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經氣管導管給氧和呼吸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氣管插管后,對有自主呼吸患者,特別是術后蘇醒患者和需帶氣管導管患者,需給氧支持。目前臨床上常規給予是通過給氧導管植入氣管導管內,存在如下缺陷:
1.擠占了氣管導管內徑,導致呼出壓力增大,影響氣體交換;特別是小于6#的氣管導管;嚴重者導致排氣不足,肺內壓增加,導致氣胸,心臟停跳;
2.臨床上無法常規給予呼吸功能檢測及呼末監測,無法有效評估患者的肺交換及呼吸頻率;
3.影響吸痰,吸痰時需斷氧;
4.出現緊急情況,需更換設備,無法直接給予搶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氣管導管給氧和呼吸監測裝置,旨在解決臨床上氣管導管內給氧擠占內徑,及不能實現呼吸功能檢測及呼末監測,無法有效評估患者的肺交換及呼吸頻率,出現緊急情況,需更換設備,無法直接給予搶救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該經氣管導管給氧和呼吸監測裝置包括:監測口、給氧口、外側接口、導管接口、溢氣口、接氣管;
接氣管的前端設置有導管接口,接氣管的后端安裝有外側接口,接氣管的底部安裝有給氧口,接氣管的頂部安裝有溢氣口和監測口,溢氣口安裝在檢測口的左端。
本實用新型還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外側接口與呼吸機相連通。
所述的監測口上安裝有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儀。
所述接氣管為雙層結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該經氣管導管給氧和呼吸監測裝置結構簡單,不擠占接氣管內徑給予氧氣;無論大小號氣管導管均可檢測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呼末;如出現緊急搶救情況,可直接給予簡易呼吸器進行呼吸支持,簡單實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經氣管導管給氧和呼吸監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監測口;2、給氧口;3、外側接口;4、導管接口;5、溢氣口;6、接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下面結合附圖1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該經氣管導管給氧和呼吸監測裝置包括:監測口1、給氧口2、外側接口3、導管接口4、溢氣口5、接氣管6;
接氣管6的前端設置有導管接口4,接氣管6的后端安裝有外側接口3,接氣管6的底部安裝有給氧口2,接氣管6的頂部安裝有溢氣口5和監測口1,溢氣口5安裝在檢測口的左端。
所述的外側接口3與呼吸機相連通。
所述的監測口1上安裝有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儀。
所述接氣管為雙層結構。
導管接口4與氣管相接,外側接口3常規不接,緊急搶救情況下,可與呼吸機或簡易呼吸器連接;給氧口2與給藥導管連接給氧;溢氣口5可在壓力增加情況下打開減壓,避免肺氣壓傷;監測口1與呼末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可不擠占接氣管6內徑給予氧氣;無論大小號氣管導管均可給氧,避免出現肺內壓增加情況及導致相應肺部并發癥;同時避免吸痰時無法給氧情況發生;可檢測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呼末二氧化碳濃度;方便帶氣管導管患者的長途運輸;及術后恢復自主呼吸帶氣管導管患者的監測;如出現緊急搶救情況,可直接連接呼吸機或簡易呼吸器進行呼吸支持,簡易實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