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拐杖領域,特別是帶隱形凳的拐杖。
背景技術:
現有的拐杖用于有腿腳創傷的人或殘疾人撐在腋下輔助行走。凡使用拐杖輔助行走的人,大都走不了多遠,總想要坐一會,休息一下,再走。但路上往往一時找不到坐的地方,即使有的路邊有公用長條椅,距帶拐步行的人距離又較遠,帶拐人體力難支,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隨時變成布凳的拐杖,即凳子是拐杖的組成部分,解決帶拐步行途中找不到凳子坐的困難。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帶隱形凳的拐杖,包括撐塊、撐條、銷釘、插盒、叉架、座布、腳柱。撐條下端安裝在插盒內。插盒上安裝有鎖定撐條的旋鈕。撐條能夠從插盒中取出,拉開撐條后能夠變作布凳。布凳的腳架由帶隱形凳的拐杖的撐條組成,布凳的上方二塊橫框由帶隱形凳的拐杖的撐塊殼組成。撐塊由二個撐塊殼組成。座布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撐塊殼上。每個撐塊殼下邊連接固定二根撐條。撐塊殼內安裝有座布。插盒固定在叉架上,叉架下方連接固定有腳柱。每塊撐塊殼兩頭下方各連接固定一根撐條,兩塊撐塊殼下邊的撐條交叉用銷釘鉸連在一起。座布折疊后放在撐塊殼內。撐塊殼上或撐條上安裝了卡扣,布凳收折后,二塊撐塊殼合攏,被卡扣扣在一起。
帶隱形凳的拐杖,以下簡稱拐杖。拐杖由上、中、下三部分構成。上部是一個折收后的布凳,中部是把上部的布凳與下方的腳柱連接起來的叉架,下部即是腳柱。
為敘述方便,從布凳到拐杖,先敘述布凳。布凳上方有兩根橫框,即撐塊殼。兩根橫框之間連接有座布。座布有整塊式和帶式二種結構。座布的兩端分別連接在二根橫框上。兩根橫框下方兩頭各固定一根撐條。一根橫框下的二根撐條可以放進另一根橫框下的二根撐條之間,并使二根橫框兩頭平齊。每二根靠近的撐條中部交叉用銷釘鉸連在一起。把座布折疊后放進橫框內,二根橫框扣攏。橫框下方安裝有卡扣。卡扣把二根橫框卡緊成一個整體。這時,二組撐條下端也已合攏。把二組撐條下端插進叉架上端固定的插盒中。插盒殼上安裝了鎖定裝置的旋鈕,扭緊旋鈕,即把撐條下端鎖定,即成一件整體拐杖。松開旋鈕,把撐條從插盒中取出,扳開撐塊殼即變成一個布凳。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把布凳和拐杖組合在一起,布凳成為拐杖的一個組成部分。布凳的上方橫框,作為拐杖的撐塊。布凳的腳架作為拐杖兩邊的撐條,即拐杖高度的一部分。布凳的座布完全折疊放置于撐塊內。整個布凳全部隱形,表面看不出來拐杖上有布凳,布凳隨拐杖行走,攜帶非常方便。2、給帶拐行走的人帶來了很大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帶隱形凳的拐杖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撐條取下變成布凳后的結構圖。
圖3是撐塊結構和座布折疊情況圖。
附圖中:撐塊1、撐條2、銷釘3、提把4、旋鈕5、叉架6、腳柱7、卡扣8、插盒9、撐塊殼10、座布11。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是帶隱形凳的拐杖的整體結構圖。圖2中,是撐條取下變成布凳后的結構圖。圖3中,是撐塊結構和座布折疊情況圖。為了敘述方便,先敘述圖2、圖3。
圖2中,布凳上方的兩根撐塊殼10之間連接有座布11。每根撐塊殼10下面兩頭各連接固定一根撐條2,一根撐塊殼10下方的二根撐條2能剛好放到另一根撐塊殼下方的二根撐條之間。每相鄰的兩根撐條2用銷釘3,即鉚釘鉸連在一起,即成布凳。
圖3中,為方便觀察,取掉了撐塊殼兩邊的端面。撐塊殼10是二根框形殼體,座布1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根撐塊殼內。座布有整塊式和帶式二種結構。圖2中是帶式結構,圖3中是整塊式結構。座布有一定厚度,可以折疊。為了折疊方便快速,在每二條折痕之間加附一層有適當硬度的塑料片,使折痕線那一層布相對軟一點。這樣,放松時,可自成折疊狀,收進撐塊殼內即可。
把圖2中的兩根撐塊殼向內收攏。一邊收一邊按圖3中所示把座布折疊后放進撐塊殼內。撐塊殼下方安裝有卡扣8。相對壓緊二根撐塊殼,二根撐塊殼即被卡扣8卡住成一條整體撐塊1。撐條2下端也同時收攏。
圖1中,叉架6兩邊上端各固定一個插盒9,插盒9上安裝有旋鈕5。旋鈕5有螺釘扭進插盒內。提把4兩端與插盒相連接。叉架6下方即是腳柱7,與叉架6下方連接成一體。卡扣8安裝在撐塊1下邊。
把圖2中的布凳收折后,將兩組合攏的撐條分別插進插盒中,旋轉旋鈕,把撐條下端鎖定在插盒中,即成一件完整的拐杖。布凳即組成拐杖上部分。布凳上方的二根撐塊殼扣攏后,即作為拐杖上方的撐塊。布凳的腳架即作為拐杖上方兩邊高度的一部分。撐條下方正對插盒內旋鈕螺釘位置設置有小窩坑,使鎖定牢固可靠,以免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