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計時器的拔罐裝置。
背景技術: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它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其吸著于皮膚,造成淤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師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后來又擴大應用于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后,由于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范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療法。
玻璃火罐用耐熱硬質玻璃燒制的,清晰透明,便于觀察,是一種常用的拔罐裝置,但是玻璃火罐上未設置計時器,無法計量拔罐時間,必須另行準備計時裝置計量拔罐時間,當拔罐室內未準備計時裝置時,非常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使用非常方便的具有計時器的拔罐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具有計時器的拔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罐體、計時器、螺栓、保護罩,所述玻璃罐體的一端設置有罐口并且其另一端設置有罐底,所述罐底向玻璃罐體的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夾板、第二夾板,所述計時器夾于第一夾板、第二夾板之間,所述第二夾板上設置有內螺紋通孔,所述螺栓穿過內螺紋通孔并且其螺桿端將計時器頂緊;所述罐底向玻璃罐體的外部延伸形成罐底支撐板,所述罐底支撐板環繞于第一夾板、第二夾板的外部,所述保護罩設置于所述罐底支撐板的外部。
所述罐底支撐板的外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保護罩的內部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罐底支撐板、保護罩通過外螺紋、內螺紋的配合作用連接。
所述保護罩的外部設置有固定柱、掛繩,所述固定柱固定于保護罩上,所述掛繩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內。
所述計時器為電子計時器。
所述罐底支撐板為環形。
所述保護罩為透明玻璃罩。
還包括第一彈性墊、第二彈性墊,所述第一彈性墊墊于罐底、計時器之間,所述第二彈性墊墊于第一夾板、計時器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在玻璃罐體的罐底上自帶有計時器,在拔罐過程中,利用計時器計量拔罐時間,無需另行準備計時裝置計量拔罐時間,使用非常方便;
2、計時器夾于第一夾板、第二夾板之間并利用螺栓頂緊,計時器不易晃動,旋松第二夾板上的螺栓時,即可取出計時器,安裝計時器時,擰緊螺栓即可,計時器安裝、拆卸非常方便;
3、罐底支撐板的設置,當罐底朝下放置時,一方面,罐底支撐板對計時器形成保護作用,防止計時器受到擠壓而損壞,另一方面形成,罐底支撐板形成支撐結構,不影響罐體的放置;
4、當本裝置閑置時,保護罩對計時器形成保護作用,防止計時器沾染灰塵,當本裝置使用時,取下保護罩即可;
5、罐底支撐板、保護罩通過螺紋連接,安裝、拆卸簡便;
6、拔罐裝置閑置時,利用掛繩懸掛拔罐裝置,儲存方式更加多樣;
7、計時器為電子計時器,使用方便;
8、罐底支撐板為環形,外形美觀;
9、保護罩為透明玻璃罩,便于觀察內部情況;
10、第一彈性墊、第二彈性墊的設置,計時器不易因受壓而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夾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中,1-玻璃罐體,2-計時器,3-螺栓,4-保護罩,5-罐口,6-罐底,7-第一夾板,8-第二夾板,9-內螺紋通孔,10-罐底支撐板,11-外螺紋,12-內螺紋,13-固定柱,14-掛繩,15-第一彈性墊,16-第二彈性墊。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一種具有計時器的拔罐裝置,包括玻璃罐體1、計時器2、螺栓3、保護罩4,玻璃罐體1的一端設置有罐口5并且其另一端設置有罐底6,罐底6向玻璃罐體1的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夾板7、第二夾板8,計時器2夾于第一夾板7、第二夾板8之間,第二夾板8上設置有內螺紋通孔9,螺栓3穿過內螺紋通孔9并且其螺桿端將計時器2頂緊;罐底6向玻璃罐體1的外部延伸形成罐底支撐板10,罐底支撐板10環繞于第一夾板7、第二夾板8的外部,保護罩4設置于罐底支撐板10的外部。
罐底支撐板10的外部設置有外螺紋11,保護罩4的內部設置有內螺紋12,罐底支撐板10、保護罩4通過外螺紋11、內螺紋12的配合作用連接。
保護罩4的外部設置有固定柱13、掛繩14,固定柱13固定于保護罩4上,掛繩14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13內。
計時器2為電子計時器。
罐底支撐板10為環形。
保護罩4為透明玻璃罩。
還包括第一彈性墊15、第二彈性墊16,第一彈性墊15墊于罐底6、計時器2之間,第二彈性墊16墊于第一夾板7、計時器2之間。
利用本實用新型在拔罐時,首先取下保護罩4,按照通常拔罐方法拔火罐,玻璃罐體1在人體上放置完畢后,開啟計時器2計時,到達拔罐時間后,取下拔罐裝置即可。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1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