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胸腹引流器。
背景技術:
胸腹穿刺術是常見的穿刺診療項目。目前,所使用的胸腹穿刺器具一般采用常規的穿刺包,包括穿刺針,注射器,三通管,穿刺針、注射器連接在三通管的兩個管路上,在使用時將未使用的管路封閉,在三通管上還設置有控制開關,這種胸腹穿刺器具在使用時,將穿刺針插入病人的胸腹內,拉動注射器的針拴,積液順著穿刺針進入到注射器的針管內,當注射器的針管內抽滿積液時,扳動控制開關,使三通管封閉,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病人胸腹內,然后拔出注射器,將針管內的積液注入到準備好的容器中保存。這種胸腹穿刺器具由于注射器的針管容積較小,能夠滿足一般的體液生化、體液常規等少量標本的采集需要,但對于大量體液標本的采集,例如體液細胞學檢查以及胸腹腔大量積液放水治療需求等,穿刺醫生只能用注射器反復抽取積液,耗時長,操作繁瑣,醫生的勞動強度較高,由于抽取積液次數較多,需要反復扳動控制開關,這就使得病人感染機會及組織器官損傷機率增加,容易引發氣胸、胸膜腔或胸壁出血、空氣栓塞、感染、脾或肝刺傷等并發癥,額外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病痛,而且醫主需要助手協助才能完成穿刺,人力成本較高,另外,大量采集標本積液時,還需準備存放積液的標本容器,額外增加了成本。而且現有胸腹引流器使用時必須要有工作人員密切注視胸腹引流器內積液的多少,增加了工作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用胸腹引流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使用時必須要有工作人員密切注視胸腹引流器內積液的多少,增加了工作強度等一系列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醫用胸腹引流器,包括穿刺座,所述穿刺座一端設置有穿刺針,所述穿刺座另一端連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連接有引流器,所述引流器下端一側開口,所述引流器上側內壁設置有液位傳感器,所述引流器上側設置有報警器,所述報警器一側電性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有蓄電池,所述引流器外壁設置有第一刻度線,所述引流管一側設置有注射器接口,所述注射器接口連接有注射器。
進一步的,所述穿刺針一端設置有可移動標記圈,所述穿刺針上設置有第二刻度線。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一側設置有加藥管,所述加藥管上側設置有加藥蓋。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上安裝有調節器。
進一步的,所述開口上安裝有閥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穿刺針一端設置有可移動標記圈,所述穿刺針上設置有第二刻度線,操作時可將可移動標記圈放在相應位置即可方便掌握進針深度。通過引流管上設置有加藥管,加藥管上側設置有加藥蓋,便于操作時,加藥管注入治療藥物。通過引流管上安裝有調節器,能夠控制積液的引流量,可避免因急速過度抽吸治療引起的同側或雙側肺水腫。通過開口上安裝有閥門,能夠控制引流器內積液的放出。通過報警器能夠對引流器的液體量進行警報,使得醫護人員不必一直盯著引流器觀察,省事省力,可廣泛用于患者胸腔腹部穿刺和治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穿刺針,2-穿刺座,3-加藥管,4-引流管,5-開口,6-閥門,7-調節器,8-引流器,9-報警器,10-控制器,11-液位傳感器,12-蓄電池,13-可移動標記圈,14-第一刻度線,15-加藥蓋,16-第二刻度線,17-注射器接口,18-注射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一種醫用胸腹引流器,包括穿刺座2,所述穿刺座2一端設置有穿刺針1,所述穿刺座2另一端連接有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一端連接有引流器8,所述引流器8下端一側開口5,所述引流器8上側內壁設置有液位傳感器11,所述引流器8上側設置有報警器9,所述報警器9一側電性連接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電性連接有蓄電池12,所述引流器8外壁設置有第一刻度線14,所述引流管4一側設置有注射器接口17,所述注射器接口17連接有注射器18。
優選的,所述穿刺針1一端設置有可移動標記圈13,所述穿刺針1上設置有第二刻度線16。
優選的,所述引流管4一側設置有加藥管3,所述加藥管3 上側設置有加藥蓋15。
優選的,所述引流管4上安裝有調節器7。
優選的,所述開口5上安裝有閥門6。
工作原理:使用時,液位傳感器11能夠感知引流器8內積液的高度,當液面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液位傳感器11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器10,控制器10將控制報警器9進行報警,使得醫護人員不必一直盯著引流器觀察,省事省力,可廣泛用于患者胸腔腹部穿刺和治療。通過穿刺針1一端設置有可移動標記圈13,所述穿刺針1上設置有第二刻度線16,操作時可將可移動標記圈放在相應位置即可方便掌握進針深度。通過引流管4上設置有加藥管3,加藥管3上側設置有加藥蓋15,便于操作時,加藥管3注入治療藥物。通過引流管4上安裝有調節器7,能夠控制積液的引流量,可避免因急速過度抽吸治療引起的同側或雙側肺水腫。通過開口5上安裝有閥門6,能夠控制引流器8內積液的放出。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