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藥材加工處理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
背景技術:
中藥材的軟化處理是利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以便使藥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使藥物質地由硬變軟,便于切制。同時,對某些藥物還能起到緩和藥性,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對于質地堅硬的藥材,如萆薢、木香、姜黃等根莖類藥物,水分較難滲入藥材,需要將藥材用清水泡一定時間,使其吸入適量的水分并結合潤法最終使藥材軟化。
然而,對于這種傳統(tǒng)的浸泡法,現(xiàn)有技術中使用轉筒以及在轉筒內(nèi)壁上設置抄藥板的方式對藥品進行攪拌,電機需帶動整個轉筒及藥物進行轉動,因而存在轉筒容積小或電機功耗過大的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也在臥式密封筒軸向安裝單攪拌槳進行攪動,但對于根莖類的塊狀藥材,藥材會在筒體底部會沉積而不能達到充分攪拌的效果。此外,有時即便攪拌充分也會存在對藥材浸泡時間過長,潤軟時間過短,沒有很好的浸潤結合,使藥物浸泡過度有效成分流失,甚至造成霉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tǒng)浸泡潤藥過程中攪拌不充分,浸潤結合效果較差,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實現(xiàn)對藥物的充分攪拌,增強了浸潤的結合效果,有效防止藥物成分流失及霉變。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包括密封筒、支架和密封門,所述密封筒固定安裝于支架上,所述密封門安裝于密封筒上,密封筒上還安裝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還包括沿著密封筒軸向對稱安裝的兩組攪拌部件,每組攪拌部件均包含有電機、轉軸和U型攪拌桿,沿著密封筒軸向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所述轉軸,轉軸在密封筒外的端部連接有電機,轉軸在密封筒內(nèi)的端部連接有U型攪拌桿,所述U型攪拌桿沿著密封筒內(nèi)壁轉動,兩組攪拌部件的U型攪拌桿之間設有間隙,所述出水口連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設有控制閥,排水管連通儲液槽,儲液槽通過循環(huán)管道與循環(huán)泵連接,循環(huán)泵的出口端通過進水管與進水口相連。
由密封筒和密封門構成潤藥機的密封腔體,支架對密封筒起支撐固定作用由密封筒上的進水口注入清水,潤藥之后產(chǎn)生的廢液由出水口排出。攪拌機攪拌工作過程中,在密封筒軸向的兩端,由兩個電動機分別帶動轉軸轉動,兩個轉軸上分別設有的U型攪拌桿隨著轉軸沿密封筒內(nèi)壁開始轉動,U型攪拌桿可與轉軸做成一個整體或將U型攪拌桿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轉軸上。首先,采用U型攪拌桿沿著密封筒內(nèi)壁轉動,可實現(xiàn)將攪拌作用力充分分布到密封筒內(nèi)軸向及徑向空間內(nèi),這樣對密封筒底部沉積的一些藥物也可實現(xiàn)充分有效的攪拌。其次,采用兩個電機進行驅動,尤其是對于潤藥機筒體軸向過長,若用一個點擊驅動,易使轉軸受力不均而受到損壞。故采用兩個轉軸進行驅動,可有效分散流體轉軸及U型攪拌桿的阻礙作用力,延長攪拌部件的使用壽命。最后,若不設置一定距離的間隙,則相當于由兩臺電機同時驅動一根轉軸,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兩臺電機若無法時時保持同步,則轉動和攪拌部件易發(fā)生嚴重故障。故需保持一組攪拌部件的U型攪拌桿與另一組攪拌部件相應的U型攪拌桿之間設有間隙。這樣兩組攪拌部件可同時相對正向或反向旋轉運動,攪拌作用更加充分有效。
當藥材浸泡一定時間后,打開排水管路上的控制閥可將密封筒內(nèi)的浸泡液由出水口全部排出,并經(jīng)排水管路流入儲液槽中。此時,使藥材在攪拌條件下,在密封筒內(nèi)達到潤軟的目的。通過循環(huán)泵的作用,將儲液槽中的浸泡液經(jīng)循環(huán)管路、進水管、進水口再次導入密封筒內(nèi)對藥材進行攪拌浸泡。通過在潤藥機外設置循環(huán)管路,可更加充分有效的對藥材進行浸泡和潤軟處理,即真正的將泡和潤結合,防止了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
