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模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工具。
背景技術:
真皮組織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表皮,下啟皮下組織,是皮膚的一個重要層次,具有結構和功能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真皮成分能影響修復細胞的遷移、分化、黏附和生長,是創傷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部分真皮損傷模型,可以有效地觀察創傷修復過程中真皮各成分的變化及其對創傷愈合的影響。目前對于小鼠皮膚損傷模型的建立主要通過使用打孔器或剪刀去除小鼠全層皮膚的方法,上述方法無法建立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動物模型,而采用刀割或刮除表皮和部分真皮的方法,科學性、準確性較差,操作可重復性不高,過程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工具,可限定剪切的面積和深度,剪切時能直接剪至小鼠的真皮層,能有效避免對皮下組織的損傷,簡化了部分真皮損傷動物模型的建模過程,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
本實用新型的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工具,包括上鉗體、下鉗體、支桿和深度控制件;所述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尾部固定在一起并且使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前端形成鉗口;所述支桿自下向上依次穿過下鉗體和上鉗體的前部;所述深度控制件設于鉗口的內側并安裝于支桿用于限定小鼠皮膚組織嵌入鉗口內側的深度。
進一步,還包括撬動手柄;所述支桿的上端由上鉗體頂面伸出;所述撬動手柄鉸接于支桿的上端并且撬動手柄底面對應支桿后側設有向下凸出并支撐于上鉗體頂面的支點。
進一步,還包括連接于上鉗體尾部與撬動手柄之間的用于調整撬動手柄到上鉗體尾部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鉗口開度以控制損傷面積的調節組件。
進一步,所述深度控制件固定于支桿,深度控制件包括固定于支桿的固定座和與鉗口正對的并且形狀與鉗口形成的條形縫隙相吻合的條形阻擋板;所述條形阻擋板的后側面設有向后伸出的連接桿;所述固定座的前側面設有用于供連接桿插入并滑動配合的插槽;所述固定座對應插槽的側壁還設有用于對連接桿進行長度調節及鎖緊定位的鎖緊螺釘。
進一步,所述調節組件包括連接于上鉗體尾部與撬動手柄之間的調節帶和用于控制調節帶長度的旋轉調節鈕從而調節上鉗體和下鉗體之間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工具,可限定剪切的面積和深度,剪切時能直接剪至所需皮膚層次,尤其是真皮中層,可有效控制損傷深度,且不損傷皮下組織,大大降低了部分真皮損傷動物模型的建模難度,簡化了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深度控制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深度控制件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工具,包括上鉗體1、下鉗體2、支桿3和深度控制件4;所述上鉗體1和下鉗體2的尾部固定在一起并且使上鉗體1和下鉗體2的前端形成鉗口5;所述支桿3自下向上依次穿過下鉗體2和上鉗體1的前部;所述深度控制件4設于鉗口5的內側并安裝于支桿3用于限定小鼠皮膚組織嵌入鉗口5內側的深度,上鉗體1和下鉗體2均為具有一定彈性的條形金屬板,上鉗體1和下鉗體2的前端相對彎折并在彎折的邊部加工有刀刃形成鉗口5,可手動捏握上鉗體1和下鉗體2使鉗口5咬合;限定鉗口5內側深度是指限制其他物體伸進鉗口5內的深度,本實施例中應用于剪切小鼠皮膚,因此在剪切時能限定剪切的面積和深度,剪切時能直接剪至所需皮膚層次,尤其是真皮中層,可有效控制損傷深度,且不損傷皮下組織,大大降低了部分真皮損傷動物模型的建模難度,簡化了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過程;以圖1為準朝向左側即鉗口所在的一側為前,朝向右側即上鉗體1和下鉗體2的固定端所在的一側為后。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撬動手柄6;所述支桿3的上端由上鉗體1頂面伸出;所述撬動手柄6鉸接于支桿3的上端并且撬動手柄6底面對應支桿3后側設有向下凸出并支撐于上鉗體1頂面的支點7,形成類似于指甲刀的結構,支桿3的下端設有凸緣并通過該凸緣支撐在下鉗體2的底面,因此按壓撬動手柄6時利用杠桿原理將上鉗體1相對于支桿3下壓,使鉗口5咬合,較為省力,同時也可利用現有的指甲刀結構通過進一步的改進來得到本實施例的小鼠部分真皮損傷的建模工具,節約制作成本。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連接于上鉗體1尾部與撬動手柄6之間的用于調整撬動手柄6到上鉗體1尾部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鉗口5開度以控制損傷面積的調節組件,損傷面積即是剪切面積,能夠實現鉗口5的開度(即上鉗體1的刀刃到下鉗體2的刀刃之間的距離)的調整,根據需要剪切的小鼠皮膚的寬度來進行調整,有效控制部分真皮損傷的面積,操作簡單方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深度控制件4固定于支桿3,深度控制件4包括固定于支桿3的固定座10和與鉗口5正對的并且形狀與鉗口5形成的條形縫隙相吻合的條形阻擋板11;所述條形阻擋板11的后側面設有向后伸出的連接桿12;所述固定座10的前側面設有用于供連接桿12插入并滑動配合的插槽;所述固定座10對應插槽的側壁還設有用于對連接桿12進行長度調節及鎖緊定位的鎖緊螺釘13,通過鎖緊螺釘13能控制連接桿12的長度并控制是否鎖死,因此能夠調整條形阻擋板11到鉗口5的距離,進而根據需要調整小鼠皮膚組織嵌入鉗口5內側的深度,條形阻擋板的長度和寬度與鉗口5形成的條形縫隙的長度和寬度一致,保證小鼠皮膚組織厚度均勻;鎖緊螺釘13內端設有楔形塊;楔形塊繞鎖緊螺釘13的軸線轉動連接于鎖緊螺釘13;連接桿12側面對應楔形塊設有相吻合的楔形槽,楔形槽沿連接桿12滑動方向延伸,因此擰緊鎖緊螺釘13時能將楔形塊緊壓在楔形槽內,利用楔形塊和楔形槽之間的摩擦力對連接桿12進行定位,由于楔形塊和楔形槽之間接觸面積較大,因此摩擦力大,而且能利用楔形面產生夾緊力,使連接桿12的定位更穩固。
本實施例中,所述調節組件包括連接于上鉗體1尾部與撬動手柄6之間的調節帶8和用于控制調節帶8長度的旋轉調節鈕9從而調節上鉗體1和下鉗體2之間的距離,以控制剪切的皮膚面積;旋轉調節鈕9包括外殼、滾輪和旋鈕;滾輪設于外殼內并且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外殼,旋鈕設于外殼表面并且轉動連接于外殼,旋鈕的轉軸與滾輪的轉軸互相垂直,外殼內設有與旋鈕同軸固定的蝸桿,滾輪上對應蝸桿設有輪齒并且通過輪齒與蝸桿連接形成蝸輪蝸桿機構,因此扭轉旋鈕時能通過蝸桿帶動滾輪轉動,同時利用蝸輪蝸桿機構的自鎖功能對滾輪進行轉動限位,調節帶8為兩條并且均為可彎曲但不可拉伸的柔性帶,如帆布帶或尼龍帶等,其中一條連接于旋轉調節鈕9的外殼與上鉗體1尾部,另一條纏繞于旋轉調節鈕9的滾輪與撬動手柄6連接,因此扭轉旋鈕能改變調節帶8纏繞的長度,進而調整上鉗體1尾部到撬動手柄6之間的距離及鉗口5的開度,調節方便,不妨礙使用,容易在現有指甲刀結構基礎上進行改進,利于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