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用品,特別是靜脈留置針沖洗裝置。
背景技術:
靜脈留置針是一種用于靜脈留置輸液的醫療器械,主要應用于臨床靜脈穿刺進行病體用藥及營養供給。但是,如今使用的靜脈留置針在使用中容易出現堵塞,其中堵塞的原因主要由如下:
對于可下床活動的患者,穿刺部位的外周靜脈比較薄,肌層活動相對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較慢,加上使用留置針時局部的包扎和制動,使靜脈血流變慢,給血小板沉淀的機會,促進血栓形成,導致留置針堵塞;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患者高齡、肥胖、吸煙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癥等,均可使機體處于一種高凝狀態;正常的靜脈血流對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釋和清除作用,當患者不活動或活動較少時,使血流變慢或淤滯,局部凝血酶聚集,纖維蛋白活性降低,易導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動方法不當,使有留置針的肢體處于下垂姿勢,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當出現堵塞的時候,不得不拔管而縮短留置時間,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對靜脈留置針進行有效沖洗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用于靜脈留置針的持續沖洗裝置,包括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內固定有球囊,所述球囊的后端連接有單向閥,球囊的前端連接有輸出管。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盒包括有輸入口與輸出口,所述球囊的后端與輸入口連接,所述球囊的前端與輸出口連接,所述單向閥與輸入口連接,所述輸出管包括有公接頭與微量管,所述公接頭一端與輸出口連接,另外一端與微量管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盒外周還設有綁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單向閥包括有內魯爾接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盒至少有一面是采用透明的材質制作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本實用新型的輸出管與靜脈留置針相連通,利用球囊在患者不輸液時可持續對外延管進行沖洗,有效解決了留置針堵塞問題,其結構簡單,補液方便,能夠極大地方便護理工作人員。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接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本發明創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參照圖1,一種用于靜脈留置針的持續沖洗裝置,包括有固定盒1,所述固定盒1內固定有球囊2,所述球囊2的后端連接有單向閥3,球囊的前端連接有輸出管4。球囊2套在固定盒內,可以起到防止球囊意外破裂的作用,而且通過單向閥進行補液,可以有效防止球囊的液體外泄。使用的時候,醫護人員通過注射器連接單向閥,然后往球囊內注射液體,當球囊充滿液體后,球囊壓縮液體,液體通過輸出管,緩緩流入體內,有效防止留置針堵塞問題。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固定盒1包括有輸入口11與輸出口12,所述球囊2的后端與輸入口11連接,所述球囊2的前端與輸出口12連接,所述單向閥3與輸入口11連接,所述輸出管4包括有公接頭41與微量管42,所述公接頭41一端與輸出口12連接,另外一端與微量管42連接。為了方便后續的組裝,所述的固定盒設有輸入口與輸出口,方便了后續的單向閥以及公接頭的連接安裝,而且固定盒與球囊可以在出廠的時候就完成固定安裝,提高組裝效率與保證連接的密封性。通過輸出管的微量管,可以有效地將液體流速控制在2~3ml/h。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固定盒1外周還設有綁帶5。通過綁帶,可以將本沖洗裝置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方便患者進行操作。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單向閥3包括有內魯爾接頭。采用標準的內魯爾接頭可以方便單向閥與注射器進行可靠的密封連接。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固定盒3至少有一面是采用透明的材質制作而成。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固定盒3采用的是透明塑料制作而成。固定盒的外觀為透明,方便觀察內部球囊的液體含量。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