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一種適用于各種手術體位的植骨器。
背景技術:
隨著內固定器械的不斷改進,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的應用、手術指征的放寬,脊柱融合手術迅速增多。目前脊柱手術治療中主要以取自體骨組織進行植骨為主,優勢是自體骨組織內骨細胞均為存活自體骨細胞,生物活性好,有利于骨的融合,且自體骨結構與生物力學特性符合植骨需要,無排異性、生物相容性好,臨床部分病例也采用異體骨植骨,以補充自體骨不足等;目前臨床脊柱融合的植骨部位有:椎體間植骨,橫突間植骨,椎板植骨,小關節突、棘突間植骨等。手術過程中,通常采用植骨器骨移植材料植入相應部位,但現有的植骨器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其加料裝置是一種固定結構,在各種手術體位的植骨操作中難以保證加料裝置的漏斗始終開口向上,有時甚至會出現漏斗開口向下的情況,這就導致在一些體位的植骨操作中的加料難度高甚至無法加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的適用于各種手術體位的植骨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適用于各種手術體位的植骨器,包括工作通道、加料裝置、送料裝置和手持裝置,所述工作通道的一端連接送料裝置,工作通道的頂部安裝加料裝置,該加料裝置的位置靠近送料裝置;所述加料裝置由漏斗和韌性管組成,其中漏斗的底部通過韌性管連通工作通道的內部,韌性管由塑料管體和金屬絲框架組成,金屬絲框架包裹于塑料管體的管壁內;所述工作通道的底部安裝手持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金屬絲框架呈網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金屬絲框架的材料為鐵絲。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漏斗的最大直徑為150mm,最小直徑為3mm,加料裝置的長度調節范圍為9~450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工作通道與送料裝置之間設有鎖定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適用于各種手術體位的植骨器加料裝置的漏斗通過韌性管與工作通道連通,韌性管能夠任意彎曲變形且能夠保持形狀,使得漏斗可以自由調整方向,保證手術體位不會對加料造成任何影響,各種手術體位都能將醫學治療物質植入到相應治療部位,值得大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適用于各種手術體位的植骨器,包括工作通道1、加料裝置2、送料裝置3和手持裝置5,所述工作通道1的一端連接送料裝置3,工作通道1的頂部安裝加料裝置2,該加料裝置2的位置靠近送料裝置3;所述加料裝置2由漏斗6和韌性管7組成,其中漏斗6的底部通過韌性管7連通工作通道1的內部,韌性管7由塑料管體和金屬絲框架組成,金屬絲框架包裹于塑料管體的管壁內;所述工作通道1的底部安裝手持裝置5,方便手持進行操作。
進一步,所述金屬絲框架呈網狀結構。
進一步,所述金屬絲框架的材料為鐵絲等有韌性的金屬絲。
進一步,所述漏斗6的最大直徑為150mm,最小直徑為3mm,整個加料裝置2的長度調節范圍為漏斗6的直徑的三倍,即9~450mm。
進一步,所述工作通道1與送料裝置3之間設有鎖定裝置4。
韌性管7的加工:先做好金屬絲框架,放在軟性醫用塑料注塑的模具中,注塑的過程中,醫用塑料成液體流到模具中,等冷卻固定后,就是可以實現可彎性。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及其優點:加料裝置2的漏斗6通過韌性管7與工作通道1連通,韌性管能夠任意彎曲變形且能夠保持形狀,使得漏斗6可以自由調整方向,使得不同手術體位能將醫學治療物質植入到相應治療部位。做這樣的結構是為了病人處于不同的體位都可以方便的將植骨材料加入治療部位。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