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液器,尤其是一種加壓輸液器,屬于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臨床上,在輸液肢體和測血壓的肢體為同一肢體時,常因血壓帶對肢體加壓使輸液無法正常進行,甚至輸液返流,血液反流進入輸液器,給臨床醫師或護士帶來困擾。
同時,目前臨床所用輸液器在緊急情況,如患者血容量不足、大出血需要快速補充液體或輸血時,使用加壓輸液袋較為麻煩,且速度不可控,依賴于加壓器械來完成,加壓輸液袋價格高昂,反復使用,帶來交叉感染的隱患。臨床缺乏一種雖取隨用方可方便實施加壓輸液的輸液工具。
而且,臨床目前使用的輸液加壓袋有一個不可克服的缺陷:加壓輸血時對血袋的血液長時間加壓,導致紅細胞在壓力作用下破壞,造成輸血時可能發生不良并發癥,導致輸血意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加壓輸液器,輸液管路單向閥的設置使輸液不能逆流。加壓容器和兩個單向閥的配合使用,對加壓容器加壓時,血液加速進入下段輸液管路進而進入人體,松開加壓容器時在加壓容器彈性恢復作用力下,上端輸液管路的液體加速進入加壓容器,使加壓輸液不依賴其它工具實施。用于加壓輸血時僅對加壓容器和下段輸液管路中的小量血液間斷加壓,避免了血細胞的破壞,減少了加壓輸血并發癥。其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所述一種加壓輸液器,包括輸液器本體和單向加壓容器,所述輸液器本體包括依次連通的進液針頭、上段輸液管、墨菲滴壺及下段輸液管。所述單向加壓容器包括用于對進入容器內輸液加壓的彈性容器、設置在上段輸液管或彈性容器輸液入口的前單向閥和設置下段輸液管路或彈性容器輸液出口的后單向閥。所述前單向閥用于使上段輸液管路中的液體單向進入彈性容器中,所述后單向閥用于使彈性容器中的液體單向進入下段輸液管路中。
在上段輸液管或下段輸液管設置排氣閥用于排出進入輸液管路中的氣體。
在墨菲滴壺內設置過濾網用于對輸注液體進行過濾。
在進液針頭設置進氣閥用于對輸液瓶內進氣減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輸液或推注藥液時液體不能逆流;不依賴其它工具實施可方便加壓輸液;加壓輸血時僅對小量血液間斷加壓,避免了血細胞的破壞,減少了加壓輸血并發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標記說明:11-進液針頭、12-上段輸液管、13-墨菲滴壺、14-下段輸液管路、21-彈性容器、22-輸液入口、23-前單向閥、24-輸液出口、25-后單向閥、3-排氣閥、4-過濾網及5-調節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述一種加壓輸液器,包括輸液器本體和單向加壓容器,所述輸液器本體包括依次連通的進液針頭11、上段輸液管12、墨菲滴壺13及下段輸液管14。所述單向加壓容器包括用于對進入容器內輸液加壓的彈性容器21、設置在上段輸液管12或彈性容器21輸液入口22的前單向閥23和設置下段輸液管路14或彈性容器21輸液出口24的后單向閥25。所述前單向閥23用于使上段輸液管路12中的液體單向進入彈性容器21中,所述后單向閥25用于使彈性容器21中的液體單向進入下段輸液管路14中。
當本實用新型用于普通輸液時,僅需將進液針頭11連接輸液瓶,排出輸液管路和單向加壓容器中的氣體,僅保留墨菲滴壺13中適量氣體,一半為三分之一刀三分之二為佳。在前單向閥23和后單向閥25的作用下,輸液瓶中的液體在重力作用下只能向前進入人體,與輸液管路連通的血液不能返流,在輸液管路中連接三通推注藥物時,要也不能返流。當然,若輸液瓶為硬質輸液瓶時,需在輸液瓶上連接排氣針,避免輸液瓶內液體輸注后造成負壓對抗重力作用使輸液不能繼續。
當本實用新型用于加壓輸液或加壓輸血時,同樣需將進液針頭11連接輸液瓶,排出輸液管路和單向加壓容器中的氣體,僅保留墨菲滴壺13中適量氣體,一半為三分之一刀三分之二為佳。
加壓輸血時:無需排氣針,醫務人員對單向加壓容器的彈性容器21進行擠壓,彈性容器21內壓力增大,后單向閥25開放,彈性容器21內血液快速通過下段輸液管路14進入人體;與此同時,前單向閥23關閉,彈性容器21內的高壓溶液不能反向流入上段輸液管12和墨菲滴壺13內。松開彈性容器21,在彈性容器21自身的彈性恢復作用力之下,彈性容器21內為負壓,前單向閥23開放,上段輸液管12和墨菲滴壺13內的液體快速經前單向閥23進入彈性容器21內;與此同時,后單向閥25關閉,下段輸液管路14中的液體不能返流進入彈性容器21內。對彈性容器21進行擠壓和釋放的交替操作,加壓輸血即可實現。而加壓輸液時,操作與加壓輸血基本相同,必要時在輸液瓶連通排氣針即可。
進一步的,在上段輸液管12或下段輸液管14設置排氣閥3用于排出進入輸液管路中的氣體。當輸液管路中進入氣體后,氣體會經排氣閥3排出輸液管路,排氣閥3是常見結構,其功能主要靠阻水排氣膜實現,此處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在墨菲滴壺13內設置過濾網4用于對輸注液體進行過濾。輸血時對血制品中的微小固體顆粒進行過濾,避免引起不良反應。
進一步的,在進液針頭11設置進氣閥用于對輸液瓶內進氣減壓,這是進液針頭的常見結構,用于平衡輸液瓶內外壓力,避免輸液過程中止,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在上段輸液管12或下段輸液管14設置調節閥5用于非加壓輸液時輸液速度,以適應不同速度的輸液實施。調節閥5也是常見結構,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所述輸液器本體和單向加壓容器的內腔涂設醫用親水涂層。利用親水涂層超級潤滑和親水疏脂的特性,減少輸液時的阻力和輸血時血細胞在輸液器本體和單向加壓容器的內腔沉積,使其更適應于臨床需求。醫用親水涂層是臨床常用材料,常用于置入血管內導管表面的超潤滑處理,經過臨床檢驗,此處不再列舉其具體成份。
如圖2所示,所述輸液器本體設置兩個進液針頭11,并分別在兩個進液針頭11下方輸液管路上設置開關15用于控制進液針頭11的開放及關閉。在輸血時使用,輸血前將兩個開關15均關閉,然后將其中一個進液針頭11連接輸血袋,另一個進液針頭11連接生理鹽水,并將生理鹽水袋/瓶和輸血袋掛在輸液架上。以上操作完成后,打開連接生理鹽水的開關15,對所述加壓輸液器進行排氣操作。排氣完成后,關閉連接生理鹽水的開關15,打開連接輸血袋的開關15,血袋內的血液即可在重力作用或人工加壓作用下下進入人體。當一袋血液輸注結束,關閉連接輸血袋的開關15,打開連接生理鹽水的開關15,即可再次對管路進行沖洗。沖洗完成后,再次關閉連接生理鹽水的開關15,打開連接第二袋輸血袋的開關15,第二袋血袋內的血液即可在重力作用或人工加壓作用下下進入人體。如此交叉進行,可多次大量輸血,減少操作時間。
總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輸液時液體不能逆流,可簡單快捷的實施加壓輸液,避免了持續壓力對血細胞的破壞,減少了加壓輸血并發癥。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