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一次性胃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次性胃管,包括管體(1),在所述管體(1)的一端設置有管頭(2),在所述管體(1)上設置有與管體(1)連接的彈力橡膠圈(3),在所述彈力橡膠圈(3)上設置有弧形半透膜(4)。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采用它能夠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而且還有效防止患者臉部勒傷現象的發生,同時,還保證了患者呼吸的順暢。
【專利說明】
一種一次性胃管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一次性胃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一次性胃管主要由管頭、管體、管體壁上的側孔和固定管體的彈力橡膠圈組成。主要的功能和原理就是將胃管尖端從一側鼻孔插入,依次通過鼻腔咽喉部、食管然后到達胃部,從而經胃管注入流質食物、營養液或藥物,或經胃管將胃內潴留的食物、胃液引流出體外,而彈力橡膠圈的作用是對管體起到固定作用,以免胃管發生意外脫出,造成患者需再次置管的痛苦。管體上的彈力橡膠圈雖說起到了固定胃管減少胃管發生意外脫出的情況。但在臨床工作中,為患者置管后數小時,病人臉頰部的皮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勒傷。
[0003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許多廠家進行了改動:
[0004]在CN202154932U中公開了名稱為“胃管夾”的實用新型專利,它包括夾體,所述夾體的第一夾柄外側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開有通孔,所述第一夾柄內側與凸起部之間形成凹槽,所述夾體的第二夾柄的夾棉上附有墊層;
[0005]在CN2655938Y中公開了名稱為“胃管”的實用新型專利,其結構是在軟管上增加可以在軟管上滑動的鼻夾。
[0006]上述專利中,胃管的管體均是通過鼻夾將管體夾在患者鼻子上,這樣做雖然可行,但是,通過鼻夾的固定,導致患者極為不舒服,同時,還限制了患者的呼吸,造成呼吸不通暢。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勒傷的一次性胃管。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一次性胃管,包括管體,在所述管體的一端設置有管頭,在所述管體上設置有與管體連接的彈力橡膠圈,在所述彈力橡膠圈上設置有弧形半透膜。
[0009]為了固定更加牢固,所述弧形半透膜為兩個。
[0010]為了臉頰左右受力均勻,所述兩個弧形半透膜沿管體對稱設置在彈力橡膠圈上。[0011 ] 其中,所述弧形半透膜長為7?12cm,寬為2?5cm。
[0012]為了避開鼻子,所述弧形半透膜靠管體端離管體距離為I?4cm。
[001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弧形半透膜為水膠體材質。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采用它能夠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而且還有效防止患者臉部勒傷現象的發生,同時,還保證了患者呼吸的順暢。
【附圖說明】
[0015]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任何在本實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替代,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0018]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一次性胃管,包括管體I,在所述管體I的一端設置有管頭2,在所述管體I上設置有與管體I連接的彈力橡膠圈3,在所述彈力橡膠圈3上設置有弧形半透膜4。
[0019 ]為了固定更加牢固,所述弧形半透膜4為兩個。
[0020]進一步,所述兩個弧形半透膜4沿管體I對稱設置在彈力橡膠圈3上。這樣做能夠使得左、右兩個臉頰上均不會受到勒傷,保護了臉頰。
[0021 ] 其中,所述弧形半透膜4長為7?12cm,寬為2?5cm。
[0022]為了防止與鼻子發生干涉,所述弧形半透膜4靠管體I端離管體I距離為I?4cm。
[002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弧形半透膜4為水膠體材質。
[0024]在本實用新型中,將管體I通過鼻孔插入,彈力橡膠圈3套在頭部,其弧形半透膜4與臉頰處配合,防止了勒傷現象的發生。
【主權項】
1.一種一次性胃管,包括管體(I),在所述管體(I)的一端設置有管頭(2),在所述管體(I)上設置有與管體(I)連接的彈力橡膠圈(3),其特征是:在所述彈力橡膠圈(3)上設置有弧形半透膜(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胃管,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半透膜(4)為兩個。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胃管,其特征是:所述兩個弧形半透膜(4)沿管體(I)對稱設置在彈力橡膠圈(3)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胃管,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半透膜(4)長為7?12cm,寬為2?5cm0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胃管,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半透膜(4)靠管體(I)端離管體(I)距離為I?4cm。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胃管,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半透膜(4)為水膠體材質。
【文檔編號】A61J15/00GK205729946SQ201620406095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9日
【發明人】李俊音
【申請人】李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