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負壓吸引瓶。
背景技術:
負壓吸引技術在外科領域應用極其廣泛,手術過程中常常需要大量的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腹腔、胸腔及臟器等,負壓吸引便于去除組織碎片、血液、膿液及脫落腫瘤細胞等,這樣既可以清晰的手術視野,又可以清潔臟器,減輕炎癥反應和降低細菌感染的機會。同時負壓吸引裝置也是一種醫療費液收集器,是手術室、外科、婦產科及各臨床科室的必備器械。
在現有技術中傳統的吸引瓶,吸引流體或者氣體時,流體散發的異味氣體或受污染的氣體通過吸引瓶被吸入吸引器中造成對吸引器的污染,從而影響吸引器的使用壽命,增加了患者的醫用負擔;普通的負壓吸引瓶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液體吸滿后,由于密封性能不好等原因,進入吸引器內造成污染,清理消毒費事費力,容易引起吸引器發生故障使得沒能及時將患者某些體液擠死排出體外,影響患者的及時治療,給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負壓吸引瓶,其結構簡單緊湊,安裝使用方便,能避免使用中的吸引器污染和吸引瓶內液體過溢,使用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負壓吸引瓶,包括瓶蓋、瓶體、過濾溢流保護裝置;所述的瓶蓋設在瓶體上方,瓶蓋與瓶體之間設有用來密封的密封墊;所述的瓶蓋設有進氣腔和出氣腔;所述的出氣腔下端設有過濾溢流保護裝置;所述的過濾溢流保護裝置包括閥座、閥芯、閥圈、過濾片、壓板;所述的閥座內設有通氣孔,所述的通氣孔下方設有可滑動的閥芯,閥芯上端設有閥圈,閥圈可與通氣孔配合密封;所述的通氣孔上方設有過濾片和壓板,所述的過濾片設在壓板和閥座之間。
其中,所述的瓶蓋與瓶體通過螺紋連接。
其中,所述的瓶蓋上設有方閥片、圓閥片;所述的方閥片設在進氣腔左端,方閥片一端卡接于瓶蓋上,另一端懸空貼緊瓶蓋內壁,防止吸引時裝配于吸引瓶使用的吸引管內流體倒流;所述的圓閥片設在出氣腔右端,圓閥片中間端卡接于瓶蓋上,外圈懸空貼緊瓶蓋內壁,吸引過程中對吸引瓶起到暫時性密閉作用。
其中,所述的閥座上設有通氣窗口,所述的通氣窗口與通氣孔相連通。
其中,所述的閥圈、閥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閥圈、閥芯可在閥座內上下滑動,當吸引的流體填充瓶內到一定程度,流體的液面使閥芯在流體浮力的作用下上浮,直到閥圈堵住閥座的通氣孔迫使負壓吸引過程被停止,起到負壓吸引過程中負壓瓶的過溢保護。
其中,所述的閥圈上端面為圓弧面,提高閥圈的密封性能。
其中,所述的瓶體上設有容積刻度線、一次性使用標志、凹圓弧結構;顯示瓶體內液體當前的額定量和防止負壓吸引時瓶內凹變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有過濾溢流保護結構,不僅對吸引的氣體進行過濾,防止異味和受污染的氣體對吸引器的污染,而且在吸引瓶瓶體內液體滿時,由閥圈堵住閥座的通氣孔迫使負壓吸引過程被停止,起到負壓吸引過程中負壓瓶的過溢保護;結構簡單緊湊,安裝使用方便;吸引瓶與吸引器結合使用,吸引瓶為一次性使用或單個患者使用,吸引器可多次使用重復使用,使用中只需更換吸引瓶中的瓶體,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吸引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吸引瓶的全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吸引瓶略去瓶體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吸引瓶略去瓶體的右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吸引瓶的使用示意圖;
