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創(chuàng)縫合臺。
背景技術:
在普外科中,通常單獨設置有清創(chuàng)縫合室,清創(chuàng)縫合室用于小面積創(chuàng)面的清創(chuàng)和縫合,無需特地占用手術室,在清創(chuàng)縫合室內通過縫合臺用于患者肢體的支撐,方便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創(chuàng)口進行縫合,但是縫合臺的體積較大,在閑置狀態(tài)下較為占用清創(chuàng)縫合室的有效使用面積,同時縫合臺的臺面朝上,容易落塵。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清創(chuàng)縫合臺,本裝置在使用時,可以通過托板完成患者的支撐,本裝置在閑置狀態(tài)下可以通過伸縮桿的轉動將框架豎立擺放,避免托板落塵,同時也減少對室內面積的占用,方便進行其他醫(yī)療活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清創(chuàng)縫合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內部形成一個階梯面,在所述階梯面上設置有托板,所述托板貼合所述框架的內壁,所述框架的左、右兩側位置處對稱設置有四個支撐部分,所述支撐部分與所述框架之間配合有螺絲,所述支撐部分具有一個U字形的卡口,在所述卡口內配合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外圓周面處徑向設置有兩個端部,所述端部抵住所述卡口,在兩個所述端部之間配合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支撐部分活動連接,所述伸縮桿的底部設置有墊腳。
優(yōu)選地,所述框架的外部的四個頂角位置處圓弧過渡,所述框架為鋁合金焊接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托板頂部的靠近右側位置處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豎向貫穿所述托板,所述通孔為階梯孔,所述通孔內配合有頭枕板,所述頭枕板與所述通孔配合后,所述頭枕板的上表面與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形成一個平面。
優(yōu)選地,所述托板和所述頭枕板的表面均設置有乳膠軟墊,在所述乳膠軟墊的外表面包裹有PU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在使用時,可以通過托板完成患者的支撐,本裝置在閑置狀態(tài)下可以通過伸縮桿的轉動將框架豎立擺放,避免托板落塵,同時也減少對室內面積的占用,方便進行其他醫(yī)療活動,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框架的俯視圖;
圖3為托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清創(chuàng)縫合臺,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內部形成一個階梯面101,在所述階梯面101上設置有托板2,所述托板2貼合所述框架1的內壁,所述框架1的左、右兩側位置處對稱設置有四個支撐部分3,所述支撐部分3與所述框架1之間配合有螺絲301,所述支撐部分3具有一個U字形的卡口302,在所述卡口302內配合有伸縮桿4,所述伸縮桿4的外圓周面處徑向設置有兩個端部401,所述端部401抵住所述卡口302,在兩個所述端部401之間配合有轉軸5,所述轉軸5與所述支撐部分3活動連接,所述伸縮桿4的底部設置有墊腳6。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框架1的外部的四個頂角位置處圓弧過渡,所述框架1為鋁合金焊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托板2頂部的靠近右側位置處設置有通孔211,所述通孔211豎向貫穿所述托板2,所述通孔211為階梯孔,所述通孔211內配合有頭枕板212,所述頭枕板212與所述通孔211配合后,所述頭枕板212的上表面與所述托板2的上表面形成一個平面。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托板2和所述頭枕板211的表面均設置有乳膠軟墊(未圖示),在所述乳膠軟墊的外表面包裹有PU皮(未圖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在使用時,可以通過托板完成患者的支撐,本裝置在閑置狀態(tài)下可以通過伸縮桿的轉動將框架豎立擺放,避免托板落塵,同時也減少對室內面積的占用,方便進行其他醫(yī)療活動,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