所述兩組攪拌部件的U型攪拌桿之間設有間隙的最短直線距離為10~20cm。
一般情況下需根據(jù)所處理藥材的大小而設定兩組U型攪拌桿之見的間隙距離。設置一組攪拌部件的U型攪拌桿與另一組攪拌部件相應的U型攪拌桿之間設有間隙的最短直線距離值若太小,兩組U型攪拌桿在轉動過程中可能會將根莖塊物料夾在間隙中,使藥物損壞。若間隙間距離太長,因兩者間空隙太大而攪拌不充分。故在在這只給出處理常規(guī)藥材是所設定的間距。
所述U型攪拌桿的桿形狀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下底朝向密封筒的內(nèi)壁,等腰梯形的上底朝向密封筒的軸心。
等腰梯形的U型攪拌桿,有利于減小U型攪拌桿在沿密封筒徑向圓周轉動過程中藥物對其產(chǎn)生的阻力。
所述密封筒通過管道與抽氣泵相連。
在浸泡之前,可先通過抽氣泵將密封筒內(nèi)抽氣處理,將藥材組織間隙內(nèi)的氣體抽出,再注入清水進行浸泡,可加速藥材軟化,降低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
所述轉軸與密封筒兩端連接處設有密封墊。
密封墊有利于保障潤藥機在工作過程中機腔內(nèi)的密封性,尤其在需要使用真空處理技術時,可提供一個良好的真空環(huán)境。
所述U型攪拌桿上設有朝向密封筒內(nèi)的攪拌葉。
通過在U型攪拌桿上安裝攪拌葉,有利于增加U型攪拌桿攪拌效果,使攪拌更加充分。攪拌葉可以是槳式或渦流式。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采用U型攪拌桿沿著密封筒內(nèi)壁轉動,可實現(xiàn)將攪拌作用力充分分布到密封筒內(nèi)軸向及徑向空間內(nèi),這樣對密封筒底部沉積的一些藥物也可實現(xiàn)充分有效的攪拌。并且兩組攪拌部件可同時相對正向或反向旋轉運動,攪拌作用更加充分有效;
2、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在正常工作過程中,可采用真空條件下軟化處理,結合充分的攪拌,可加速藥材的軟化,降低藥材中的水分含量,減少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
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通過在潤藥機外部設置循環(huán)裝置,可更加充分有效的對藥材進行浸泡和潤軟處理,即真正的將泡和潤結合,防止了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的正面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的循環(huán)結構示意圖;
圖3位本實用新型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間隙,2-攪拌葉,3-密封筒,4-U型攪拌桿,5-轉軸,6-電機,7-密封墊,8-支架,9-抽氣泵,10-管道,11-扣緊桿,12-密封門,13-進水口,14-扣緊槽,15-出水口,16-控制閥,17-排水管,18-儲液槽,19-循環(huán)管路,20-循環(huán)泵,21-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循環(huán)式潤藥機,包括密封筒3、支架8和密封門12,密封筒3固定安裝于支架8上,在密封門12上設有扣緊槽14,密封筒3上相配的密封門框上設有扣緊桿11,通過將扣緊桿11在扣緊槽14上扣緊,將密封門12安裝于密封筒3上。在密封筒3上部還安裝有進水口13,在密封筒3的下部設有出水口15。在出水口15連接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設有控制閥16,排水管連通儲液槽18,儲液槽18通過循環(huán)管道19與循環(huán)泵20連接,循環(huán)泵20的出口端通過進水管21與進水口13相連。
還包括沿著密封筒3軸向對稱安裝的兩組攪拌部件,每組攪拌部件均包含有電機6、轉軸5和U型攪拌桿4,沿著密封筒3軸向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所述轉軸5,轉軸5與密封筒3兩端連接處設有密封墊7。轉軸5在密封筒3外的端部連接有電機6,轉軸5在密封筒3內(nèi)的端部連接有U型攪拌桿4,所述U型攪拌桿4沿著密封筒3內(nèi)壁轉動,兩組攪拌部件的U型攪拌桿4之間設有間隙1,且間隙1的最短直線距離為12cm。
如圖3所示,對于U型攪拌桿4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底邊朝向密封筒3的內(nèi)壁。并在U型攪拌桿4上設有朝向密封筒3內(nèi)的渦流式攪拌葉2。
最后,密封筒3通過管道10與抽氣泵9相連。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