其中:1、瓶蓋;11、進氣腔;12、出氣腔;13、進氣口閥片孔;14、出氣口閥片孔;15、橋架;2、瓶體;21、容積刻度線;22、一次性使用標志;23、凹圓弧結構;3、過濾溢流保護裝置;31、閥座;311、通氣孔;312、通氣窗口;32、閥芯;33、閥圈;34、過濾片;35、壓板;4、密封墊;5、方閥片;51、第一拉頭;6、圓閥片;61、第二拉頭;7、吸引管;8、吸引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負壓吸引瓶,包括瓶蓋1、瓶體2、過濾溢流保護裝置3;所述的瓶蓋1設在瓶體2上方,瓶蓋1與瓶體2之間設有用來密封的密封墊4;所述的瓶蓋1設有進氣腔11和出氣腔12;所述的出氣腔12下端設有過濾溢流保護裝置3;所述的過濾溢流保護裝置3包括閥座31、閥芯32、閥圈33、過濾片34、壓板35;所述的閥座31內設有通氣孔311,所述的通氣孔311下方設有可滑動的閥芯32,閥芯32上端設有閥圈33,閥圈33可與通氣孔311配合密封;所述的通氣孔311上方設有過濾片34和壓板35,所述的過濾片34設在壓板35和閥座31之間。
所述的瓶蓋1與瓶體2通過螺紋連接。
所述的瓶蓋1上設有方閥片5、圓閥片6;所述的方閥片5設在進氣腔11左端,方閥片5一端卡接于瓶蓋1上,另一端懸空貼緊瓶蓋1內壁,防止吸引時裝配于吸引瓶使用的吸引管7內流體倒流;所述的圓閥片6設在出氣腔12右端,圓閥片6中間端卡接于瓶蓋1上,外圈懸空貼緊瓶蓋1內壁,吸引過程中對吸引瓶起到暫時性密閉作用。
圖3所示,所述的瓶蓋1有進氣口閥片孔13,方閥片5上有第一拉頭51便于裝配穿過瓶蓋1上的進氣口閥片孔13,方閥片5上有臺階結構防止從進氣口閥片孔13脫出;方閥片5覆蓋瓶蓋1的整個進氣口。
圖4所示,所述的瓶蓋1有出氣口閥片孔14,圓閥片6上有第二拉頭61便于裝配穿過瓶蓋1上的出氣口閥片孔14,圓閥片6上有臺階結構防止從出氣口閥片孔14脫出;瓶蓋1上含有橋架15支撐出氣口閥片孔14,橋架15與瓶蓋1出氣口連接處含有圓角過渡結構便于加強橋架15的連接牢固性,圓閥片6覆蓋瓶蓋1的整個出氣口。
所述的閥座31上設有通氣窗口312,所述的通氣窗口312與通氣孔311相連通。
所述的閥圈33、閥芯3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閥圈33、閥芯32可在閥座31內上下滑動,當吸引的流體填充瓶內到一定程度,流體的液面使閥芯32在流體浮力的作用下上浮,直到閥圈33堵住閥座31的通氣孔311迫使負壓吸引過程被停止,起到負壓吸引過程中負壓瓶的過溢保護。
所述的閥圈33上端面為圓弧面,提高閥圈33的密封性能。
所述的瓶體2上設有容積刻度線21、一次性使用標志22、凹圓弧結構23;顯示瓶體2內液體當前的額定量和防止負壓吸引時瓶內凹變形。
本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吸引瓶的工作原理:
如圖5所示,吸引瓶的瓶蓋1進氣口處裝配吸引管7,吸引瓶的瓶蓋1的出氣口處裝配吸引器8,使用者驅動吸引器8的負壓發生裝置;吸引器8內部將重復性的產生負壓來不間斷抽吸吸引瓶內的空氣,吸引瓶因空氣流失產生負壓,從而使得吸引管7端口吸引流體;圓閥片6有第二拉頭61的中間端固定,懸空的外圈變形打開,方閥片5有第一拉頭51的一端固定,懸空的一端打開;在此過程中,流體和空氣被吸引后經過瓶蓋1進氣口處,通過方閥片5和重力作用向瓶體2的底處流去,流體逐漸填充瓶體2,吸引瓶中的空氣通過閥座31的通氣窗口312和過濾片34過濾后,通過出氣腔12處的圓閥片6吸引到吸引器8中;在不斷的吸引過程中,瓶體2內的流體填充越來越多,使用者根據吸引需要中途可以取下裝有流體的瓶體2;當吸引的流體在瓶體2中超過一定的刻度位置時,流體對閥芯32的浮力使閥芯32在閥座31內上浮,直到閥圈33堵住閥座31的通氣孔311迫使負壓吸引過程被停止,使用者更換空瓶體2后才可以繼續使用。吸引瓶上含有一次性使用標志22提示吸引瓶單個病人使用,流體儲存滿后直接更換瓶體2,所述的吸引瓶上含有容積刻度線21,顯示瓶體2內液體當前的額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