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婦產科用清洗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醫院婦產科在產婦分娩前或者分娩后都需要對其內陰部位進行消毒操作,防止感染。但是目前婦產科醫生進行消毒操作都是采用比較原始的方法:用醫用鑷子夾住醫用消毒棉浸蘸消毒液然后擦拭產婦的內陰部位,這樣反復浸蘸消毒液并擦拭從而達到消毒效果。但是這樣要用到大量消毒棉,造成了浪費,同時要反復浸蘸消毒液,還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情況。此外,醫生如此操作,也費時費力,給醫務人員增加了工作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婦產科用清洗消毒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婦產科用清洗消毒裝置,包括清洗管、清洗頭、海綿套、手柄、導流管、清洗瓶、活塞、推桿、推柄,所述清洗管設有一防滑手柄,清洗管前端設有清洗頭,清洗管下端連接導流管,導流管一端連接清洗瓶,清洗瓶內設有活塞及推桿。醫務人員對患者內陰部位進行清洗消毒時,清洗快速方便,且避免引起交叉感染,減輕了醫務人員工作負擔。
所述清洗管外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通孔,清洗管前端管體封閉并連接一清洗頭,清洗頭上套有一海綿套。清洗頭為半球形,清洗時清洗消毒液從通孔中噴出進行清洗消毒,由于清洗頭直徑大于清洗管直徑,所以清洗消毒液不會往里流入,而且取出時,清洗頭外海棉套可以將清洗消毒液體帶出到患者體外,極大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所述導流管一端與清洗管相通,一端與清洗瓶相通,清洗瓶內設有活塞,活塞連接推桿,推桿后端設有推柄。推動推柄,清洗消毒液體即可流入清洗管,并從通孔中噴出,清洗消毒非常方便。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大大簡化了醫護人員的清洗消毒操作,且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有效降低了工作難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清洗管2、清洗頭1、海綿套5、手柄3、導流管6、清洗瓶7、活塞8、推桿9、推柄10,所述清洗管2設有一防滑手柄3,清洗管2前端設有清洗頭1,清洗管2下端連接導流管6,導流管6一端連接清洗瓶7,清洗瓶7內設有活塞8及推桿9。醫務人員對患者內陰部位進行清洗消毒時,清洗快速方便,且避免引起交叉感染,減輕了醫務人員工作負擔。
所述清洗管2外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通孔4,清洗管2前端管體封閉并連接一清洗頭1,清洗頭1上套有一海綿套5。清洗頭1為半球形,清洗時清洗消毒液從通孔4中噴出進行清洗消毒,由于清洗頭1直徑大于清洗管2直徑,所以清洗消毒液不會往里流入,而且取出時,清洗頭1外海棉套可以將清洗消毒液體帶出到患者體外,極大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所述導流管6一端與清洗管2相通,一端與清洗瓶7相通,清洗瓶7內設有活塞8,活塞8連接推桿9,推桿9后端設有推柄10。推動推柄10,清洗消毒液體即可流入清洗管2,并從通孔4中噴出,清洗消毒非常方便。
使用時,手持手柄3將清洗管2伸入清洗消毒部位,另一只手按壓推柄10,將清洗消毒液體從清洗瓶7推入導流管6,再進入清洗管2,從通孔4中噴出進行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