孔,當彈性瓣的自由端未約束時,彈性瓣張開。
優選的方案中,張開的彈性瓣的內徑大于外筒體的內徑。
優選的方案中,在尖端部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口,在中心桿設有氣道,氣道與進氣口連通;
在柄部設有排氣口,排氣口設為音哨的結構。
優選的方案中,在中心桿設有限位卡,外筒體內設有楔部,限位卡與楔部之間設有彈簧。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外筒體采用卷繞的結構,在外筒體之外套接有滑動限位套。
優選的方案中,外筒體之外套接有滑動限位套,滑動限位套設有套環部和擴徑的止口部。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快速再建呼吸通道的裝置,通過采用以上的結構,能夠方便快速的進行氣管穿刺的急救手術,從而能夠快速再建呼吸通道,挽救患者的生命,設置的彈性瓣的結構,在初始狀態下被中心桿上的圍環限位,而當建立呼吸通道后,彈性瓣能夠張開,便于維持呼吸通道,取出中心桿,插入氣管導管。優選的方案中,設置的進氣口、氣道和排氣口的音哨結構,使操作人員能夠方便的知曉穿刺是否到位。使一個經過簡單培訓的人員都能方便地操作。設置的滑動限位套,能夠方便的控制穿刺深度,避免損傷食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中心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優選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使用時的流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尖端部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外筒體1,彈性瓣101,圓孔102,楔部103,限位環2,撕口21,中心桿3,尖端部301,圍環302,柄部303,排氣口304,桿部305,進氣口306,氣道307,限位卡308,彈簧4,滑動限位套5,套環51,止口部52,皮膚6,導氣管7。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中,一種快速再建呼吸通道的裝置,包括外筒體1和中心桿3,中心桿3的一端設有尖端部301,如圖1中的下端,尖端部301用于進行穿刺,優選的如圖7中,采用斜切的尖端部301,穿刺效果更佳,另一端設有柄部303,如圖1中的上端,尖端部301與柄部303之間設有縮徑的桿部305,如圖4中所示,尖端部301設有圍環302;
外筒體1的底部設有多個彈性瓣101;
中心桿3穿過外筒體1,彈性瓣101的自由端位于圍環302內,由于圍環302的限制,彈性瓣101不能張開。
本發明的裝置適于:1.急性上呼吸道梗阻。2.喉源性呼吸困難如白喉、喉頭嚴重水腫等。3.頭面部嚴重外傷。4.氣管插管有禁忌或病情緊急而需快速開放氣道時。
使用前需要先確定環甲膜的位置,環甲膜位于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之間,前方無堅硬遮擋組織,僅有柔軟的甲狀腺通過,環甲膜后即為氣管。環甲膜較薄,周圍無要害部位,因此再建呼吸通道通常在此處進行穿刺。如果自己尋找,可以低頭,然后沿喉結最突出處向下輕輕地摸,在約2~3厘米處有一如黃豆大小的凹陷,此處即為環甲膜位置所在。使用時,患者仰臥位,頭后仰,局部消毒后術者用食指中指固定環狀軟骨兩側,將本發明裝置的尖端部301刺入環甲膜,由于環甲膜后為中空的氣管,因此刺穿后有落空感,施術者會覺得阻力突然消失。如圖6中所示,按下中心桿3的柄部303,尖端部301前行,彈性瓣101的自由端從圍環302內脫離并張開,中心桿3從外筒體1內退出,緊急呼吸通道建立。后期根據情況可從外筒體1插入氣管導管,不需再次進行氣管穿刺手術。
優選的方案如圖1、2中,圍環302的外徑小于外筒體1的內徑,彈性瓣101的自由端位于圍環302內時,在彈性瓣101軸向區域形成一個逐漸縮徑的結構。由此結構,便于中心桿3的退出。
優選的方案如圖1、2中,在柄部303與外筒體1的端面之間設有限位環2。由此結構,便于限定中心桿3的軸向位置,避免在未使用時,彈性瓣101從圍環302內脫出。
優選的方案如圖1、2中,在限位環2上設有撕口21,用于快速撕開,從而取下限位環2。也可以采用其他便于取下的結構,例如,限位環2為螺旋卷裝的結構,使用時,拉開卷裝即可取下限位環2。或者采用哈夫環的結構,兩半的哈夫環通過鉸鏈和卡扣連接在一起,使用時,開啟卡扣即可快速取下限位環2。
優選的方案如圖1、2、6中,所述的彈性瓣101的結構為:沿著外筒體1的圓周設有多個長槽,長槽之間形成彈性瓣101的結構,在長槽的末端設有圓孔102,當彈性瓣101的自由端未約束時,彈性瓣101張開。彈性瓣101在制造時,采用彈簧鋼,設置外張的預應力,以便于維持呼吸通道。
優選的方案中,張開的彈性瓣101的內徑大于外筒體1的內徑。由此結構,便于中心桿3的尖端部301通過。
優選的方案如圖1、4中,在尖端部301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口306,在中心桿3設有氣道307,氣道307與進氣口306連通;
在柄部303設有排氣口304,排氣口304設為音哨的結構。由此結構,當穿刺過程中排氣口304進入到氣管后,氣體即從排氣口304排出或進入,此時在音哨的結構中產生哨音,以使沒有穿刺經驗的人員也能夠知道穿刺成功。
另一優選的方案如圖1、2中,外筒體1之外套接有滑動限位套5,滑動限位套5設有套環51部和擴徑的止口部52。通過在外筒體1上設置多條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定位線,將滑動限位套5滑動到相應定位線的位置,從而限定穿刺深度,以使未經過系統訓練的人員也能夠使用。滑動限位套5與氣道307的結構相配合,效果更佳。
優選的方案如圖5中,在中心桿3設有限位卡308,外筒體1內設有楔部103,限位卡308與楔部103之間設有彈簧4,楔部103位于限位卡308的下方,以使當彈性瓣101從圍環302脫出并張開后,中心桿3能夠快速脫出。進一步優選的,在圍環302的位置設有缺口,便于使楔部103通過,以避免外筒體1的直徑過大。
優選的方案如圖3中,所述的外筒體1采用卷繞的結構,在外筒體1之外套接有滑動限位套5。此處滑動限位套5除了用于限定穿刺深度,還有個作用就是約束外筒體1的卷繞結構。取下滑動限位套5,即能夠方便地取下外筒體1,以用于部分帶有擴徑結構的氣管導管。進一步優選的,在滑動限位套5上設有撕裂口,便于快速取下滑動限位套5,從而接著去除卷繞結構的外筒體1。
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于本發明的限制,在互不沖突的前提下,本發明記載的各項技術特征能夠互相組合。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征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范圍。即在此范圍內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