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痱子的藥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痱子,也稱汗疹,多因夏季酷熱,人體皮膚受暑熱之毒侵襲所致,可見患部皮膚出現紅斑、紅點、頭頸、背部最為常見,奇癢難忍,嚴重者伴發熱,抓傷后流黃水。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且含有副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人們對療效更好的治療痱子的中藥制劑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關于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有關報道,本發明人經過反復的研究試驗,并經過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小兒痱子的中藥組合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痱子的組合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是選擇寒水石、蚯蚓、桃葉、蓮花、藕節、薄荷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痱子的復發。其中選用寒水石是因為其性味辛咸,寒,入心、胃、腎經,有清熱降火,利竅,消腫的功能,治時行熱病,積熱煩渴,吐瀉,水腫,尿閉,齒衄,丹毒,燙傷。選用蚯蚓是因為其性味咸,寒,入肝、脾、肺經,有清熱,平肝,止喘,通絡的功能,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風熱頭痛,目赤,中風半身不遂,喘息,喉痹,關節疼痛,齒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瘡瘍。選用桃葉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脾、腎二經,有祛風濕,清熱,殺蟲的功能,治頭風、頭痛,風痹,瘧疾,濕疹,瘡瘍,癬瘡。選用蓮花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心、肝二經,有活血止血,去濕消風的功能,治跌損嘔血,天泡濕瘡。選用藕節是因為其性味甘澀,平,入手少陰,足陽明,厥陰經,有止血,散瘀的功能,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選用薄荷是因為其性味辛,涼,入肺、肝經,有疏風,散熱,辟穢,解毒的功能,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組合藥物的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
寒水石 8-15克 蚯蚓 8-15克 桃葉 40-60克
蓮花 25-35克 藕節 25-35克 薄荷 15-25克。
優選用量為
寒水石 10克 蚯蚓 10克 桃葉 50克
蓮花 30克 藕節 30克 薄荷 20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寒水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打成碎塊;
2、蚯蚓:揀去雜質,用水漂凈,及時撈出,曬干,切段;
3、桃葉:揀凈雜質,洗凈,曬干;
4、蓮花:6-7月采收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開放的花;
5、藕節:取凈藕節置鍋內炒至外面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稍灑清水,取出,干燥;
6、薄荷:揀凈雜質,除去殘根,先將葉抖下另放,然后將莖噴灑清水,潤透后切段,曬干,再與葉和勻。
二、制備
1、將寒水石研為細末;
2、將蚯蚓在瓦上焙干研為細末;
3、將所述重量的桃葉、蓮花、藕節、薄荷加800ml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煮25分鐘,過濾取煎煮液;
4、將所研成的寒水石和蚯蚓細末加入煎煮液中拌勻即得痱子藥液。
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降火,活血散瘀,疏風通絡的功能,用于治療痱子見效快,療效好,無副作用。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痱子患者42例。
2、診斷標準
患者前胸、背部、頸部大面積紅斑、紅點,脖頸部較為密集,瘙癢,撓抓破損后流黃水。
3、治療方法
將煎煮后的痱子藥液給患者反復擦洗患處,每日4-5次,7日為一個療程。
4、治療結果
經過1個療程的擦洗,一周后全部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