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廢液軟袋。
背景技術:
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治療過程中,透析產生的廢液通過管路被收集到廢液袋中,廢液袋可能直接或間接與人體接觸,為確保患者安全,廢液袋需經過滅菌處理。由于廢液軟袋在使用前為空袋,在滅菌過程中受溫度的影響,袋體內部或袋體與袋體之間容易粘連,因此,廢液袋的內外表面設計成磨砂面。此外,磨砂面的透明度較差,在收集廢液的過程中不便于觀察廢液的收集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醫用廢液軟袋,在有效防止袋體內部或袋體之間相粘連的同時,解決目前廢液袋不便于觀察廢液收集情況的不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醫用廢液軟袋,包括袋體、三通接頭、管A、管B和管C,所述管A、管B和管C分別與三通接頭的三個接口相連,所述管A的另一端與袋體連通,所述袋體內表面和/或外表面為粗糙面。粗糙面 避免了滅菌加熱后袋體內部或袋體之間的粘連,三通接頭方便對管路連通情況進行快速切換。
進一步的,袋體上設有透視窗。磨砂表面的設計解決了滅菌袋體粘連的問題,但不便于直觀觀察軟袋內液體的容積,在袋體上設置局部的透視窗,便于直接觀察袋體內部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袋體上設有體積刻度。便于判斷廢液容積。
進一步的,所述袋體內表面和/或外表面為磨砂面等粗糙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管B的另一端設有連接口,所述連接口與管B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管B設有內螺紋,連接口設有與內螺紋適配的外螺紋。方便插接的同時增加密封度。
進一步的,所述體積刻度設于透視窗上。
進一步的,袋體包括兩個疊置的薄膜,管A一端插在兩個薄膜之間,所述兩個薄膜和管A通過一個外圍焊縫連接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外圍焊縫為雙焊縫。密封效果更好,避免廢液軟袋漏液。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口外端設有保護帽。確保整套管路的密封性。
進一步的,所述保護帽的材質為TPE、PVC、SEBS等。保護帽采用彈性好、耐高溫的塑料材質,密封效果更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廢液軟袋大部分區域膜材的外表面和/或內表面的粗糙面設計,避免滅菌加熱后袋體內部或袋體之間的粘連;
2.本實用新型袋體局部膜材表面的透視窗設計便于直觀觀察軟袋內液體的收集情況;
3.袋體的體積刻度線設計便于判斷廢液容積;
4.連接口與管路的連接部位設計成螺紋管口,方便插接的同時增加密封度;
5.連接口外端設有保護帽,確保整套管路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連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袋體、2-藥液通路、3-連接口、4-透視窗、5-體積刻度、6-焊縫、7-三通接頭、8-內螺紋、9-保護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醫用廢液軟袋,包括袋體1、三通接頭7、管A、管B和管C,管A、管B和管C與三通接頭7的三個接口相連,管A的另一端與袋體1連通,進一步的,管A與袋體1頂部相連。袋體1內表面和/或外表面為粗糙面,優選的,袋體1內表面和/ 或外表面為磨砂面。進一步的,袋體1上設有體積刻度5,袋體1上設有透視窗4,透視窗4的位置及形狀根據具體需要設置,體積刻度5的位置可根據具體需要設置,如圖1所示,透視窗4橫向設置在袋體1下部,體積刻度5設置在袋體邊緣。
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管B的另一端設有連接口3,連接口3與管B螺紋連接,優選的,B設有內螺紋8,連接口3設有與內螺紋8適配的外螺紋。連接口3比管B硬。管B通過連接口3可與人體相連,管C作為藥液通路2,藥液通路2可與藥液袋相連,不使用時為確保整套管路的密封性,在連接口3外端設有保護帽9。保護帽采用彈性好、耐高溫的塑料材質,如TPE、PVC、SEBS等。袋體1包括兩個疊置的薄膜,管A一端插在兩個薄膜之間,兩個薄膜和管A通過一個外圍焊縫6連接在一起,管A的側壁與兩個薄膜密封連接。外圍焊縫4為雙焊縫。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透視窗4豎直設置在袋體1上,體積刻度5設置在袋體1旁側,優選的,體積刻度5設于透視窗4上。本實用新型我們設計了連接口、袋體邊緣雙焊線、袋體透視窗、刻線,彌補了廢液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諸多缺陷和不足。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