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貼敷膏制作器。
背景技術: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為原則,根據經絡學說,選用適當的藥物貼敷在人體腧穴之上,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穴位貼敷療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過皮膚組織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效應,因而具有雙重治療作用。經皮膚吸收的藥物極少通過肝臟,也不經過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臟及各種消化酶、消化液對藥物成分的分解破壞,從而使藥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藥物對胃腸的刺激而產生的一些不良反應。
穴位貼敷療法適應范圍相當廣泛,不但可以治療體表的病癥,而且可以治療內臟的病癥;既可治療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療一些急性病癥。此法可以彌補藥物內治的不足。除極少有毒藥物外,穴位貼敷法一般無危險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種較安全、簡便易行的療法。對于衰老稚弱者、病藥格拒、藥入即吐者尤宜。
目前,穴位貼敷時,護理人員需要將貼敷藥膏用手搓成適合穴位貼敷大小的中藥藥丸,貼敷于患者相應穴位上,這種方法操作復雜,護理人員工作量大,患者等候時間較長,且中藥藥膏劑量不易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貼敷膏制作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缺乏采用工具制作穴位貼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貼敷膏制作器,包括有第一勺部、第二勺部、第一柄部、第二柄部,所述第一勺部與第一柄部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一柄部的另一端設有滾動軌道,所述第一勺部的側壁上設有滾動孔;所述第二勺部位于所述第一勺部的腔體內,所述第二勺部一端設有轉動柱,所述轉動柱貫穿所述第一勺部的側壁,所述第二勺部的另一端與第二柄部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二柄部貫穿滾動孔,所述第二柄部的另一端設有滾動輪,所述滾動輪與所述滾動軌道相配合。
優選地,所述滾動孔包括有上孔、下孔、側孔、中空管,所述上孔與下孔通過中空管相連通,下孔一側與側孔相連通,所述下孔內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下端與下孔底部相連接,所述彈簧的上端設有壓板。
更優選地,所述壓板的寬度小于中空管的直徑。
更優選地,所述壓板凸出于所述第一勺部的外側壁。
更優選地,所述上孔或下孔的直徑大于中空管的直徑。
更優選地,所述側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柄部的直徑。
更優選地,所述中空管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柄部的直徑。
優選地,所述滾動軌道為兩端高中間低的弧形軌道。
優選地,所述轉動柱與所述第一勺部的側壁不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勺部的直徑為2-3cm。
所述滾動輪與所述滾動軌道相配合是指,當第二柄部位于滾動孔的上孔內,滾動輪與滾動軌道相脫離;當下壓彈簧使壓板降低,第二柄部經中空管由上孔進入下孔,滾動輪與滾動軌道相接觸;當第二柄部由下孔進入側孔,滾動輪在滾動軌道上滾動,從而帶動第二柄部移動,使第二勺部在第一勺部內翻轉。
優選地,所述貼敷膏制作器的材質為不銹鋼。
所述第一勺部、第二勺部均為半球形。所述第二勺部的半徑小于所述第一勺部的半徑與側孔長度之差。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改變了現有的需要護理人員用手搓成球形的適合穴位貼敷大小的中藥藥丸,貼敷于患者相應穴位上,其工作量大、患者等候時間較長,而本發明使得制作穴位貼敷變得容易,提高了穴位貼敷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改變了現有手工方法所帶來的操作復雜、中藥藥膏劑量不易控制等弊端,制作的穴位貼敷劑量準確,操作簡便,保證穴位貼敷治療質量,能夠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非常值得在實際工作中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的滾動孔結構示意圖。
圖3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的滾動軌道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 第一勺部
2 第二勺部
3 第一柄部
31 滾動軌道
4 第二柄部
41 滾動輪
5 滾動孔
51 上孔
52 下孔
53 側孔
54 壓板
55 彈簧
56 中空管
6 轉動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至圖3。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貼敷膏制作器,包括有第一勺部1、第二勺部2、第一柄部3、第二柄部4,所述第一勺部1與第一柄部3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一柄部3的另一端設有滾動軌道31,所述第一勺部1的側壁上設有滾動孔5;所述第二勺部2位于所述第一勺部1的腔體內,所述第二勺部2一端設有轉動柱6,所述轉動柱6貫穿所述第一勺部1的側壁,所述第二勺部2的另一端與第二柄部4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二柄部4貫穿滾動孔5,所述第二柄部4的另一端設有滾動輪41,所述滾動輪41與所述滾動軌道31相配合。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滾動孔5包括有上孔51、下孔52、側孔53、中空管56,所述上孔51與下孔52通過中空管56相連通,下孔52一側與側孔53相連通,所述下孔52內設有彈簧55,所述彈簧55的下端與下孔52底部相連接,所述彈簧55的上端設有壓板54。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壓板54的寬度小于中空管56的直徑。所述壓板54凸出于所述第一勺部1的外側壁。所述上孔51或下孔52的直徑大于中空管56的直徑。所述側孔53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柄部4的直徑。所述中空管56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柄部4的直徑。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勺部1的直徑為2-3cm。如圖1、3所示,所述滾動軌道31為兩端高中間低的弧形軌道。如圖1所示,所述轉動柱6與所述第一勺部1的側壁不連接。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勺部1、第二勺部2均為半球形。所述第二勺部2的半徑小于所述第一勺部1的半徑與側孔53長度之差。所述貼敷膏制作器的材質為不銹鋼。
下面結合圖1-3,說明本實用新型中一種貼敷膏制作器的使用過程。
使用者獲得如圖1-3所示的一種貼敷膏制作器,針對患者需要進行貼敷膏治療,護理人員取出貼敷膏制作器,握住第一柄部3,挖舀中藥。然后,下按第二柄部4,由于滾動孔5中的彈簧55收縮使壓板54降低,使位于滾動孔5的上孔51內的第二柄部4,經中空管56由上孔51進入下孔52,從而使滾動輪41與滾動軌道31相接觸,再使第二柄部4由下孔52進入側孔53,按動滾動輪41使其在滾動軌道31上滾動,帶動第二柄部4在側孔53內移動,使第二勺部2在第一勺部1內翻轉,從而制作所需中藥藥丸。再按動滾動輪41使其在滾動軌道31上回復滾動,使第二柄部4在側孔53內向下孔52方向移動,第二勺部2在第一勺部1內翻轉恢復原狀,取出中藥藥丸。向下按動壓板54,使第二柄部4從側孔53進入下孔52,由于彈簧55伸展使壓板54升高,第二柄部4由下孔52回到上孔51,滾動輪41與滾動軌道31相脫離。
使用完畢后,將貼敷膏制作器放置到合適位置。需要再次使用時,重復上述步驟。
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