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
背景技術:
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由AO學派所推崇的堅強內固定技術,一直是骨折治療領域中的經典法則。在通過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AO學派提出了骨折治療的四項原則:
1、解剖復位;
2、堅強固定;
3、無創操作;
4、早期無痛活動。
其核心目的是,通過骨折端的加壓固定和解剖結構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動,使骨折達到無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骨斷端出現骨痂,通常認為是固定不穩的征兆,應該盡量避免。在骨折愈合過程中,堅強固定可以使關節肌肉盡早進行充分、主動、無痛的活動,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發生。AO技術歷經40余年的發展與普及,現已形成了從理論、原則、方法到設備、器材的一套完整的體系,成為當今骨折治療領域中的經典手段之一。
由于堅強內固定所致的應力遮擋,應力集中等因素,造成固定段骨量減少。諸如術后骨不連、感染、骨結構紊亂和骨力學性能下降、鋼板彎曲斷裂、接骨板去除后易骨折等現象也時有發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O原則雖然也含有無創操作的要求,但是,為了達到堅強固定和解剖復位的目的,無創操作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手術中往往需要對局部軟組織進行大量剝離,從而嚴重損傷骨折部位及其附近的血供。
針對上述情況,AO學者在對其固定原則的科學性進行反思后認為,AO技術的弊端主要是,過分追求固定系統力學上的穩定性,而未重視骨的生物學特性。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AO學者Gerber、Palmar等相繼提出了生物學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的新概念,強調骨折治療要重視骨的生物學特性,應盡可能不破壞骨生長發育的正常生理環境。其內容主要包括:
1、遠離骨折部位進行復位,以保護骨折局部軟組織的附著;
2、不強求骨折的解剖復位,關節內骨折仍要求解剖復位;
3、使用低彈性模量的內固定物;
4、減少內固定物與骨皮質之間的接觸面積等。
不難看出,BO核心宗旨是保護骨的血供。在BO作用下,骨折愈合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愈合歷經血腫機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階段,表現在X線平片上的大量外骨痂生成。與既往AO追求的無骨痂性一期愈合相反,BO認為,骨痂的出現提示骨折愈合出現積極的反應,是一種受歡迎的象征。
迄今為止,BO只是提出了一種其基本概念,并未建立一整套的體系。其基本概念是,在骨折的復位固定過程中,重視骨的生物學特性,最大限度保護骨折局部的血供,而不干擾骨的生理環境,使骨折的愈合速度更快,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從其概念可以看出,BO的外延較廣泛,而內涵則不確定,概而言之,凡能保護骨的血供的骨折治療手段和技術,均可看作BO范疇。因此,從這一點上講,BO并非是一種理論體系,而只僅僅是一種“策略”。在BO概念中,骨折愈合并非象既往AO那樣追求一期愈合,最短的愈合時間和最好的功能恢復才是骨折治療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供BO方法所使用的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包括用于在第一個骨塊和第二個骨塊之間橋接的免拆除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內固定釘和用于將內固定釘捆扎在第一個骨塊和第二個骨塊上的捆扎線;所述的內固定釘為雙頭尖釘,內固定釘的軸向設有凹凸槽,在內固定釘兩端設置有供捆扎線捆扎的固定槽。
本實用新型中,內固定釘的軸向設有凹凸槽,以防備固定折骨軸向旋轉錯位;在內固定釘兩端設置有扎線固定槽,以防外科用縫合線扎線作軸向滑動。
進一步的,上述的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中:所述的內固定釘為空心內固定釘。
空心內固定釘通常用于管狀骨內固定。
進一步的,上述的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中:所述的內固定釘為弧形釘。
弧形內固定釘合適用于肋骨骨折復位。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內固定釘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弧形內固定釘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空心內固定釘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空心內固定釘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外科用縫合線捆扎內固定釘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外科用縫合線捆扎穿線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外科用縫合線拉緊固定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完成復位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使用示意圖(1)。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使用示意圖(2)。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使用示意圖(3)。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是一種體現BO方法所使用的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它主要由用于在第一個骨塊和第二個骨塊之間橋接的免拆除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內固定釘,和用于將內固定釘捆扎在第一個骨塊和第二個骨塊上的捆扎線兩部分組成,其中,捆扎線可根據需要選用可降解或非可降解醫用縫合線,并根據所需強度選取適合的規格。
內固定釘如圖1所示,它是一種實心的內固定釘,這種內固定釘的軸向設有凸棱2和凹槽3,兩頭各個一個尖端1,這里使用凹凸槽是為防備固定折骨軸向旋轉錯位;在內固定釘兩端尖端1內設置捆扎線有捆扎的固定槽4,以防扎線作軸向滑動。
實心內固定釘可用于肋骨、鎖骨和其它小骨的固定;亦可用于松質骨或不規則扁骨的固定,用于松質骨或不規則扁骨的固定時通常要多枚同時使用。
使用時如圖5所示,先將捆扎線5固定在內固定釘的兩端,可根據需要每端用一根或兩根捆扎線3,這樣,在內固定釘的兩端各準備有2個固定槽4。
捆扎方法如圖6所示:在骨頭6的骨折部位兩端按尺寸開好孔,先將捆扎線5穿入對應孔內,對好位后拉緊捆扎線5。拉緊捆扎線5后便可將骨折部位合攏如圖7所示。最后,拉緊捆扎線5,打結、剪去多余的線頭,便完成了骨折部位的內固定如圖8所示。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內固定釘為弧形,如圖2所示,這種弧形內固定釘的骨折復位用免拆除釘線內固定系統適合于對肋骨等弧形骨的復位。其復位過程如圖9、圖10和圖11所示。
實施例3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采用了空心固定釘,如圖3和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釘線內固定系統完全克服了堅強內固定(AO)所帶來的各種弊端,且完全符合生物學固定(BO)新概念的四點要求:
1、遠離骨折部位進行復位,以保護骨折局部軟組織的附著;
2、可以實現有效定位;
3、捆扎線和固定釘都是低彈性模量的內固定物;
4、內固定物與骨皮質之間幾乎沒有接觸。
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了用免拆除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成的實心內固定釘,故在骨折愈合后無需手術拆除,從而免除了二次手術取出不給患者造成的精神痛苦、經濟負擔和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