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
背景技術:
吸痰裝置作為一種對患者咽部治療的裝置,被廣泛的應用,因此吸痰裝置是一個重要的醫療裝置;但是,現有的手動的吸痰器由于要產生足夠的吸力,通常將吸痰裝置設計的較大,這樣能夠增加活塞的行程,但是攜帶和放置都非常的不方便;目前采用是吸痰器的吸痰管在實際實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當吸液完畢時,吸液動力一停止,停留在吸痰管內的部分痰液就會回流至患者的呼吸道或肺部,既不衛生,又給患者造成身體的不適,給患者造成了安全隱患,同時降低了吸痰的效果;現有的吸痰裝置,當儲痰瓶內存滿痰液時,不能及時的停止吸痰球繼續吸液,會導致部分痰液回流,造成患者的不適;現有的吸痰裝置,沒有設置緩沖裝置,造成吸痰效果不好。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吸痰裝置進行改進,使得吸痰裝置結構完善,吸痰效果好,不會導致痰液回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能夠實現單手操作并且能夠調節活塞的行程,從而調節吸力的強弱;能夠同時保證了整個吸痰過程安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能夠自動的關閉吸痰過程,防止痰液進入到圓筒體內;能夠暫存痰液,防止倒流。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所述的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包括圓筒體、活塞、活塞桿、鉤板、伸縮桿、手柄、吸氣管、儲痰瓶、吸液管、吸痰球、液位感應器、控制器、閥門,所述的活塞設置在圓筒體內,活塞桿一端設置在活塞上,另一端從圓筒體的右側伸出與鉤板連接,所述伸縮桿設置在圓筒體的右端部,所述手柄設置在伸縮桿右端,圓筒體左端通過吸氣管與儲痰瓶連通,儲痰瓶上還設有吸液管,吸液管一端伸入儲痰瓶中,另一端連接吸痰球,所述的儲痰瓶上設有液位感應器,儲痰瓶外部設有控制器,吸液管上設有閥門,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液位感應器和閥門連接,所述的吸痰球內部具有與吸液管連通的吸痰內腔,吸痰球的殼壁上設有至少一個截面為錐形的側吸孔,所述側吸孔的孔徑大端設置在吸痰球的外部,孔徑小端設置在吸痰球的內部。
進一步,所述的吸氣管上設有過濾棉。
進一步,所述的吸液管上設有緩沖球。
進一步,所述的伸縮桿設置有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是活塞式的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使用的時候,手掌握住手柄,手指鉤住鉤板后拉動,這樣就帶動活塞產生吸力,結構簡單能夠實現單手操作,而且手柄是通過伸縮桿連接的,這樣手柄到鉤板的距離可以調節,從而能夠調節活塞的行程,從而調節吸力的強弱,而且不用的時候伸縮桿調節到最小,手柄和鉤板緊挨著,整體體積變小,易于攜帶和放置;側吸孔的設置,能夠保證整個吸痰過程的安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控制器分別與液位感應器和閥門連接,能夠保證當痰液進入到達某一位置時,關閉閥門,使得痰液不會進入到圓筒體內和倒吸;設置有緩沖球,能夠暫存痰液,防止倒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吸痰球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圓筒體、2-活塞、3-活塞桿、4-鉤板、5-伸縮桿、6-手柄、7-吸氣管、8-儲痰瓶、9-吸液管、10-吸痰球、11-液位感應器、12-控制器、13-閥門、14-過濾棉、15-緩沖球、16-吸痰內腔、17-側吸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2所示,所述的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包括圓筒體1、活塞2、活塞桿3、鉤板4、伸縮桿5、手柄6、吸氣管7、儲痰瓶8、吸液管9、吸痰球10、液位感應器11、控制器12、閥門13,所述的活塞2設置在圓筒體1內,活塞桿3一端設置在活塞2上,另一端從圓筒體1的右側伸出與鉤板4連接,所述伸縮桿5設置在圓筒體1的右端部,所述手柄6設置在伸縮桿5右端,伸縮桿5設置有兩個,圓筒體1左端通過吸氣管7與儲痰瓶8連通,吸氣管7上設有過濾棉14,儲痰瓶8上還設有吸液管9,吸液管9上設有緩沖球15,吸液管9一端伸入儲痰瓶8中,另一端連接吸痰球10,使用的時候,手掌握住手柄6,手指鉤住鉤板4后拉動,這樣就帶動活塞2產生吸力,結構簡單非常能夠實現單手操作,而且手柄6是通過伸縮桿5連接的,這樣手柄6到鉤板4的距離可以調節,從而能夠調節活塞2的行程,從而調節吸力的強弱,而且不用的時候伸縮桿5調節到最小,手柄6和鉤板4緊挨著,整體體積變小,易于攜帶和放置,設置有緩沖球15,能夠暫存痰液,防止倒流。
所述的儲痰瓶8上設有液位感應器11,儲痰瓶8外部設有控制器12,吸液管9上設有閥門13,所述的控制器12分別與液位感應器11和閥門13連接,當液位感應器11感應到痰液到達某一位置時,液位感應器11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器12,控制器12控制閥門13關閉,使得吸液過程停止。
所述的吸痰球10內部具有與吸液管9連通的吸痰內腔16,吸痰球10的殼壁上設有至少一個截面為錐形的側吸孔17,所述側吸孔17的孔徑大端設置在吸痰球10的外部,孔徑小端設置在吸痰球10的內部,防止了痰液的回流,同時保證了整個吸痰過程安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時,通過伸縮桿5調節手柄6和鉤板4的距離,使得鉤板4能夠通過活塞桿3使活塞2前后移動,將吸痰球10插入到患者的咽部,將活塞2向右拉動,使得儲痰瓶8內的壓力降低,痰液從吸痰球10的側吸孔17內吸入,然后沿著吸液管9進入到緩沖球15中,在緩沖球15緩沖后的痰液進入到儲痰瓶8中,當液位感應器11感應到痰液到達某一位置時,液位感應器11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器12,控制器12控制閥門13關閉,停止拉動鉤板4,若痰液還未清理完成時,接上其他的儲痰瓶8繼續吸痰,當吸痰完成時,將伸縮桿5調節到最小,手柄6和鉤板4緊挨著,使得整體體積變小。
本實用新型是活塞式的內科護理用吸痰裝置,使用的時候,手掌握住手柄,手指鉤住鉤板后拉動,這樣就帶動活塞產生吸力,結構簡單能夠實現單手操作,而且手柄是通過伸縮桿連接的,這樣手柄到鉤板的距離可以調節,從而能夠調節活塞的行程,從而調節吸力的強弱,而且不用的時候伸縮桿調節到最小,手柄和鉤板緊挨著,整體體積變小,易于攜帶和放置;側吸孔的設置,能夠保證整個吸痰過程的安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控制器分別與液位感應器和閥門連接,能夠保證當痰液進入到達某一位置時,關閉閥門,使得痰液不會進入到圓筒體內和倒吸;設置有緩沖球,能夠暫存痰液,防止倒流。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