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信設備,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手腕橈動脈位置的脈率監測手環。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與移動互聯網及物聯網的普及,健康及運動手環成為越來越多的都市人群及特殊病情人群的選擇。現有技術脈率監測由于設計簡易性的考慮,監測模塊會置于手環主體背面,即模塊與手腕是手背側接觸;而手背側測量由于人體手腕結構的限制,骨骼與骨骼使手背側手腕血管并不豐富。目前脈率監測模塊均采用光電體積法或血氧法,無論何種方式,監測準確性都必須依靠豐富的血管以及血管在心臟跳動一次后是體積的變化。骨骼與肌肉的阻擋,使手背側手腕血管細小,且為靜脈,流經靜脈的血液并不能使血管體積變化足夠明顯以使得模塊精確記錄并計算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手腕橈動脈位置的脈率監測手環,首次把脈率監測光電模塊移至手腕橈動脈位置,而橈動脈是手腕上最粗壯的血管,且為動脈血管,十分利于光電體積法監測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基于手腕橈動脈位置的脈率監測手環,包括手環本體,所述的手環本體包括手環主體、表帶、表帶扣,所述的手環主體包括主控芯片和電池,所述表帶一端設有表帶扣,另一端設有表帶扣孔,表帶在設有表帶扣孔端的末端還設有光電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的手環主體上還設有一指示燈。
進一步地,所述的表帶扣為圓柱狀突起,位于表帶的底部。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光電模塊通過軟質排線與手環主體連接。
較佳地,所述的表帶為醫用硅膠表帶。
更佳地,所述的軟質排線排布在整個光電模塊端的表帶內部。
由于光電模塊做在輕薄的表帶位置,模塊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沖擊功能,軟質排線貫穿于表帶,連接主體與光電模塊,軟質排線必須易彎折,抗老化;表帶經過特殊設計,可以最大限度為光電模塊與布置在內的排線提供保護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理論論證及數據驗證,得出基于不同手腕大小,橈動脈位置的最佳位置并在此位置的對應表帶位置使用光電法脈率監測模塊。橈動脈是手腕上最粗壯的血管,且為動脈血管,十分利于光電體積法監測脈率,高精度脈率使通過算法得到心率更加精確,使所得數據可以基本達到醫療級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基于手腕橈動脈位置的脈率監測手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基于手腕橈動脈位置的脈率監測手環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其中,A,主視圖;B,俯視圖;C,仰視圖;1,表帶;2,表帶扣;3,手環主體;4,表帶扣孔;5,光電模塊;6,指示燈;7,橈動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內容的限制。
參見圖1和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技術方案為:基于手腕橈動脈位置的脈率監測手環,包括手環本體,手環本體包括表帶1、手環主體2、表帶扣3,手環主體2包括主控芯片和電池,表帶1一端設有表帶扣2,另一端設有表帶扣孔4,表帶1在設有表帶扣孔4端的末端還設有光電模塊5,手環主體上還設有一指示燈6,起提示作用,表帶扣2為圓柱狀突起,位于表帶的底部。通過表帶扣2與表帶扣孔4的相互扣合,可以將手環戴在手腕上,光電模塊5位于橈動脈7的位置,光電模塊5通過軟質排線與手環主體3連接,軟質排線排布在整個光電模塊端的表帶內部,由于光電模塊5做在輕薄的表帶1位置,模塊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沖擊功能,軟質排線貫穿于表帶1,連接手環主體3與光電模塊5,軟質排線必須易彎折,抗老化;表帶1為醫用硅膠表帶,表帶1經過特殊設計,可以最大限度為光電模塊5與布置在內的排線提供保護。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準許范圍的限制,凡根據本實用新型做出的變形和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