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康復器械,尤其是一種靴形固定支具。
背景技術:
傳統的康復治療中,在運用小夾板治療骨折的過程中經常可能遇到以下問題:
(1)材料選擇問題
由于骨折部位、類型、程度、年齡、體質、身高等因素,塑形規范的小夾板也并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即便是廠家生產的配套產品,也難“盡善盡美”。仍有必要準備一些硬紙殼,如膠布筒、膠片包裝盒等,以便臨時對癥取樣,隨剪隨用。如無移位的橈骨遠端骨折,通常可用膠布筒剪取而成,既符合生理弧度,又減輕患者重負和不便。所以,我們在購制木制夾板同時,有必要準備一些紙殼和鐵絲夾板,以便臨床選擇使用。
(2)扎帶松緊問題
松與緊,關鍵是“度”掌握。以一般教課書或參考書為標準,以扎帶在夾板上、下移動1cm為度,這個度說起來容易,但操作并不簡單。扎帶固定過緊容易導致筋膜間室綜合征,這是小夾板常為人指責的一點。同時,由于肢體腫脹消退或功能練習等因素致扎帶松馳,外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尤其對于不穩定骨折,醫生為了骨折的良好對位,往往需再次復位,或最終導致固定失敗。
(3)復位后再移位的問題
小夾板對骨折殘留移位矯正作用較小。而手法復位主要依靠術者的經驗與手下感覺,存在復位不到位或復位過度的可能,因而常常需多次復位。這樣,增加患者的軟組織損傷,破壞軟組織修復性,增加骨折的不穩定性,增加患者的疼痛刺激。體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常常不能耐受多次復位甚至一次復位的刺激。
(4)舒適性與匹配性問題
目前臨床上大多使用的木質夾板質量仍然較重,并且透氣性差,因此患者感覺舒適性差。由于外形為平板狀結構,與肢體的形狀不相符合,故在進行固定時約束力很難均勻施加于肢體各部。由于塊數多(一般需要4塊),容易松散導致固定失敗,因此經常需要調整,嚴密觀察,增加了患者復診次數。另外由于無彈性、塑形差,因此超關節固定差,并且經常需要安放壓墊容易形成壓瘡。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號:201420606973.5發明名稱為:醫用固定夾板也揭示了一種應用于小腿和腳踝骨折受傷的裝置,起到了較好的固定患者的踝關節的作用,有益于矯正或復位,并由于采用了海綿等輔助材質,保證接觸時更舒適。但,這種裝置由于采用海綿使用起來并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應當理解,本公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說明性的,并且旨在為如權利要求所述的本公開提供進一步的解釋。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靴形固定支具,用于患者的下肢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靴形托,包括腳掌部、腳踝部和小腿部組成的靴形托主體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設置在所述小腿部的不同高度;一足下緩沖墊,設置在所述靴形托主體的所述腳掌部上方,與所述腳掌部貼合;一腳踝充氣墊,包括一氣囊和一充氣孔。
比較好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氣孔包括一按壓式充氣孔。
比較好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腳踝充氣墊呈長條形狀。
比較好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壓式充氣孔設置在所述腳踝充氣墊的外側側邊。
比較好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卡扣和魔術貼。
本實用新型不僅有益于矯正或復位,還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恢復狀況調整氣囊中充氣量,由此減少了產品使用的零件數。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對于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而言,從對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描述中,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顯而易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的分解示意圖;
圖2(1)給出了腳踝充氣墊3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給出了圖2(1)中A-A剖視圖的結構;
圖3是圖1的組合后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靴形托
2――足下緩沖墊
3――腳踝充氣墊
11――靴形托主體
12――固定部
111――腳掌部
112――腳踝部
113――小腿部
31――突起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詳細參考附圖描述本公開的實施例。現在將詳細參考本公開的優選實施例,其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在所有附圖中將使用相同的標記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盡管本公開中所使用的術語是從公知公用的術語中選擇的,但是本公開說明書中所提及的一些術語可能是申請人按他或她的判斷來選擇的,其詳細含義在本文的描述的相關部分中說明。此外,要求不僅僅通過所使用的實際術語,而是還要通過每個術語所蘊含的意義來理解本公開。
請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包括靴形托1、足下緩沖墊2、腳踝充氣墊3。
該靴形托1包括一由腳掌部111、腳踝部112和小腿部113組成的靴形托主體11和固定部12組成,固定部12設置在小腿部113不同高度的位置,采用卡扣或魔術貼等方式可開合結構。
在靴形托主體11的腳掌部111上方,設置有一足下緩沖墊2,大小形狀與腳掌部111相似,采用硅膠或海綿等利于緩沖的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改進之處在于,采用了腳踝充氣墊3夾設在患者的腳后跟腱處,并帶有一個按壓式充氣孔31。
圖2(1)給出了腳踝充氣墊3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中充氣墊3為長條狀,但并不限于該形狀,還可以是橢圓形等等。
圖2(2)給出了圖2(1)中A-A剖視圖的結構。圖示中可以看出,按壓式充氣孔31設置在腳踝充氣墊3的外側側邊。
圖3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后示意圖。
當患者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時,將固定部12的魔術貼或卡扣松開,然后將腳掌放入該靴形托1的腳掌部111,將腳踝充氣墊3夾設在腳后跟腱和腳踝部112之間,并通過按壓充氣孔31使其充氣,最后將固定部12的魔術貼或卡扣繞小腿部113扣合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靴形固定支具具有幾方面的好處:
第一,固定患者的踝關節,有益于矯正或復位;
第二,由于采用了腳踝充氣墊,不僅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恢復狀況調整氣囊中充氣量,還減少了產品的零部件數,并能保證接觸時更舒適。
前面提供了對較佳實施例的描述,以使本領域內的任何技術人員可使用或利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各種修改對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可把這里所述的總的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而不使用創造性。因而,本發明將不限于這里所示的實施例,而應依據符合這里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寬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