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引導移植骨牙種植的3D打印的定位器。
背景技術:
腫瘤侵犯、炎癥、外傷和放射治療是導致頜骨破壞的主要原因,手術治療常常需要切除大塊頜骨,必然導致患者面部外觀畸形和咬合咀嚼功能的喪失,這就需要精良的修復重建技術,截取自體小腿非承重的一段腓骨,塑造成頜骨的形狀重建頜骨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手段。
然而,目前國內外同行多將注意力集中在頜骨重建的形態上,即患者的外觀恢復方面,卻忽視了患者的咬合咀嚼功能的恢復,其實咬合咀嚼功能不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更大。我們早期完成的大量頜骨重建病例,順利恢復了患者外觀,但是多數患者后期鑲牙困難,影響了咬合咀嚼功能的恢復。在移植的腓骨上進行活動義齒的修復,往往固位較差,咀嚼效率低下,而種植牙固位好,是恢復咬合功能的最理想方式,有利于鑲牙,特別是有利于種植牙的頜骨重建方案是口腔頜面外科和口腔修復科醫生的追求目標,但往往因為頜骨重建位置的欠準確性和欠合理性,或種植體植入角度或深度欠佳,導致大多數患者失去種植牙機會。所以急需一種在腓骨移植的基礎上,引導種植孔預備和種植體植入符合術前設計的最佳方案的定位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引導移植骨牙種植的3D打印的定位器,能夠使移植骨引導板在引導頜骨重建手術的同時,輔助牙種植部分操作,如種植孔預備、種植體植入,大大提高手術精準度和成功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引導移植骨牙種植的3D打印的定位器,其包括移植骨引導板、第一頜骨固定板、第二頜骨固定板、牙種植引導孔座以及若干可供不同直徑鉆頭穿過的導柱,所述移植骨引導板的引導軌跡與移植骨延伸軌跡配合一致,所述移植骨引導板上開設有若干用于連接移植骨的移植骨固定孔,所述第一頜骨固定板和第二頜骨固定板分別連接于所述移植骨引導板的兩端并設有與相應的頜骨外側骨面貼合的內側面,所述第一頜骨固定板和第二頜骨固定板上均設有若干用于連接頜骨的頜骨固定孔,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設置于所述移植骨引導板上且其孔口與移植骨相對,所述導柱插接于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上。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導柱包括圓柱形主體,所述圓柱形主體設有與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的孔相通的階梯孔,所述階梯孔的上部為大直徑,下部為小直徑。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圓柱形主體與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的孔軸孔配合。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圓柱形主體的外周設有凸起部。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凸起部的下表面與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的上表面配合。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的孔的中心線垂直于移植骨骨面。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移植骨引導板、第一頜骨固定板、第二頜骨固定板和牙種植引導孔座采用3D打印一體成型。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導柱采用3D打印成型。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引導移植骨牙種植的3D打印的定位器,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集牙種植和上頜骨重建于一體化結構,通過在移植骨引導板上設計牙種植引導孔座,配合不同內孔直徑的導柱,能夠使移植骨引導板在引導頜骨重建手術的同時,輔助牙種植部分操作,如種植孔預備、種植體植入,大大提高手術精準度和成功率;此外,手術過程中通過逐漸更換不同孔徑的導柱,能有效防止一次鉆孔直徑過大造成移植骨嚴重損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定位器與頜骨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導柱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一種引導移植骨牙種植的3D打印的定位器,其包括移植骨引導板1、第一頜骨固定板2a、第二頜骨固定板2b、牙種植引導孔座4以及若干可供不同直徑鉆頭穿過的導柱5,所述移植骨引導板1的引導軌跡與移植骨延伸軌跡配合一致,所述移植骨引導板1上開設有若干用于連接移植骨的移植骨固定孔11,所述第一頜骨固定板2a和第二頜骨固定板2b分別連接于所述移植骨引導板1的兩端并設有與相應的頜骨6外側骨面貼合的內側面,所述第一頜骨固定板2a和第二頜骨固定板2b上均設有若干用于連接頜骨6的頜骨固定孔21,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4設置于所述移植骨引導板1上且其孔口與移植骨相對,所述導柱5插接于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4上。
本實施例中,用CBCT或CT掃描獲取患者的頭顱數字模型,通過軟件三維重建技術建立三維頭顱模型。運用計算機軟件在三維數字頭顱模型上制定手術方案并畫出移植骨引導板1、第一頜骨固定板2a、第二頜骨固定板2b、牙種植引導孔座4以及導柱5的輪廓,并采用樹脂、塑料等無毒材料通過3D打印成型技術制作成一體的移植骨引導板1、第一頜骨固定板2a、第二頜骨固定板2b和牙種植引導孔座4,以及制作出若干實體的可供不同直徑鉆頭穿過的導柱5,從而確保完成復雜精確的個性化結構制作。移植骨引導板1依照虛擬移植骨延伸軌跡形態生成,移植骨引導板1上的移植骨固定孔11與移植骨上的螺紋孔相對應,移植骨通過螺絲固定在移植骨引導板1上,由此利用移植骨引導板1的引導軌跡使移植骨延伸軌跡與之配合一致,確保移植骨精確定位及固定。第一頜骨固定板2a和第二頜骨固定板2b的內側面依照虛擬頜骨6外側骨面形態生成,與頜骨6外側骨面完全貼合,第一頜骨固定板2a和第二頜骨固定板2b上的頜骨固定孔21與頜骨6上的螺紋孔相對應,第一頜骨固定板2a和第二頜骨固定板2b分別通過螺絲固定在頜骨6上,從而確保移植骨引導板1精確就位并固定于預期位置。導柱5包括圓柱形主體51,該圓柱形主體51設有與牙種植引導孔座4的孔相通的階梯孔52,階梯孔52的上部為大直徑匹配擴孔鉆制動器,在鉆頭深入過程中對擴孔鉆起到方向引導作用,當鉆頭達到預定深度時,階梯孔52上部底平面與鉆頭制動器接觸,使鉆頭停止深入,以確保種植窩的深度一致;階梯孔52的下部為小直徑匹配擴孔鉆鉆頭,在鉆頭深入過程中對備洞方向起到引導作用。手術過程中需要逐級更換不同直徑的擴孔鉆,可同時更換相應導柱5以匹配擴孔鉆。可見,本實用新型采用集牙種植和上頜骨6重建于一體化結構,通過在移植骨引導板1上設計牙種植引導孔座4,配合不同內孔直徑的導柱5,能夠使移植骨引導板1在引導頜骨重建手術的同時,輔助牙種植部分操作,如種植孔預備、種植體植入,大大提高手術精準度和成功率;此外,手術過程中通過逐漸更換不同孔徑的導柱5,能有效防止一次鉆孔直徑過大造成移植骨嚴重損傷。
更佳地,所述圓柱形主體51與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4的孔41軸孔配合,手術中即插即用,根據需要隨時更換。
更佳地,所述圓柱形主體51的外周設有凸起部53,所述凸起部53的下表面與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4的上表面配合。手術過程中,需要將導柱5插入牙種植引導孔座4的孔41中,當凸起部53緊密接觸牙種植引導孔座4的上表面時,即表明導柱5就位完成。
更佳地,所述牙種植引導孔座4的孔41的中心線垂直于移植骨骨面,從而使種植體的咬合力沿種植體長軸傳遞,為種牙提供良好的固定根基。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